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被蒋介石囚禁了52年的张学良,终于获得了人身自由,几个月后,张学良和夫人即将赴美的消息传到大陆,引起了中央的激烈讨论。
张学良是爱国将领,无论如何,都应该让他回大陆,这是中央一致通过的决定,为此,中央还特意派遣张学良的旧友吕正操前往美国接张学良回家。
据传,当时张学良曾提出了三点要求,而且还得到了中央的批准。但我们也知道,到最后张学良也没能回到大陆,最后老死他乡。
大陆的期盼
大陆是所有国民党旧部牵挂的地方,也是张学良魂牵梦萦的地方,但时局艰难,张学良有家不能回,内心苦痛。
在前往美国之前,张学良曾接受了中外媒体的采访,他表示,自己希望能够回到大陆,但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这对一直在关注张学良的中共中央来说,是个好消息。1991年3月10日,邓小平召开会议,重点讨论张学良的归国问题。
最后会议成员一致认为,必须努力争取张学良回国的机会。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中央做出了4项重要的安排。
首先当然就是要准备去接张学良回大陆,邓小平等人经过协商之后,决定派遣吕正操前往美国去说服张学良。
吕正操是东北军出身,当年也亲身经历了西安事变,他和张学良是多年的战友,建国之后在中央担任要职,由他去劝说张学良最合适不过。
前往美国之前,邓颖超在中南海会见了吕正操,并且交给他一封亲笔书信。这封信是邓小平和邓颖超在商议之后写下的,为了表示中央的诚意,也是为了纪念当年周总理和张学良的革命友情。
吕正操启程之后,中央着手为张学良准备91岁的寿庆活动,如果张学良顺利归来,不仅可以借此机会为他接风,还能替他庆生,这是其二。
其三就是这一年刚好是“九一八”事件的60周年,张学良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应该出席该项活动。
最后就是要为张学良准备辽宁抚顺之旅,他的父亲张作霖葬在这里,张学良回国之后首要事件一定是要祭奠自己的父亲。
吕正操身负重任,于5月29日到达了美国纽约,两人在曼哈顿贝祖贻夫人的住所会面。时光匆匆,两人哀叹,吕正操和张学良分离时,两人都还是意气风发,再见时,却是已白发苍苍。
吕正操为张学良带来了中央为他准备的寿礼,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感叹过往,只觉得恍如隔世。
回家的路
初见时,张学良已经猜到了吕正操的来意,他们在贝祖贻夫人住所并没有谈论具体事宜,临走时,张学良答应,第二天将和吕正操好好谈一谈回国的事宜。
张学良态度十分积极,让吕正操一度以为,张学良回国之事已经十拿九稳。第二天一早,吕正操和张学良约在了一家瑞士银行的会客厅。
这一次,张学良没让任何人陪同,独自一人来到了这里。两人见面之后,吕正操拿出邓颖超写的信,递给张学良。
张学良一听是邓颖超的亲笔书信,十分激动,甚至顾不上戴眼镜,就拆开信件,放在眼睛底下细细的阅读。
读完信之后,张学良十分感动,他得知周总理生前一直惦念着他,希望他能够早日摆脱桎梏,早日回到大陆。
在那个时候,大家都认为张学良回国几乎没什么悬念,因此还有很多人说,张学良曾向中央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回到大陆定居后,不希望有任何记者采访,只接受亲朋好友的探望。第二,回到大陆定居后,不要办任何庆功宴,越低调越好。第三,不想在报纸、刊物上看到任何的恭维话语,他觉得受之有愧。
但至于张学良是否提出过这三点要求,早已经是个永远解不开的谜团。
其实这三点要求对中央来说,没什么难度,很容易就能办到,但最终张学良没能回国,这也证明,当时的时局,困住了张学良想要回国的心。
对于吕正操这个老部下,张学良毫无隐瞒,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表面上恢复了自由,但实际上,他的每一步行动,还是影响台湾和大陆的关系走向。
吕正操和张学良的会面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张学良渴望回到大陆,但他却不得不拒绝吕正操,他对吕正操说:“我这个人清清楚楚地想要回去,但现在时候不到,我一动就会牵动大陆、台湾两个方面,我不愿意为我个人的事,弄得政治上很复杂”。
吕正操明白张学良,他和台湾政府早已经切割不开,纵使他在台湾被囚禁多年,但仍旧有人不希望他回大陆。
张学良和蒋介石两人,青年相识,中年反目,老年才获得了自由,张学良对蒋介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们大概能从他给蒋介石写的挽联中看出一二。
“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雠仇”,短短16字,道尽两人的一生。相识时有多么的欢喜,反目时就有多么的怨恨。
张学良在蒋介石低谷时出现,并且还成了结拜兄弟,而蒋介石对待自己的这个弟弟,也十分的放纵。
说两人是“惺惺相惜”也毫不为过,再加上和宋庆龄的关系,张学良曾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兄弟。
但在民族大义面前,张学良做出了和蒋介石截然不同的选择,是先攘外还是先安内,张学良当然是选择先赶走杀死自己父亲的仇人。
两人因此多次爆发争吵,最后张学良和杨虎城策划了西安事变,两人就此反目。西安事变圆满结束之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这一囚禁,就是半生。
