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每逢仗义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这话很有道理。学历高的人,不见得就是好人。
谈起匡衡,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关于他的故事,就是那个凿壁偷光。靠着偷光读书,匡衡还真的有所建树。
匡衡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头太穷,连油灯的油都买不起。到了晚上,当真是两眼一抹黑,啥也看不到。
他在不经意间发现邻居总是点蜡烛。于是,有了主意。他在邻居的墙上打了一个洞,于是,就把光亮引了过来。
靠着这微不足道的光,匡衡终于完成了学业。如果搁到现在,匡衡的学历怎么说也能和清华,北大的学子相媲美。
有了学历做敲门砖,匡衡很快得到汉元帝的赏识,委任他博士,给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干脆把他提拔成太子少傅,御史大夫,权倾朝野。
到了这个地步,匡衡贪婪的本性开始展现出来。
从汉宣帝开始,朝堂上的实权一直由宦官石显掌控。到了汉元帝接班,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变。
石显这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整人。他的口头语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每天的首要工作不是忧国忧民,而是看谁对他不服气。
一旦发现了苗头,他立刻痛下杀手,绝不姑息。当真是宁可错杀一千,绝不可放过一人。和曹操的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能负我,如出一辙。
匡衡时任丞相。本来应该对石显进行必要的弹劾和制约,但是他却选择了和石显沆瀣一气,阿谀奉承。
汉元帝驾崩,对石显有意见的汉成帝成为皇帝。没有任何意外,他直接把石显给罢官革职了。
到底是书读得多,匡衡从中看清了局势,马上给皇帝上书,列述了石显至少十条大罪,要求皇帝对其严惩。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匡衡非常的不厚道,公然玩起了落井下石的把戏。
他的做法,让司隶校尉王尊不满,当下指责他,既然你知道石显是什么样的人,当初为什么不站出来维护正义,而是没有底线地奉承,丧失了做臣子的气节。
现在好了,石显刚失势,你立刻跳出来揭发。不但不厚道,更是暗示先帝用人不当,其心可诛。地道的伪君子。
聪明的匡衡无话可说,就选择了以退为进的方式,向皇帝递交了辞职报告。
毕竟是元老级人物,汉成帝不想让匡衡有太多的难堪。经过充分的考虑,把王尊赶走,把他留下。
经过这一番折腾,按照常理来说,匡衡应该有所收敛。可事实上,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为奖赏,汉成帝给匡衡划拨三千一百顷的土地。由于测绘有误,土地到了匡衡的手上,竟然多出四百顷。
匡衡内心惊喜,但是他并不吭声,依旧把多出的地租给他人,坐收租金。可惜的是,很快东窗事发。
汉成帝很是恼火,当下拍案而起。你这个人贪得无厌,辜负了寡人对你的一片苦心。然后一道圣旨,将其贬为庶民,永不录用。
这样的下场,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这也是教科书上,为什么没有匡衡成人后的消息,完全的负能量啊。
当然,历史上和匡衡有着同样经历的人还存在,这里不多谈了。但是,从中不难看出,学历高的人,不见得就是好人。
人的善恶很难界定的。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历来如此。(文/孙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