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吉林省政治学会2024年年会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工业大学召开,我校校长张兴海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元礼娜等教师参加会议。
张兴海校长从中国福祉语境的生成逻辑,人民福祉的语境维度,意识形态视角的“福祉”辨析三个方面,向与会专家学者作了题为“人民福祉的中国语境”的主旨报告。报告剖析了中国福祉语境生成的三重逻辑,即社会发展历史阶段所赋予的文明建设关键任务,对社会建设实践成果进行理论阐释的迫切需求和人民福祉意识形态性的重要表征。
在人民福祉的语境维度方面,张兴海校长从福祉概念逐步发展为具有时代特色的福祉观点语境,深入到中国政治语境、中国文化语境中。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对“自由、解放”语境的当代解读,以及社会发展阶段语境的现实呈现,直至中国社会本质语境所彰显的真正人民性与全民性,全方位展现了人民福祉在中国不同层面的丰富内涵与独特价值。
报告从意识形态视角对“福祉”进行了深入辨析。明确指出了中国福祉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与西方福祉存在本质区别。中国特色的人民福祉以人民为中心,是执政党不懈奋斗的纲领与目标,具有纯粹的人民性,而西方资产阶级的福利福祉则是维护统治的功利手段;中国福祉致力于人民的幸福快乐,西方则受限于私有制下资本扩张的狭隘追求;中国福祉依托于社会物质发展的跃升,这是西方资产阶级所缺乏的阶级动力;在文化层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守人民性,追求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并重,关注人民精神福祉,全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仍存在麻痹民众的旧疾。
张兴海校长的报告为深刻理解中国人民福祉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发展方向,在参会专家学者中引发强烈共鸣与高度认可,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民生福祉事业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学术智慧与实践指引。
我校以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在福祉学科建设、福祉问题研究以及福祉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深耕。此次张兴海校长在吉林省政治学会年会上所作的主旨报告,充分展现了学校在民生福祉理论研究领域的深厚造诣和积极贡献。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优势,深化福祉学科建设,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民生福祉事业发展,培养更多专业的福祉人才,提供更具深度和广度的理论支持,以教育之力,为增进人民福祉、创造美好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