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让世界都感到惊讶不已。为了带领国家致富,很多非洲国家纷纷效仿中国,想为自己的国家找寻一条出路。
比如卢旺达和埃塞俄比亚,都是在中国的帮助下,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非洲大地上十分有前景的国家。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卢旺达和埃塞俄比亚并不是第一个向中国学习的非洲国家,而第一个向中国学习的国家是现在仍然贫穷的津巴布韦。
同样是向中国学习,为什么津巴布韦还是这么贫穷?原因就来自于他们曾经的总统罗伯特·加布里埃尔·穆加贝。
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
穆加贝和中国的缘分,始于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当年火遍全国的《毛泽东选集》。在那个年代,毛主席是全世界公认的强者,西方人崇拜强者,对于他的书,也奉为经典。
那是1965年,当年的穆加贝还是一个因为领导国内反殖民运动而锒铛入狱的“革命者”。在狱中,他读到了毛主席的这本著作。
书中有一句话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穆加贝读到这句话时,大为震撼,他认为自己找到了知音。但是他的祖国正处于英国的统治下,人民想要翻身只有依靠武器。
在监狱的这段时间,他将《毛泽东选集》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开始绘制属于津巴布韦的蓝图。
“独立、自主、民主、和谐”是每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而他的祖国还在水深火热当中,多年来的压迫,迫使他必须要成为一个能够让国家改天换地的领袖。
穆加贝出生于1924年,他出生时,非洲的很多国家都笼罩在英国的阴影之下。非洲大都贫困,常年的殖民生活让他们的骨子里充满了奴性,对看不到希望的未来,充满了恐惧。
穆加贝出生之后,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但在这种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的母亲还是坚持送他去上学。
这是穆加贝改变命运的机会,他在国内读完了大学,并且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但看过了国内乱象的穆加贝并不甘心当一个老师。
1945年,穆加贝前往南非进修历史和文学,在这里,他认识了南非的民族解放领导者曼德拉,他被南非人民的精神所感染,也开始崇敬独立自由。
随后他加入了非洲人国民大会青年联盟,他为马克思主义和甘地主义所着迷,并且迫切的想要去实践。
但想要实现独立有多么的困难,非洲大地那么多被殖民的国家,多年来没有一个成功的,这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
穆加贝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知道自己的力量还不够,他需要等待,等待一个契机,或者一个发展壮大的机会,在此之前,他能做的,只有韬光养晦和积蓄力量。
1952年,穆加贝返回津巴布韦,继续提高自己的学位。回国之后,他始终关注非洲各国的运动,这是他每天必做的课题。
5年后,穆加贝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加纳推翻了殖民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政府,这对穆加贝而言,是一件非常值得振奋的事情,这也证明,他信奉的马克思主义和甘地主义并不是空谈主义,而是真切的能够实现。
穆加贝发挥了自己身为老师的特长,他在国内积极奔走,宣传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思想。当时加纳的成功原本就让大众感到兴奋,再加上穆加贝的一番游说,人们很快就被他说服,并且共同建立了津巴布韦民盟,穆加贝则担任总书记一职。
这时候的穆加贝其实并没有政治主张,他甚至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独立,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和白人抗争。
很显然,一腔热血救不了国家,反而会把自己带进监狱。1964年,穆加贝被英国人逮捕,并且关进了监狱。
津巴布韦的春天
但在监狱中,穆加贝再次迎来了人生的转机,这个转机就是《毛泽东选集》。通读了《毛泽东选集》的穆加贝就像从西天取完真经的唐三藏,内心有了十足的把握。
1974年,穆加贝被释放出狱,出狱之后,穆加贝立即将自己在狱中所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他在全国练兵,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合格的士兵,随即便向白人宣战。
武装斗争是非常有用的,经过5年的斗争,穆加贝领导的武装政权终于战胜了殖民者,津巴布韦宣布独立,穆加贝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津巴布韦的总统。
穆加贝非常感谢毛主席,他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谈及毛主席以及他的思想,并且对他的治国方略非常感兴趣。
