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上海,有人拿着今年豆瓣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好东西》的票根,一一打卡国泰电影院、四行仓库、当代艺术博物馆,或者钻进电影同款的小店、市集、小酒馆,“好东西”在这座城市的梧桐里熠熠生辉;也有人躲进博物馆和美术馆,跟着全国慕名而来的观众,一道感受历史久远的召唤,或者在真正的田间地头,以稻香伴书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总额9642.84亿元,全市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2024年,上海在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中,持续绽放一座城市卓尔不群的魅力。

1

创作,有奖杯更有口碑

这一年,上海的高质量文艺创作再攀高峰。截至2024年11月底,上海共有27部作品获38个国家级奖项,38部(折)舞台艺术作品入选中宣部、文旅部重要创演片单。

电影《长安三万里》、电视剧《繁花》、杂技剧《天山雪》、网络文艺《中国奇谭》、广播剧《赫哲人的“伊玛堪”》、歌曲《新路》、理论文章《论“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等7个门类11部作品获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6部“上海出品”影视剧(11部电视剧、15部网络剧)在央视及五大头部卫视、四大视频平台播出。

《天下国家道理》等4种图书入选中宣部年度“中国好书”,7种选题入选中宣部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位居全国地方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有奖杯,更有口碑。年初,由上海原创、上海拍摄、上海出品的电视剧《繁花》以对上海故事的讲述、对上海精神的阐述、对上海历史的回顾,充分调动起上海观众的集体记忆,也再度唤起全国观众对上海的关注和讨论。

那些在“至真园”所在的黄河路、“夜东京”所在的进贤路打卡的游客,触摸到的是上世纪90年代这座城市的依稀风采,也是上海的多元文化与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岁末,上海出品的电影《好东西》全国上映,凭借其独特新奇的叙事风格和幽默敏锐的观察角度,获得观众颇多好评,豆瓣开分9.1分,被称赞“初冬观影独一无二的银幕‘好东西’”,尤其影片延续了导演前作《爱情神话》的表现手法,以上海都市为背景、全部实景拍摄的特色,在上海实地取景25处,涉及市内51个风格各异的地点,将上海作为故事主体的一部分融入创作之中,又一次带动了各地观众对上海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观展,很“闹忙”也很生活

截至2023年底,上海已有165座博物馆,平均每15.1万人就拥有一座馆;上海市美术馆名录共收录了100家美术馆,数量持续领跑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博东馆 ©王凯

过去一年,上博东馆全面开放,上海博物馆“大博物馆计划”的“施工图”正逐步转变为“实景画”,“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过去一年,上海的“美术新空间”队伍已经扩容至30家,它们散落于城市肌理中,嵌入市民生活,不断打破艺术与公众的围墙;

过去一年,“逛馆”已经成为上海市民的日常休闲方式、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海派文化、感受上海精神的好去处,成为城市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全市博物馆举办的临展类型多样、主题丰富、彼此接力,掀起了文博观展热潮。

作为“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三展,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接待观众逾百万人次。

作为“对话世界”系列第四展,上海博物馆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于7月19日向公众开放,截至10月底,埃及展接待观众总数超80万人次,近七成观众来自外省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 ©王凯

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物史料专题展”,接待观众43万人次。

上海自然博物馆举办的“地球宝藏之水晶传奇”,接待观众超25万人次。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光荣之城——上海市革命场馆联盟红色文物史料展”,接待观众近32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荣之城——上海市革命场馆联盟红色文物史料展

闵行区博物馆举办的“相遇海昏侯—西汉刘贺墓精品文物展”,接待观众39万人次。

源源不断的文博大展,正推动文博场馆成为上海的流量入口,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对话世界不同文明的重要平台、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媒介,为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3

演出,名团多观众更多

除了“观文博”成为都市旅游的品质首选,吸引大量外地和外国观众,上海还对标最高最好,进一步发挥文旅消费引流作用,提升上海国际影视节、上海旅游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等品牌节展的外部溢出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凡贝多芬”奏响“艺术天空” ©王凯(下同)

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的一个多月里,世界顶级“天团”抢滩上海:英国指挥帕帕诺爵士携钢琴界“流量密码”王羽佳先声夺人;尼尔森斯“挂帅”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索契耶夫与慕尼黑爱乐乐团忙不迭烹制俄式盛宴。

舞界同样“卷”:俄罗斯“芭蕾双子星”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和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前后脚”抵沪,明星首席各秀“绝活”;被“惦记”多年的皮娜·鲍什版《春之祭》热烈回应中国舞迷的痴心守候;蒙特卡洛芭蕾舞团又以天马行空的编舞出奇制胜。

此外,德国名团邵宾纳剧院为来沪“亮剑”,遴选2部佳作。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甚至在沪驻场近1个月,接连上演5部大戏,诠释何谓“戏比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球名团名家对上海的“艺”往情深,换来观众的“艺”往无前。天天赶剧场的上海观众不在少数,全国观众有的“打飞的”来排队购买公益票,有的“拖着箱子”直奔剧场……

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吸引约24%外省市观众,约8%境外(含港澳台地区)观众。

国际艺术节之外,上海的演出市场同样火热,仅上半年全市共举办营业性演出(不包含歌舞娱乐场所)2.2万场,观众人数约991.6万人次,票房约16.9亿元。

大型活动方面,举办了包括张学友、张杰、周深、西城男孩等61个大型演唱会和格子旗嘉年华、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等3个音乐节共计122场,吸引观众128万人次以上,其中65%的观众来自上海以外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演出市场的火热,还带动了周边商圈的商业销售,演艺大世界、虹口足球场、静安体育中心、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等演出场馆周边商圈消费金额增长显著。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孙佳音

图片:主办方提供,部分源自网络

编辑:吴旭颖

©新民晚报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