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市场,多了不少能薅机构羊毛的机会,只是普通投资者没敢往这条路上想。但量化似乎已经先动手了。但我觉得,这种好事,普通投资者多了解一下,绝对有好处。下面对于股市里的薅羊毛,分三部分讲,第三部分的应对之法是很重要的。
一,周末薅羊毛大消息
就是下面这条消息,让股民炸锅了。
坊间说的已经很厉害了,号称已经实现重大升级,游资散户一起割。性能匹敌GPT-4o,吊打国内一众互联网大厂!
其实这是夸张的,幻方DeepSeek v3只是个垂直模型,都不能叫大模型!但看报道,确实能连游资、机构、散户一起薅。
二,散户不必惊慌
大家也不用太担心,量化哪怕是孙悟空,现在也被穿了琵琶骨。前两年量化这么强,但村里连出两招,券商不给用融券了,T+0功能也关闭了!纵然幻方这样头部量化基金,规模从千亿暴减到如今只有两三百亿。这要是再想嘚瑟,恐怕100亿规模都难保。
三,散户也能薅羊毛
但这事情对普通人是有启发的,量化只不过是算法,但说明一点,散户现在也是能薅市场羊毛的,这并非机构的专利。只要清楚机构是怎么薅羊毛的,跟着做就行了。
我们看机构是怎么薅羊毛:
股市中的「薅羊毛」往往发生在利好出现的阶段,投资者兴奋,机构就顺水推舟,高位派发。随着情绪冷却,市场回落,机构就在失望中低吸。多整几次,成本就降下来了。
另外,对于机构来说,越是成本低,越是敢发动行情。成本高的反倒怕花钱拉动股价,反而套牢自己。
这正是如此,给了普通散户可乘之机。
首先机构要降成本,交易上不可能没痕迹。
比如下面两只股票:
从走势来看,前期高点下来后,股价都出现了明显的横盘震荡整理走势,但是结局完全不一样。
虽然都是反复震荡,但用传统的交易数据对此很难进行甄别
但随着各金融模型日臻成熟及计算机算力的提升,通过对原始交易数据的收集、筛选、整理和挖掘,并通过模型进行比对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特殊现象,比如「交易行为」数据,尤其是机构交易行为,因为其本身就具有连续性、规模性和重复性的特征,因此就可以揭示更多鲜为人知的交易细节。
而能够看到机构的意愿,不就可以薅机构羊毛了嘛!
这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不对称,同样的交易数据,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就是大相径庭,看下图:
和上图相比,下图多了橙色的柱体,
这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分析系统独家提供的「机构库存」数据。
「机构库存」数据反映的是机构资金的活跃程,
可以看出,两只股票震荡过程中,左侧的,机构资金十分活跃,右侧的,则很快消失了,出现不一样的结局也就不意外了。
而只要看清楚机构的意愿,「薅羊毛」一点也不难!
而上述这种看机构和看走势的差异,确实是显而易见的。而大家手头股票背后的机构正在积极参与还是消极躲避?
PS: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同时,用系统统计「机构交易特征」,也能看到大量股票出现了「机构震仓」现象,而机构震仓洗盘的时候,其实不也是在制造波动,高抛低吸薅别人羊毛吗?所以此刻看清机构动作当然也能顺势一起薅了。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