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买车的时候,内心都有一幅美好画面:

载着家人朋友去兜风、方便上下班通勤,甚至是提升生活的品质。

可理想归理想,现实却往往是另一番景象——车买回来了,发现维修费高得离谱,油耗超出预期,甚至开几年再卖掉时,亏得让人心疼。

其实,这些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记住“3不买”原则,让你买车不踩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就是尽量不买性能过剩的油车

很多人买车时都会觉得,动力要买强一点点的,性能过剩总没错。

因为万一以后需要超车、爬坡、跑高速,动力不够多尴尬啊。

可现实是,这种“性能过剩”的油车,往往是个深坑。

因为大多数人买车是为了通勤、接送家人,偶尔跑跑高速。

但城市里限速多、堵车频繁,你压根没机会用上那些所谓的“爆发力”。

说白了,日常开车用不了那么多动力,但油耗却实实在在摆在那里。

性能过剩的油车,可能一脚油门就是钱往外飘的声音。

别小觑这点,拿我的堂哥来说,花大价钱整了个性能车,城区的优越性倒是没看到,油耗却不低。

动不动,就跑出20个油来了!

现在哭着喊着想去再买一辆电车,去用于城市代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性能强的车,往往意味着更复杂的机械结构和更高的维护费用。

一次小故障维修费动辄成千上万,保养也不便宜——开几年你就会发现,这车光“养”都够头疼了。

值得一提是,性能车在二手市场上的接受度相对较低。

因为普通消费者买车更看重经济性和实用性,而性能车动力虽强,但高油耗和高成本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说到底,买车一定要明确自己的需求。

如果你不是赛车爱好者,普通的动力完全够用,把预算花在更实用的配置上才是真正的明智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小众品牌或停产边缘的车型别买

可能很多人买车时,就是喜欢追求与众不同,觉得小众品牌独特、有个性,而且性价比很高。

可实际上,小众品牌的车虽然表面光鲜,背后的问题却多得让人头疼。

尤其是销量不佳的车型,更是“买时一时爽,用时悔断肠”…

说白了,车小众往往也意味着服务和售后也很“小众”。

你用起来的时候可能很爽,等到维修就很难了——要么就是网点少,要么就是配件难找——不是一点点难。

拿我的朋友来说,买了一款小众品牌的SUV,开了不到两年,半轴油封坏了,结果跑了三四个修理厂都找不到配件。

结果到厂家去维修,居然告知订货要1个月——这样的情况,放在用车频繁的家庭身上,简直就是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万一品牌不幸倒闭或者退出中国市场,那就更难了。

因为不光配件供应可能彻底断货,后续连最基本的技术支持都找不到,出了问题只能干瞪眼。

别觉得自己可以找“拆车件”,维修公司也是这么想的。

一旦发现这玩意保有量低,什么市面上找不到货,他们也会选择“坐地起价”,大赚一笔。

以 Jeep 车主为例,之前广汽菲克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后,就遭遇了这种情况。

车主们发现,一条原价两三千元的前保险杠,竟然能炒到上万元。

就这种情况,你说悲惨不悲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未经考验的新车别买

说白了,很多新车上市时,可能看着外观炫酷,功能给力,性价比很高。

但我建议,最好等一等再买。

因为很多新车,往往缺乏用户反馈和实际验证。

尽管厂家会在上市前进行大量测试,但测试条件和普通消费者的实际用车环境差异很大,难免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

比如,某些刚上市的新车,上市几个月就因软件Bug或零部件故障频繁召回,开车变成了“修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新车的保值率也是一大隐患。

大部分车型在上市后的几个月,市场反馈逐渐明朗,保值率高低立见分晓。

如果新车销量不佳,几年后它的二手车价格可能会让你怀疑人生。

所以,与其冲动入手新车,不如等它经过市场的考验,看看真实车主的评价再做决定。

到时候,即便你真的很喜欢,再去入手,也能拿到一个巨大的优惠。

当然,如果你非常喜欢某款新车,实在忍不住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不是完全不可以。

只是,买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能会遇到问题,也要接受“早买早享受,后买价格低”的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底,买车这件事,稳一点没坏处。

等新车经过时间检验后再入手,既能避开大坑,也能以更低的价格,享受更稳定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