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今年我国粮食不仅连续第21年迎来丰收,而且首次超过了1.4万亿斤。位于湖北荆门的一片农田,丰收的色彩浓郁饱满,今年这里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第一次采用6行玉米4行大豆相间种植,实现了一地双收,亩产首次超过了1200斤。广东清远,水稻田里一片金黄,走近去看,粒粒饱满,这里种植的是丝苗米。在收割机的帮助下,稻谷颗粒归仓。通过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这里确保了水稻稳产高产,农业产业化跑出了加速度,仅一季晚稻的亩产量就超过了1200斤,和去年相比增加了近10%。2024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单产提升是重要的支撑。民以食为天,把中国饭碗牢牢端住,让人倍感踏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近年底,湖南益阳沅江长进水稻专业合作社的谷仓里,在今年新收获的谷堆旁,社员们围坐在火炕边,迎来了一年劳作后最高兴的时刻。

湖南各地水稻大多种植两季,然而今年6月,早稻抽穗时,益阳遭遇暴雨天气,8月晚稻扬花又遇上了连日高温,但是今年这里的水稻产量普遍增加了,秘密就在田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南益阳沅江市共华镇长进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徐长进:“我们高标准农田建设,田一块一块的方方正正的方便灌溉。今年上半年,6月份将近下了一个月的雨,我的就没有淹掉,今年下半年持续高温可以及时灌水,今年的早稻比去年增产了至少60公斤每亩,晚稻比去年增长了30来公斤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走进当地农田,了解粮食生产情况。他强调:“要建设好高标准农田,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领,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让种粮也能够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红宇:“我们的粮食丰收,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锚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底线,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每年去看一看各个地方的粮食生产情况怎么样。正是有了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上上下下我们形成了共担粮食安全重任这个责任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湖南益阳,得益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专业部门的更多新举措也能更快应用在农田里。今年水稻播种期间,益阳市推广集中育秧,推动了当地更多农田单产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南益阳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 蒋上志:“集中育秧可以解决大幅倒春寒和提高秧苗质量,对于提升单产起了关键性作用。2024年,全市早稻、晚稻总产量238.5万吨,较上年增长2.4%。”

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其中,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达395公斤/亩,比2023年增加5.1公斤/亩,增长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 教授 程国强:“保持粮食稳产增产,面积是前提,耕地是基础,科技是关键。随着耕地资源日趋紧张,增加种植面积的空间越来越有限,今年整个粮食的单产提升,对整个粮食增产的贡献超过了七成。”

大面积单产提升的背后是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农闲时节,山东德州的种粮大户段希林依旧很忙,村里,县里,一场场高产创建分享会上,其他种粮大户都认认真真地听着他的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让大户们都心服口服,段希林靠的是自己的真本事。2024年,山东德州130万亩核心区地块达到了“吨半粮”的创建目标,也就是一年时间一亩地里小麦玉米两季粮食产量达到一吨半。段希林家的农田,早在2022年就达到了一吨半的产量,但是他还不断在突破自己的纪录。一年比一年更高的产量,靠的是他对种植精确到厘米级的把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德州市临邑县秋华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段希林:“过去种玉米都是60厘米等行距播种,每亩地能种植4500株玉米。现在用80厘米加40厘米的玉米大小行密植技术,选用耐密度高的品种,每亩地能种6000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核心技术到全套种粮方法,段希林经常与农技人员、其他大户分享。2024年,我国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继续整建制推进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单产提升。在辽宁阜新,科尔沁沙漠边缘的彰武县,通过品种选育、推广密植和滴灌等技术,产量提升非常明显,2024年,平均亩产又提升近260公斤。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 教授 程国强:“各个地方在技术模式上创新,在融合配套上取得了非常多的经验,又使农业的装备和相关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提档升级,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所累积的增长潜力得到了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面积单产提升的背后也有科技力量带来的充足动力。当下,我国东北已是千里冰封,但是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富裕县一些种粮大户的仓库和县农技推广中心,不少农户都聚在一起,打听今年各家大豆种植的情况。

2023年,通过县农技人员推广,一些种植户试种了新品种,并学习了配套的种植模式,2024年就扩大了种植面积。2024年,全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许多新品种在培育过程中,通过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可以定向培育抗病、耐密植、抗盐碱等综合性能,应用到大田生产后,大规模提升单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科技要生产力,良机也不可少。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中,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除了大型机械的助力,小型农机的应用也逐渐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在甘肃会宁,一批小型拖拉机正在装车,今年刚在甘肃省示范推广的丘陵山地拖拉机,趁着冬闲,企业根据农户们使用的反馈将机器运回厂里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的耕地,有三分之一在丘陵地带。近年来,我国启动了丘陵山区农机补短板行动,研发适合丘陵山地的轻简型农机装备。今年春天,会宁的农民们第一次用上这款搭载北斗导航模块的小拖拉机,就感受到了它的灵巧和高效。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中小拖公司整机技术主管 雒安:“它比人工走得更加精确,可以节省出来一行垄作,增加播种量。”

甘肃白银市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文兵:“原来的人工撒播出苗率低。比如种植100个籽粒,出上50个、60个,其他的就出不来了。现在精准播量基本上在80到90以上的成活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仅这一个改变,这里每亩农田土豆的产量就能增加600斤。2024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对单产提升提供了巨大的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面积单产提升的背后更是各类经营主体的不断探索。12月底,在河南西平县,种粮大户丁军华和他的种植“联合体”成员们正在查看地里的小麦。由于今年入冬后温度偏高,小麦长势太旺,大家一致决定喷洒药物,适当抑制过旺的长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合体”并不是一个完全统一的经营主体,是由西平县18户种粮大户自主结成的。2024年,这个“联合体”内各成员的小麦种植面积超过了两万亩,大面积连片农田不仅让各类管护实现了规模效应,对外“抱团”更让农户们受益匪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驻马店市西平县仁和乡种粮大户 丁军华:“我们联合就是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打药、统一购销和统一收割,做到了‘六统一’,共同抱团去跟厂家谈判、争取最低的价格。这一次小麦播种,我们从黑龙江引进大型气吸型播种机,地少了它不来,用这种播种机,一亩地比普通播种机增产15%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立仅4年,参与“联合体”的种粮大户们亲身感受了自己麦田里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14亿多人口,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从鼓励各地开展规模经营到各项政策的落实,充分发挥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才能共同凝聚守护粮食安全的蓬勃力量。

编辑丨陆宇佳 李冰琦 宋建春 李栋 刘晓晨

摄像丨张戈平 阮红宇 杨青博

剪辑丨任世平 佟永杰

策划丨牛彦敏 余仁山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