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我市切实做好资金保障,
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系统结构持续稳固,
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
大气污染防治实行
差异化管理
2023年,南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2.3%,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空气质量连续6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亮眼的成绩,得益于我市去年创新建立了“平战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分为“平时减排、战时管控、修养提升”三个时期,实行差异化管理。
“今年市级财政共投入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3407万元 ,推动方大特钢轧钢加热炉烟气脱硫超低排放改造、隆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废气深度治理等项目建设。”市财政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科科长刘娜说,以隆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废气深度治理项目为例,该项目成功申报中央资金487.5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VOCs排放42.19吨。
移动源污染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此,我市以加强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过程监管为工作重点,在市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安排130万余元,围绕车辆、机械达标排放,推进移动源污染协同治理,并在全省率先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检测能力考核,以及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主机网络纳入管控范围,实施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记分及分级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依法依规查处。通过常态化开展在用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测和黑烟车抓拍,我市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测达标率分别从2020年的94.9%、65.1%提升到2023年的99.8%、98.9%。
“我市持续加大城市扬尘、露天禁烧管控,利用无人机、人工巡查等多种方式对重点区域进行全方位巡查。2024年市本级投入296.7万元,在建成区重点区域、重要交通干线、涉农乡镇布设31个监测点位,提供全天候预警分析数据服务,防治效果显著。”刘娜介绍说。
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
水污染治理迈向“深水区”,管控模式由单一的污染治理逐步过渡为水资源、水生态与水环境协同治理统筹推进,是环境治理需要重点破解的难题之一。
我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致力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更新污染源排放清单,实施污染溯源解析,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在巩固拓展前湖水系治理成效的同时,我市稳步推进乌沙河水系整治销号,统筹抓好桃花河水质提升工作,扎实做好蓑衣荚、新洲闸等入江排水口治理,以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为突破口,精心打造互联互通的大水系格局。2024年财政共投入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近1.6亿元,专项用于全市重点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南桃花河水环境提升及生态修复、进贤县外青岚湖水流域上游排水渠重点区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
保护水生态环境,监测是基础。为此,我市大力推动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2024年,市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安排超90万元,抽取947个排水单元点位开展水质监测。目前全市已设有常态化手工水质监测点位243个,监测范围覆盖城区主要河湖、饮用水源地、赣江南昌城区主要排口,监测数据可实时共享;设有水质自动监测站34座。
通过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内河(湖)环境整治、水系连通、生态补水等生态工程,我市河湖水质与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自2020年起,赣江干流10个断面稳定达到Ⅱ类水质,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多年稳定在100%。
致力于打造绿色、清洁、
可持续的现代城市
2024年,我市安排420万元用于继续开展全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环境监测项目,全市新增完成156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管控率达62.7% 。同时,投入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242万元,用于安义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此外,我市积极筹措资金,开展土壤、地下水协同防治,推进地下水污染溯源调查,先后安排730万元中央资金用于开展安义工业园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安排545万元用于加油站地下水环境状况初步调查评估,针对水质下降的3个国家地下水考核点,安排105万元开展国考点及周边地下水环境调查,完成水质变化趋势及水质稳定提升方案。
为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积极培育“无废细胞”,我市在资源循环利用、固体废物减量等多方面持续探索实践,2023年12月入选省级“无废城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正式启动,打造绿色、清洁、可持续的城市步伐“蹄疾步稳”。
来源:洪观新闻记者 邬靓/文 影视部/图
编辑:姚西林 二审:李园园 终审:杨赟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nc_fa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