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

这句名言很好地揭示了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拥有足够多的人才,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人才辈出,国家才能走向繁荣昌盛。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重任。但随着新兴技术的日新月异,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社会对创新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传统高校教育体系与技术人才的需求之间,却一直存在一定落差。这需要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待人才培养,加快推动产教融合,走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01

对齐人才培养模式

让传统高校教育“跑”得更快

在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当下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明确成为经济发展主线的背景下,千行万业都将迈向数智化转型之路,这就需要足量、高质的 ICT人才,为转型创造条件。

但今年《中国 ICT人才生态白皮书》统计,中国截止 2025年 ICT人才需求将达 6400万人,缺口将有 2000万人,人才鸿沟似乎正在进一步被拉大。

这意味着以高校为主导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日益增长的 ICT人才需求之间,存在 “需求没对齐 ”的问题,也意味着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跑”得更快,并走向新的变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课程体系设置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

由于数字产业飞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轮番上阵,技术体系存在复杂性,而传统学校的课程体系更新较慢,赶不上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都是创新主体,但两大主体之间的创新存在一定程度的 “错位 ”现象,这就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的实际需求不匹配,校企联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次,实训环境要向整体性、连贯性靠拢,增强实践能力。

技术迭代的加速,带来了产业侧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传统教育在实训方面缺乏一站式、体系化的规划,实训课程往往零散分布,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使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实训环境要向整体性、连贯性靠拢,并杜绝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

最后,推动高校的培养服务实现闭环。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规划阶段,难以准确把握数字技能的市场需求,容易与社会需求脱节;在设计阶段,实训环境和课程体系落后于产业发展;在就业阶段,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难以直接满足企业的需求,亟需通过新的培养模式创新,拉动人才培养的全链条,让培养服务形成闭环。

这就需要加强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与交流,建立紧密的产教融合机制,共同规划、设计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让整个社会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

02

以华为云为底座

构筑人才生态发展的使能平台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教育,同时也要关注培训,做到因材施教,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这应该是产教融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华为正以华为云为底座,基于开放创新技术体系,通过建设人才联盟,提升人才能力,融入人才标准,传播人才价值,构筑 ICT人才生态良性发展的使能平台,支撑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培养和供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面对课程体系脱节的难题。华为推出多维互动体验式教学,助力院校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学生。

其中不仅有 1000+精品课程资源,其中既有华为昇腾等开发者生态联合开发,也有覆盖精品基础课及案例实践课,包含 AI、大数据、鸿蒙、物联网等热门技术领域。

同时,在线教学管理平台,完美支撑教师教、学、考、评全环节服务;在线沙箱实验,可以自动生成实验报告、在线问答、在线实验指导; AI在线模拟体验平台,不但提供在线 AI体验应用,支持学生快速体验,还为开发者提供灵活、易用、低成本的模型服务。

其次,面向实训环境缺位的难题,华为搭建了创新实践平台。利用华为全栈技术搭建实验实训平台,提供真实的项目环境;通过华为云开发者学堂,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和实践指导。

特别是华为云开发者创新中心。通过华为原厂团队打造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基于鸿蒙、 AI、昇腾、大模型、云原生等课程设施,以及丰富的合作形式,并以三分建设、七分运营为主旨,与各地方高校联合建设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

第三,通过推动产教融合,让人才培养服务实现闭环

2023年,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华为云开发者创新中心项目建成,完成了产学研教学实训平台的搭建,在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下,在教学及比赛中获得众多突出成就,如“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银奖和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赛项目金奖等。

深圳技术大学,也是华为云开发者创新中心的标杆院校示范单位,校企联动,成功推动智能水表和配送药机器人等专业领域的创新成果走向社会应用;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云在产教融合方面紧密合作,以华为云开发者创新中心为基础,持续孵化江西开发者人才生态圈。

第四,华为云还利用平台化优势,推动课程与实践相融合

比如,华为云沃土云创计划,作为一个同时面向企业和高校的开发者使能计划,基于华为全栈技术开设特色课程,如鸿蒙应用开发、 AI大模型训练等;组织创新项目竞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并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参与项目研发,提升实践能力。

同时,华为云还建立了 HCSD校园沙龙,搭建学生、教师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并会举办创新实践沙龙和讲座,邀请行业专家分享创新经验和趋势。

03

人才培养是千行万业的大事业

孙中山说过,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数智化转型属于千行万业中的每一家企业,科技人才鸿沟的问题,将会是数智化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科技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行业的事业,也将是千行万业的事业。因为科技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服务于教育行业,而是服务于千行万业。

过去 30年来,华为建立起领先的全栈能力,同时华为也一直基于 ICT人才培养而做数智化建设,围绕华为开放的能力,培养院校开发者人才。

透过上述一系列的“组合拳”,华为希望利用华为云的平台化优势,和华为全栈技术能力,拉通高校与企业的桥梁,促进产教融合,让科技人才的培养体系更健全、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