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应哈萨克斯坦“阿玛纳特”党邀请,中联部副部长陈洲率中共代表团于12月22日至25日访哈,分别会见议会下院副议长叶斯帕耶娃和“阿玛纳特”党、“光明道路”民主党、人民党领导人,深入宣介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就中哈关系和党际交往交换意见。哈方表示愿同中方深化交流互鉴和务实合作,打造两国关系新的“黄金三十年”。
另外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24日表示,俄罗斯已经启动了经过哈萨克斯坦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项目,预计该管道每年可以输送450亿立方米天然气。他透露,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谈判正在进行中。诺瓦克表示,新天然气管道每年将向中国供应350亿立方米天然气,向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地区供应100亿立方米天然气。他补充说,项目进程已经启动,“目前正在进行计算和可行性论证,谈判也在进行中。”
中俄能源合作早有渊源,在过去几十年里。中俄两国之间在能源合作方面一直是非常稳定友好的。在合作过程中双方也建立了友好关系。俄罗斯作为拥有天然气能源的大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选择进口天然气的不二之选。中国也是因为庞大的市场需求量,成为俄罗斯能源出口的重要伙伴。在中俄两国合作初期,双方主要围绕能源供应的规模、价格以及运输方式等核心问题展开谈判。然而没想到的是,合作却在蒙古出了问题。
中俄能源合作一直被视为两国大后方的战略支撑,蒙古曾是这场合作的重要桥梁。然而,近年来蒙古在外交上的“摇摆不定”让其地位逐渐边缘化,尤其是在中俄天然气合作方面的拖延。普京终于决定不再依赖蒙古,改而寻求其他替代方案,而这一变化正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今年8月,普京冒着国际逮捕令的风险访问蒙古,亲自推动这一项目。但到目前为止,蒙古在实施这些计划方面依然犹豫不决。最具代表性的是蒙古近期发布的2028年前行动计划。
蒙古国这个原有的过境大国早就流露出不稳定的迹象。甚至在政策文件中,对天然气管道项目的未来安排含糊其辞,更未在预算中拨款,显示出蒙古国政界对该计划的期望值已渐趋冰点。也因此,尽管俄罗斯在会议桌上看似胸有成竹,而项目的具体供销协议迟迟未能敲定。这些背后复杂的价格分歧,成为该项计划推进的隐形阻碍。而此时俄罗斯便将目光转向了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境内已经建有连接俄罗斯的天然气管网,这将极大降低新的建设成本。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俄天然气管道过境蒙古还是过境哈国,只能二选一。因为即便是如中国这般进口体量庞大的国家,也没必要同时从俄罗斯进口两条量级如此巨大的天然气供应线。因此俄方开始推进过境哈国的线路,也意味着过境蒙古的“西伯利亚力量-2”基本“告吹”。对俄罗斯来说,通过哈国出口天然气,不仅能够满足中国这一最大买家的需求,还能同时给哈国东北部供应天然气。而对于哈国来说,不仅可以增收过境费,还能加速该国东北部的气化进程,可谓是一举三得的方案。
除了此前提到的“过境费”,中俄蒙项目一旦落成,在管道建设和运营期间,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将带动蒙古国的就业。同时,作为管道建设的一部分,蒙古的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也将得到改善。例如,道路建设、电力供应和通讯设施等方面的投资,都将提高蒙古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现如今,如果中俄哈合作项目进展顺利,未来势必会逐步减少对于过境蒙古的需要。届时就只能送给蒙古国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