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一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名单,授予青岛市市南区等7处创建主体“山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称号,市南区再获一个文化建设省级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老城区——昔日城市中轴线

2022年3月,青岛市市南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列入第一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开启了市南区文物保护事业发展新征程。两年多以来,通过实施一批历史街区提升工程、预防性保护工程、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工程,提炼了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青岛历史文化符号。市南区致力于打造资源集聚、要素集约、业态集群、效益集成的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全省示范标杆,形成一批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的新经验、新生态,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花石楼

“顶层设计”,强化文物保护政策建设

市南区放大“山、海、湾、城”自然禀赋和文化底蕴优势,借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势头,坚持规划先行,顶层设计示范区政策举措。在全国文物系统内首次编制文物保护图则,为每处文物保护单位“量身定做”保护规范。探索编制出台了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扶持政策细则,对参与文物建筑保护修缮的社会资本,以及传承红色基因、体现城市记忆的非国有博物馆,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扶持,近年来,累计奖励820余万元。遵循多规合一、部门联合、限时办理、提高效率的原则,出台《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审批事项联合审查方案》,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服务效率,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

“预防先行”,打造预防性保护全国试点

预防性保护是文物建筑保护的未来趋势,是探索文物保护工程由“抢救性保护为主”向“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的重要举措。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市南区启动全国首批唯一一处近现代文物建筑预防性试点,依托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以“较小干预”代替“大动干戈”,建设预防性保护综合管理系统,形成了一套近现代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长效机制和可推广、可复制经验,为山东青岛老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创新引入文物建筑“智慧消防”系统,助推文物保护监管步入“云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八大关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数字化平台

“延续记忆”,赓续名人故居历史文脉

名人故居是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凝集并昭显着青岛的基本文脉。近年来,市南区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传承和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在示范区内高规格“一居一策”推进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工程,逐步擦亮“名人故居”名片。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的浓厚文化氛围,提升名人故居周边风貌和人文环境,王统照故居、赵太侔故居、闻一多故居等一批重量级名人故居相继对外开放。策划设计了“跟着名人游青岛”“名人故居主题游径”等主题宣推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名人故居游览生态圈,构成新的城市文化坐标和人文走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闻一多故居

“创新驱动”,让文物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以“合力”焕“活力”,2022年,市南区在青岛市率先成立区级博物馆联盟,打造“博学”“博观”“博礼”三大品牌,构建“文博市南”博物馆产品体系。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和节庆活动,创新引入庭院演艺项目,举办了青岛(市南)庭院艺术节,打造集音乐会、歌剧、展览等多种文化艺术形态集聚的文旅新地标。市南区通过示范区建设,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带动区域文旅经济长效发展。2023年,市南区文旅产业增加值211.44亿元,占全区比重13.45%;2024年前三季度,文旅产业增加值156亿元,占全区GDP比重12.3%,居青岛市首位。文化旅游业已成为市南区六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魅力青岛 文博市南”—2023市南区博物馆馆藏精品联创联展

示范区创建成功不是终点,而是开启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篇章,标志着青岛市市南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由创建期转入全面建设期。今后将在文物保护利用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文物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扩大示范区创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