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天,武汉相亲大会成为了人们讨论的话题。

这次相亲大会,一共来了800名女性,但是却无任何男性参与。

本人刚看到这一消息的时候,还觉得会不会是段子。

没想到,事情居然是真的。

记得今年上半年,杭州就有一次相亲大会,也出现了类似的尴尬局面。

当时,参加杭州相亲大会的有上百位女子以及个位数的男子。

而那些男子纷纷选择了提前退场,最后造成0男的局面。

只不过,杭州与武汉还是有所不同的。

杭州的相亲大会极端愚蠢,居然要求活动费用“男A女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武汉的相亲大会稍微聪明一点,虽然费用都是3800元每人,但是男女都要付这个数,没有“男A女免”,甚至没有“男多女少”。

可即便如此,武汉的相亲大会依旧出现了0男的尴尬局面。

对于这两场极具代表性的相亲大会,本人并不想去嘲讽那些参与的女子,而是想谈一个稍微深入一点的问题。

尽管没有具体数据,但是,本人可以非常肯定地推测出一点,那就是无论是杭州的活动还是武汉的活动,参与的女子一定绝大多数是女外漂,而本地中产或中产以上的女子一定占据极小比例,甚至完全没有。

这样的推测,相信大城市的中产或中产以上的女子也一定会非常认同。

目前的中国,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但是,失调的形式却不相同——

农村地区,男多女少。

城市地区,尤其是一线、超一线超级大都市,女多男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客观的原因肯定是因为城乡差别过大。

这过大的差别,导致城市地区的虹吸效应、马太效应,而让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

可是,男女之间是有客观差异的。

上天造人的时候,就是让男性天生无价值,而让女性天生自带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理构造的差异,导致了男女在大城市滞留成本的天差地别——

男性的滞留成本远远高于女性的滞留成本。

男性想要滞留大城市,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一切都要靠自己。

而女性想要滞留大城市,只要其天生的自带价值还在,则可以轻松找到饲养专业户来为自己转移支付和兜底。

用一句非常直白的话来说,村镇男子在城里找到供养自己的富婆的难度远高于村镇女子在城里找到供养自己的富二代的难度。

因此,同样是20岁进入大城市,10年以后,绝大多数的村镇男子早已返乡,而绝大多数的村镇女子却依旧还在大城市。

每一年,都有大批的适婚年龄的村镇男子返乡,又有大批的适婚年龄的村镇女子留在了大城市了。

如此经年累月之后,就形成了城乡完全相反的性别失调的形 。

除此之外,由男女生理构造的差异引起的男女滞留成本的差异,还引出了一个差异,即“男女沉没成本的差异”。

村镇男子在大城市,绝大多数都是牛马、耗材、燃料、牲口、老黄牛、干电池、工具人的角色。

大城市的繁华,与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没有一毛钱关系。

村镇女子在大城市,只要其天生自带价值还在,则有可能被富二代带进过各种高消费场所、被富二代送过名贵的礼品、被富二代带进五星级宾馆或者富二代的豪宅当中翻云覆雨过。

如此,许多村镇女子开始认不清现实,误把“一夜情”当作“婚姻”,以至于以为与富二代有过鱼水之欢,就等于嫁入豪门、成为豪门阔太太了。

实际上,富二代虽然玩世不恭,但是很多并不傻。

他们分得清“婚姻”与“一夜情”。

他们身边美女如云,甚至美女还是不同族裔的。

村镇美女或许是村镇男子心中的白月光、女神,但却只是富二代心中的一次性玩物。

真正涉及到婚姻的时候,富二代通常会选择与自己门当户对的本地中产或中产以上的白富美来进行强强联合。

所以,在大城市的村镇男女的沉没成本也有巨大差异。

绝大多数的村镇男子因为在大城市从没有尝到过甜头,所以沉没成本极低,便可以毫无留恋地返乡。

而绝大多数的村镇女子因为在大城市尝到过甜头,所以沉没成本极高,也就不愿返乡。

之后,她们年纪大了,到了断水断电的边缘了,就处在了“回不去的村镇,融不进的都市”的极度拧巴的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

在极高的沉没成本导致的不甘心的心态的驱使下,她们必然是大城市的相亲活动的主要人群。

因此,缩小城乡差别、振兴乡村,已经迫在眉睫。

除此之外,引导尽可能多的穷困、无业、单身男性出海,以及吸引更多的外来单身女性来华,同样也是解决方式。

但愿能尽早看到局面好转的那一天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爱的朋友们,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