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t

引言

1956年,毛主席在交通部的汇报会上冷冷地问了一句:“造不如买?这个道理哪里来的?”当时,国内工业基础薄弱,有人提出直接用外汇买船发展远洋事业。

毛主席却一语道破关键:“糖衣炮弹,吃起来甜,后劲有毒!”60多年后,中国造船业不仅逆风翻盘,还成为全球第一。

究竟是什么让“买来的繁荣”成了黄粱一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糖衣炮弹的甜与毒

上世纪五十年代年的一个冬日,天寒地冻,北京的会议室里却热得像个炉子。汇报刚结束,有人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新思路”:“造船太耗资源,不如直接用外汇买外国船,省钱省力,发展快。”

这话一出,屋子里安静了片刻,然后毛主席敲了敲烟灰缸,语气平静却又严肃地说道:“造不如买?这是糖衣炮弹,别被它甜了舌头,毒了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番话不只是现场的提醒,更是一针见血的洞见。从那个会议室到如今的“爱达·魔都号”首航,中国造船业的百年逆袭,就是这句警言最好的注脚。

19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船舶工业更是惨不忍睹。全国只剩20家船厂,职工不足2万人,连简单的远洋运输都成问题。

然而,当时的经济专家们提出一个“光明的未来”:进口!用外汇购买外国船舶,不仅能快速建立远洋船队,还能“直接享受国际先进技术”。

这个建议的“糖衣”确实诱人。按当时的计算,一艘先进的外国轮船能代替国内数十年的研发成本,省去从无到有的漫长过程。听起来,这确实是条捷径,但问题在于,捷径的尽头往往是陷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的“糖衣炮弹”比喻,绝不是空穴来风。他的忧虑很直接:如果一味依赖进口,“造不如买”成为惯性,那么国家将永远无法摆脱依赖,工业体系更无从谈起。

一旦国际形势恶化,进口渠道被掐断,整个国家就会陷入无船可用的困局。更重要的是,这种路径最终会成为别人牵制我们的“枷锁”,对方只需稍微涨价或断供,就能让我们举步维艰。

而事实证明,毛主席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历史上,那些被“糖衣炮弹”蛊惑的国家,在关键时刻的被动窘境比比皆是。

今天看,这番提醒不只是针对当时的船舶工业,更是对工业化路径选择的一次重要纠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船舶工业的逆袭之路:“买来的未来”有多短暂?

1950年代至1960年代,中国确实从苏联和其他国家进口了一些船舶。这些船只短期内解决了运输问题,但很快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船舶维护成本高、技术升级难,而供应方则在价格上步步紧逼。

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回技术支持,中国船舶工业一度陷入停滞。这场技术封锁,让“糖衣炮弹”的毒性显现无遗。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造船工业开始痛下决心,走向自主研发之路。毛主席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战略,将船舶工业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段时间,中国造船厂的工程师们堪称“铁人”。没有先进设备,自己造;没有成熟图纸,自己画。

1958年,鞍山第一船厂的工人用最原始的方式造出了一艘5000吨级货船——“红旗号”。尽管这艘船性能不算顶尖,却标志着中国在自主造船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到1975年基本结束依赖外国船舶的目标。随着时间推移,中国造船工业逐渐实现质的飞跃。

1973年,中国第一艘远洋集装箱船下水,这艘船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中国造船业自力更生精神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21世纪,中国造船业进入了全面追赶期。从2008年自主建造第一艘LNG船“大鹏昊”,到2019年山东舰航母服役,再到2023年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交付,中国造船工业以惊人的速度崛起。

特别是在2024年,中国成为唯一集齐大型邮轮、LNG船、航母这三颗“皇冠明珠”的国家。仅2023年,中国造船业订单量和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25%和100%。

当年的20家船厂,如今已发展为全球最强的造船工业体系之一。

造与买的未来密码:为什么说“买来的繁荣”靠不住?

如果从数据看,造船工业的成功是一系列决策的累积。可以说,毛主席对“糖衣炮弹”的警示,一直是中国工业化战略的重要指南。

相比之下,那些过度依赖外部技术的国家,虽然短期内看似繁荣,但最终往往陷入“依赖循环”。无论是过去依靠进口飞机的印度,还是今天芯片领域被卡脖子的国家,其经历无不印证了毛主席的预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造船业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积累,更得益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通过大量政策扶持和人才培养,为船舶工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以“爱达·魔都号”为例,这艘大型邮轮的建造凝聚了国内数百家企业的努力。从设计到零部件生产,再到最终装配,几乎每个环节都实现了自主化。

这样的产业链布局,不仅让中国造船业摆脱了“进口依赖”,还推动了工业生态的整体提升。

今天,当“爱达·魔都号”驶出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我们不禁想起毛主席当年的那句警言:“造不如买?这是糖衣炮弹!”

从那次会议室里的提醒,到船舶工业的崛起,中国用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证明了“糖衣炮弹”的真正威胁,并给出了应对的答案。

无论是造船还是其他领域,这场从“买”到“造”的转变,不只是技术和经济的胜利,更是信念和决心的胜利。因为,只有真正依靠自己,才能摆脱依赖,赢得未来。

参考资料:

毛泽东与独立自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