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立规矩是一项至关重要却又颇具挑战的任务。合理且有效的规矩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律能力,为其未来的成长铺就坚实道路。作为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深知其中的关键要点与实施技巧。
1.立规矩要趁早。
孩子如同一张白纸,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引入规矩意识,他们更容易接受与适应。例如,在孩子一岁左右开始学步、探索世界之时,就可以设定简单的规则,像 “不可以触碰插座”,用严肃的表情和语气告知,同时将插座用安全塞封住,让孩子直观地理解规则的不可违背性。这个阶段孩子虽然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理解,但通过家长的反复强调与环境辅助,能逐渐内化规则。
2.明确清晰是规矩的核心要素。
含糊不清的规矩只会让孩子困惑,无从遵循。比如 “要乖乖听话”,对孩子来说 “乖乖听话” 的标准太过模糊。换做 “每天晚上八点半准时上床睡觉,上床后不能再玩耍、说话,安静躺着”,具体的时间、行为要求一目了然。家长在阐述规则时,尽量用简洁、直接的语言,避免冗长复杂的解释,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重点突出才能让他们抓住关键。
3.一致性更是重中之重。
家庭成员之间必须达成共识,统一执行规矩。倘若妈妈规定吃饭时不能看电视,而奶奶却在孩子吃饭时打开电视哄孩子,这就会让孩子陷入迷茫,不知道到底该遵循谁的指令,规则也随之失去权威性。家庭会议是个很好的方式,将重要的规矩列出来,全家商议通过,确保每个人都能严格按照规则要求引导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规则的稳定与不可动摇。
4.执行规矩时的态度也有讲究。
温和而坚定是最佳策略。当孩子违反规则,比如乱扔玩具,家长不要大发雷霆,而是平静且严肃地看着孩子,蹲下来与他平视,温和地说:“我们之前说好的,玩具玩完要收起来,现在请你把它们放回原位。” 即便孩子哭闹耍赖,家长也不能心软妥协,坚定地陪伴他完成收拾玩具的动作,让孩子明白哭闹不能改变规则结果。
正面激励对于强化规矩有着神奇的功效。
孩子按规矩行事时,及时给予肯定与奖励。不一定是昂贵的礼物,一个拥抱、一个赞许的微笑、一颗小星星贴纸贴在奖励墙上,都能让孩子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例如孩子主动按时完成作业,家长可以说:“你今天特别棒,不用爸爸妈妈提醒就按时把作业写完了,这就是自律,值得表扬!” 日积月累,孩子为了获得这份认可,会更愿意遵守规矩。
再者,让孩子参与规矩的制定过程能提升他们的自主认同感。
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如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可以家庭讨论的形式,一起商量周末看电视的时间限制、零花钱的使用规则等。孩子在参与中感受到被尊重,会觉得这是 “自己的规则”,而不是被迫接受家长的强制要求,执行起来自然更加积极主动。
给孩子立规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家长的耐心、细心与恒心。从明确具体的内容、保证执行的一致性,到运用恰当的奖惩手段、鼓励孩子参与,每一步都紧密相扣。只有这样,规矩才能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助力他们成长为有素养、自律的人,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稳健前行,绽放光彩。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愿每一位家长都能掌握立规矩的艺术,为孩子营造优质的成长环境。
智和教育深耕家庭教育十余年,帮助父母提高教养认知,提高养育子女的能力,重点解决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厌学辍学、拖拉磨蹭、沉迷网络、自卑抑郁、早恋等心理和行为问题、助力父母从有效沟通、情绪管理、解决冲突等方面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家庭和谐!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