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普及以来,中国文坛活跃起来。似乎作家、文人也在成倍翻长,一点不为过。每天,你只要一打开微信,一些豪语天天有,“四季歌”月月唱。
鲁迅先生说过:“豪语的折扣其实也就是文学上的折扣,凡作者的自述,往往要打一个扣头。”作家(文人)好豪语,一方面,与这一行业中人的狂放不羁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不能不说吹牛皮不上税,起到某些助长作用。
凡文人、作家,心气比较高,都不甘雌伏,想法要比别的同行高出一点。文而优则仕以后,由于仕,在官本位的社会中,就能得到那羊群里的骆驼、高人一等的感觉。
要是凭笔下功夫,真刀真枪,想超过别人,就不是那么轻易了。所以,时下一些脑袋瓜子比较活的作家,省工省力之计,莫如走仕途。作家一当官,哪怕当一个清水衙门的作家官,也会得到水涨船高的效应。讲话有人聆听,名字马上见报,作品容易发表,书籍不难出版。不用费力就自我提高流品,本来三流都免强,现在一流还富裕了。于是,前排就座,学问见长,指手画脚,像模像样……
事实上,每天微信平台上,也有很多货真价实的好文、好作品,因为,看文人(作家)是要看他的脑袋,不是看他的派头,他屁股即使坐在金銮殿的宝座上,作品提不上把还是无济于事。但,这些人的自我感觉的错位,也真是让人扼腕。一下子,琴棋书画全会了,上下古今全通了,吹拉弹唱也不外行了。东西南北中,到处可见其抓住麦克风,自我得意有地动山摇的感觉。
每当遇到这种豪语壮烈的场面,鄙人禁不住想起莎士比亚说过的警句,不是所有闪闪发光的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金子;想起鲁迅先生告诫他的儿子,不要做一个空头文学家的至理名言;想起艾青先生嘲笑过的“是名作家而无名作品”的那些明公;当然也会想起民间的一些朴实名言,职务提升了,不等于智慧增加了。
看来,要当好一个文化人,要当好一个称职的作家,不是凭几句“豪言壮语”就能成功的。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很重要。否则,就是毛主席嘲讽过的那类“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货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