解放战争胜利时,中共中央曾想办法营救张学良,当时人们只希望蒋介石忘记张学良的存在,将他遗忘在大陆。
但蒋介石没有,张学良最终被带到了台湾,直到蒋介石去世,张学良重新看到了希望。他原本以为,自己的囚禁生涯会伴随着蒋介石的死亡而结束。
但谁承想,蒋介石在临终前曾交代蒋经国,万万不可放虎归山。因为蒋介石的遗言,蒋经国没有释放张学良。
愿望破灭
转眼又是十几年,1988年,蒋经国去世,此时的张学良已经87岁,此时张学良的影响力依旧不减,东北大学学生张捷迁在美国策划行动,敦促台湾政府尽快释放张学良。
可张学良的影响力太大,刚刚上台的李登辉没有这样的魄力,虽然蒋经国当政时,已经透露出要释放张学良的信号,但正如蒋介石所言,一旦释放张学良,无异于放虎归山。
李登辉担心张学良恢复自由之后会联系中共中央,继而回到大陆,到那时,支持张学良的人肯定都会倒戈向大陆,这不是台湾政府希望看到的。
因此他们一拖再拖,直到张捷迁等人恼羞成怒,公开在美国报纸上向李登辉下最后通牒,李登辉才松口释放张学良。
张捷迁等人希望张学良能够前往美国探亲,并且希望台湾政府给张学良回归大陆的机会,但这封信显然太过理想主义,李登辉答应了张学良的赴美之旅,却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松口让张学良回大陆。
张学良能否回大陆,已经变成了政治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一个人想要回自己的故土探亲。张学良非常明白这一点,但他仍旧为自己争取回大陆的机会。
张学良内心十分挣扎,他知道李登辉如果想要继续囚禁他,他也是毫无办法的,但李登辉却选择放他前往美国,他就不得不为台湾政府考虑。
他和夫人赵一荻在台湾多年,深受台湾政府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赵一荻,她对大陆早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并且对大陆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她曾在美国媒体面前公开说过,她不希望张学良回大陆,而这一点,也为张学良的归国之旅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在见过吕正操之后,张学良坦诚相待,说出了自己的顾虑,结束会面之后,吕正操向中央转达了张学良的意思,邓小平等人听过之后,希望吕正操不要着急回国,能再做做张学良的思想工作。
收到中央的回信后,吕正操在美国停留了一段时间,他希望能在这段时间内说服张学良,带张学良和夫人赵一荻一起返回大陆。
张学良来到美国之后,张捷迁等人为他筹办了寿宴,6月4日寿宴结束之后,张学良主动邀请了吕正操,希望双方能够再见一面。
离开大陆多年,张学良只能通过报纸来了解大陆的发展,他知道大陆已经发展得很好,但具体发展到哪一步,他还是想亲自问问。
吕正操详细向他介绍了祖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崛起,一国两制等政策。张学良感叹,自己不能亲眼得见大陆的发展,他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为祖国再做一点贡献。
这次的张学良,已经下定了决心,他对吕正操说:“我愿意保留自己的这个身份,我虽然已经90多岁了,如果有用得到我的地方,我很愿意尽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很愿意为中国出力!”
吕正操明白他的意思,他知道,张学良这次的归国之旅注定是达不成了。会面结束之后,张学良交给吕正操一封信,这封信是他写给邓颖超的回信,信中满是感激和遗憾。
张学良身不由己,这是他的不幸,短暂的美国之旅后,张学良再次回到了台湾。面对媒体的采访,张学良满眼的疲惫,他还是只留下了一句:“我不排除回东北的可能”便匆匆离开。
对于大陆而言,张学良没能回来,是遗憾,但这是张学良自己的选择,其中夹杂着太多的无奈和心酸,邓颖超和邓小平都看在眼里。
1992年,曾传出张学良要回大陆的消息,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1993年,张学良在台湾突发疾病,经过抢救才脱离危险,张学良清醒之后,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恐怕再也回不去大陆了。
1994年,他选择离开台湾,定居美国夏威夷,在这里,他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于2001年辞世,享年101岁。
张学良死后,大陆哗然,而国外媒体却异常的热闹,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打探消息,想要得知张学良在生前不能回到大陆的原因。
但很快他们就知道,这又将成为一个谜题,当时张学良受到台湾、美国、日本的牵制,再加上疾病缠身,不能回到大陆也是有可能的。
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张学良又何尝不想,但因为政治问题,张学良最终放弃这个愿望,甘愿给自己造成遗憾,也要稳固国家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