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所辖区县的大部、邢台市所辖的威县与清河县2县,在明清属于直隶(明朝称北直隶)广平府管辖。
清朝地图上广平府与威县联系示意图,红线处为狭窄处
虽然,在今天绘制的明、清地图上,以及清末引进西方先进绘制地图技术之后制作的地图上,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威县和清河2县位于广平府的东北角,以比较狭窄的一条带状区域,与府内其他州县相连。但事实上,威县和清河2地与广平府大部分的州县是分开的,中间并没有相连。
1905年《大清帝国全图》中广平府与威县图,红线为狭窄处
这个“断裂”部位就在曲周县。在这里,位于北方、属于顺德府的广宗县,和位于南方、属于山东省临清直隶州邱县连在了一起,把曲周县分成了两部分:与威县相连的曲周县,仅占一小部分,而与广平府其他地方有联系的则是曲周县的主体。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邱县志·舆图》邱县北部部分,红圈处即与广宗县相接处
曲周县分开部分的情况,虽然找不到记载,但是在1933年《河北分县详图》、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邱县志·舆图》、1941年《河北省分县地图》中都可以清晰看到,广宗县与邱县相连接的长度仅有5公里,但也造成了曲周县被分成了大、小两部分,也带来了威县、清河和曲周县的一小部分成为了广平府在外的一块“飞地”。
1941年《河北省分县地图》曲周县图,红圈处即曲周分开部分
那么这种状况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还要从元两朝说起。
曲周县在金朝属洺州,与在北方同属洺州的威县前身洺水县、清河县联系之处十分宽广,并不像明清时是隔离开的格局。
曲周县东部,在历史上曾是的平恩县,后来被省入曲周县,成为平恩镇。元朝,对贵族元勋们都赐给了封地,很多封地都是执行的谁占领归谁的原则,曲周县平恩镇一带和远在二百里之外的东昌路堂邑县同属一个封君所有。
金朝的洺州和磁州,也就是后来的广平府,可见到曲周县平恩镇
为了便于管理,忽必烈采取分设、改置行政区划等方式,尽可能使拥有较多封户的贵族独占一路一州,或在该路占主导地位。相对于面积较小的平恩镇,堂邑县是主导,因此就把平恩镇由位于广平路的曲周县划归了东昌路的堂邑县,哪怕2个“路”之间还隔着濮州、冠州。后来又因为相距遥远,平恩镇到堂邑县进行收税、征发差役、官司诉讼等行为极为不便,在至元二十六年将原平恩镇所辖“户二千七百”设为邱县,仍是东昌路的属县。明清则继承了这一格局。
元朝的广平路,可见丘县已划出属东昌路
由于元朝时划分行政区域,只考虑到了勋贵们的个人利益,机械地把属于某人的土地统统划到一起管理,而不顾曲周县东部区域划出形成邱县之后,是能够跟北边广宗县连在一起,把曲周县分割开的,从而造成行政管理困难的问题。
威县、清河2县是广平府“飞地”的这一格局,直到民国初年“废府存县”县直属省管辖之后才消失。而曲周县的“飞地”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则划给了邱县管辖,也消除了“飞地”问题。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