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他认为,童年经历并非简单地被记录在我们的记忆中,而是以一种更为微妙的方式,融入了我们的人格结构之中。

这种融入,是如此的深刻而持久,以至于我们常常无法意识到它的存在,但它却在无形中引导着我们的行为选择。

吴沚默在悬疑小说《灼目之夏》一书中,就以唯美细腻的笔调讲述了一个结局哀婉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好比是一首青春恋歌,只不过有些人在青春华年里可以恣意绽放,有些人却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与周遭保持距离,而有些人则因为童年经历而一生困在阴暗的角落。

这部作品的两位女主人公——傅薇生和陶雅桥拥有的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薇生,她的名字里似乎蕴含着一种不屈不挠的力量,尽管生长在一个残缺的家庭,曾经是那么的不起眼并且还被生活边缘化,但她也是个心怀梦想的女孩,渴望过上理想的生活。

陶雅桥,生活优越、衣着光鲜并且具备才艺,属于人群中的焦点人物,从小就享受着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实际上她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痛苦,物质的富足也并没有填补她内心的空虚和孤独。

傅薇生和陶雅桥,这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女孩,却因为命运的安排,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她们出于各自的想法而加入学校的剧社,却未曾料到在实现梦想的中途,发生了一起人命案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年时间匆匆过去,那些尘封往事却在一封封往来邮件的过程中,再次被剧社成员提及。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浮出水面,当年的案件也终于水落石出。

只是,明明有人殒命,整个事件中却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恶人”。因为每一个涉及其中的人,也都或多或少地背负着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

读完这个故事,最终只觉得唏嘘。追逐梦想,本没有错,但是如果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伤害别人、牺牲别人作为代价,那么这样的梦想,还有追求的必要吗?

在吴沚默的这个故事里,事件真相一再反转,让读者过足了推理案件、探寻真相的瘾。但这本书的价值,并不局限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书的更大价值在于揭示出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是多么深远且复杂。我们的原生家庭就像一把无形的刻刀,在我们的心灵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那些以爱为名的伤害,或许曾让我们在无数个夜晚辗转反侧,泪流满面。可是,原生家庭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行的枷锁。因为,未来的生活,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

试想一下,如果傅薇生在面对自己残缺的生活时足够理智,而不是用谎言来为自己遮掩,或许她就不会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如果她能清醒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用物质来填补千疮百孔的心灵,她就不会为了金钱而陷入泥潭,最终患上艾滋。

面对原生家庭的创伤,逃避和隐忍并不是解决之道。它们只会让伤口继续溃烂,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痛苦。唯有正视这些创伤,勇敢地揭开那层已经结痂的伤疤,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治愈之路。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

但可惜可悲又可叹的是,书中两位女主人公虽然有勇气和决心,去过自己理想中的人生,可她们并没有选择正确而明智的方法,所以终究未能如愿。其中的一位丧命于一场“意外”,那场所谓的意外事故,也不过是他人的阴谋;而另一位则在青春华年饱受疾病带来的痛苦,最后悲惨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灼目之夏》探讨了一个极为深刻的议题: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在生活的洪流中,渐渐迷失了方向,忘记了那份最初的纯真与善良?

但值得欣慰的是,无论其他人如何内心阴暗,总归有那么一些人愿意有所坚守,心甘情愿地成为照亮这个世界的光芒。

对于善良的追求和坚守,便是守住了人之所以为人的这条底线。善良,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宽容和理解,更是对自己的救赎和升华。

在《灼目之夏》的结尾部分,作者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场景,许久不见的老同学围坐一起,气氛温暖,令人动容。

有人永远留在了剧团公演的那个夏天,有人则凭借着内心的善意迎来崭新的人生。原生家庭的不幸,并不是我们伤害别人的借口,而唯有坚守内心的善良和纯真,我们才能在人生风雨中保持坚定的信念,让生命之花在逆境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