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呼啸的陇东山间,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正拄着拐杖艰难前行。
谁能想到,此人是红军的高级指挥官李聚奎,在西路军全军覆没后,他独自一人,用两个月时间,跋涉千里寻找组织。
生死关头,一个人究竟能走多远?他是否突破艰险、重回组织了?
李聚奎是湖南籍人士。出身农家的他,自小勤奋好学,在开国上将中可以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了。
1926年,李聚奎加入国民革命军,后被编入彭德怀团,很快就因能力出众当上了班长。
1928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事件发生,矛头正对彭德怀。当时,红军在白沙地区遭遇国民党追击,彭德怀为了稳定军心,正在进行动员讲话。
但是,讲话快结束时,第一团团长突然持枪指向彭德怀。千钧一发之际,李聚奎飞身扑向这位持枪者,成功避免了这场险情。
进入井冈山后,朱德的一席话深深影响了李聚奎:“当红军要有三条,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三不要家。”这成为他的座右铭。
30年代初期,李聚奎在红6军期间,开创了以“袭击、阻击、游击”这三大战法打击敌人的战术特色。
1933年,李聚奎在江西创下以46人伤亡代价歼灭敌军一个师部,俘虏敌师长的辉煌战绩,被誉为“将圣”。
长征路上,李聚奎屡建奇功,在乌江天险前,他指挥部队就地取材造筏,为大军开辟了北上通道。在大渡河畔,他和其他勇士强渡险滩,确保了中央红军安全渡河。
1937年初,西路军遭遇马家军13万大军围剿,几乎全军覆没。李聚奎在逃脱捕杀后,变成了孤身一人,无奈之下,他只好在祁连山区东躲西藏。
为了寻找组织,李聚奎不得不化装成乞丐,独自跋涉。白天,他怕被敌人发现,就躲在草丛、山沟里,到了晚上,就在没人的地方赶路。
困了,李聚奎就地睡觉;饿了渴了,他就向沿途的民众讨些吃食。
两个月里,李聚奎靠着一根拐杖、一个指北针和一个干粮袋,走过千里荒原。
命运弄人的是,当李聚奎穿着破烂、精疲力竭,终于找到中央军委驻地时,因衣着褴褛、“形迹可疑”,险些被哨兵当成奸细击毙。
毛主席得知李聚奎的经历后,亲切地说:“你是虽败犹荣!”
在革命征程中,李聚奎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无论是在枪林弹雨中救护战友,还是在千里跋涉中寻找组织,他都有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
李聚奎跟老百姓也感情深厚,1929年,红军转移过程中,连日工作的他生了重病,地方党组织把他安排在当地一个老百姓家中。
知道红军是为贫苦人民打天下的,这户人家待李聚奎极好,还专门为他找了老中医治疗疾病。地主的民团出来活动时,家里的小孩负责报信,大人就把红军找地方藏起来。
一个多月后,李聚奎养好病出发前,想把自己的全部积蓄留下,但这家人说什么都不要。
自此后,“为人民服务”就成了他坚持的原则。
毛主席曾称赞:“没有他,新中国晚成立十年。”李将军保持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