穆加贝认为,他只要坚定不移的跟着毛主席的脚步走,就一定会使津巴布韦富强起来,事实证明,在前期的时候,津巴布韦的确富强了起来。
穆加贝当上总统之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民生问题,土地,经济都是摆在面前最大的事情,尤其是土地,在被殖民期间,非洲的大部分土地都是白人的财产。
穆加贝上台之后,并没有用武力收回这些土地,而是采用“赎地”的方式将白人手中的土地全部买回来。
事实上,穆加贝这个决定是比较明确的,津巴布韦虽然独立,但白人仍然有自由在国内活动,而且他们在这里拥有大量的土地,仍旧可以压榨津巴布韦的百姓。
为了缓和白人和黑人的关系,穆加贝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不允许种族歧视,不允许发生民族分裂的行为。
在穆加贝严格的管理下,白人和黑人相处融洽,并且赎地的政策也获得了大量的支持。在没有发生任何暴力行为的情况下,解决了津巴韦布种地的问题。
土地矛盾解决之后,津巴布韦的经济也跟着回暖,国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起色,比起以前衣不蔽体的生活,要好上太多。
和其他的非洲国家相比,津巴布韦的经济已经遥遥领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出现了越来越来的问题,更多的矛盾也涌现出来。
为了更快的发展经济,穆加贝不打算再稳扎稳打的施行以前的“赎地”政策,而是选择更加激进的土地改革。
但穆加贝在应对这些问题时,感谢有些许的力不从心,于是在思虑过后,他决定访问中国,再次向中国取经。
激进派的反噬
1985年8月28日,津巴布韦的总统穆加贝来访,已经是81岁高龄的邓小平在中南海接见了他。
这一天清晨,邓小平早早的就来到会议室,先是接见了几位负责和津巴布韦洽谈的官员,向他们了解津巴布韦的近况。
外交部长吴学谦告诉邓小平,穆加贝在前不久刚提出要在马列主义指导下走社会主义,尽快朝一党制突破。
当时穆加贝迫切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在津巴布韦的民心,因此他想尽快复刻中国曾经所实行过的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了解情况之后,若有所思,他认为穆加贝此时有些急功近利,而这样做,往往会带来很坏的结果,毕竟这不是做实验,如果失败,赔上的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上午10点,穆加贝准时出现在会议室,两人一番寒暄之后,穆加贝向邓小平传达了自己的想法,他此行就是想学习中国曾经的土地改革,如何打击地主,如何分田地是他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邓小平知道他的诉求,但在了解了津巴布韦的国情之后,邓小平认为穆加贝想要实行的土地改革并不适合津巴布韦,还是以前的赎地政策更加稳固一些。
穆加贝听了邓小平的话,有些不高兴,他认为国家想要富强,土地改革需要快速的完成,因此他想在短期内实现自己的目标。
面对固执的穆加贝,邓小平深感无奈,但在临走之前,邓小平还是苦口婆心的劝说穆加贝要脚踏实地。在送走穆加贝之后,邓小平和身边的人说:“这人不听劝,将来要吃大亏!”
对于穆加贝而言,这次的访华之旅非常的愉快,但邓小平的忠告,他一句都没有听进去,回去之后便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津巴布韦的人们对于土地的渴望是刻在骨子里的,因为他们的工业并不发达,只能依靠农业,如果津巴布韦没有土地,那么人们将会再一次挨饿。
回国之后,穆加贝和英国政府进行协商,但很快全国局势发生变化,苏联解体带来的一系列经济效应,让英国政府半路反悔,不再向津巴布韦提供土地资金。
为了尽快让津巴布韦实现土地自由,穆加贝不顾时局,强行在1992年开始了新的土地改革,原本一向主张和白人搞好关系的穆加贝一反常态,誓要将白人赶出津巴布韦,将土地归还给津巴布韦的人民。
这样一来,穆加贝彻底惹怒了白人,他们对穆加贝大失所望,在临走前纷纷撤资,并且断掉了提供给津巴布韦的一切帮助。
这一情况是穆加贝始料未及的,白人的撤资让刚刚回暖的经济再次崩盘,甚至倒退回独立以前。
白人走后,津巴布韦的农业也陷入了困境,当时他们正在进行土地改革,很多先进的农业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但穆加贝的操作,直接扼杀了国内的农业经济。
没有农业发展,津巴布韦很快面临困境,随之而来的是经济的崩盘,为了生活,他们只能花钱买进口的粮食,但不久之后,经济崩盘带来的蝴蝶效应,让津巴布韦的货币变成废纸一样的存在。
为了解决经济问题,穆加贝在国内推行新政策,开始无止境的印钞。但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会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津巴布韦最惨的时候,一张100亿的钞票都买不到一块面包。
很快,人们对穆加贝越来越不满意,百姓怨声载道,迫切的希望穆加贝快点下台,能够有新总统来解决这糟糕的局面。
但此时穆加贝早已经迷失了本心,他为了保住总统的位子,不择手段排除异己,并且扶持自己的亲信上台,将津巴布韦的政治中心变成自己的游乐场。
但人民的力量是无穷大的,随着国内反对他的人越来越多,很快,这位被津巴布韦人民誉为“开国之父”的英雄,就在人们的期待中卸任,之后远走新加坡。
穆加贝虽然走了,但他制造的烂摊子却没有人能够收拾,如今的津巴布韦人们,仍旧为了温饱而苦恼,在他们的心中,大概永远不会原谅那位将国家带入痛苦深渊的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