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12月26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也门萨那机场的空袭中谭德塞的亲身经历,事后他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当时的爆炸声震耳欲聋,爆炸发生后,他甚至一度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生还。谭德塞的这番话让人震惊的同时,也再次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国际社会对也门的持续侵略和战争暴行面前,究竟有多少国家、组织和个体是在以真正的道德标准去关注这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
谭德塞这次的遭遇,无论是他个人的险境,还是所透露出的整个国际社会对也门民众苦难的漠视,都让人无比愤怒。作为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任务是促进全球公共卫生合作,然而在这次行程中,他不只是作为一个公共卫生专家出现,更是作为一个受害者,站在了战争的刀尖上。以色列对也门萨那机场的空袭,其暴行性质和侵略目的非常明确——这不仅仅是一次“误炸”,而是蓄意打击一处重要的民用设施——这背后的含义不仅仅关乎人道灾难,更是对国际规则的公然践踏。
问题的核心不止在于空袭的暴行本身,更在于国际社会对这种暴行的默许。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于这些明目张胆的侵犯行为选择了沉默。世卫组织总干事亲身经历的空袭,仿佛成了一个缩影,象征着全球范围内对也门灾难的“正常化”视而不见。这不仅是对人权的羞辱,也是对国际社会道德底线的挑衅。作为联合国的高级官员,谭德塞亲历的这一切,实际上让人不得不反思,国际社会到底有多少机构和力量真心关注那些身处战火中的无辜民众?
谭德塞提到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是他在那一刻的切身感受,而这种感受是数百万也门民众日复一日的生活写照。如今,战争已经让也门变成了一个人道主义灾难的重灾区,无数的平民死于空袭、饥荒、疾病,甚至连医疗设施和人道援助都被置于攻击之下。萨那机场这样的民用设施被空袭,意味着医疗救援的通道被封锁,意味着本就脆弱的生命线被彻底割断。而这一切,西方支持的以色列和沙特联军,毫无愧疚感地加剧了对也门的杀戮。
令人更加愤怒的是,西方国家和国际大国对于这种恶性行为的纵容和支持。也门的空袭发生在一个高度政治化的世界背景下,西方对沙特和以色列的支持远超对也门人民的关注。沙特和阿联酋等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军事行动,向也门发动了持续的战争,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和无数的家庭破碎。西方不仅在提供军事装备和技术援助,还通过国际舆论不断为这些行为“辩护”,甚至不惜通过封锁人道援助来加剧对也门的经济封锁。
谭德塞的经历也反映出了一种深刻的不对称局势。在全球多极化的今天,国际社会的道德标准却依旧严重失衡。我们无法想象,如果类似的空袭发生在任何一个西方国家,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反应。媒体的关注、舆论的指责、国际社会的谴责——这些反应将是几乎即时而猛烈的。而当受害者是也门、巴勒斯坦或其他中东国家时,西方的政治精英们却始终保持沉默,甚至支持这些肆虐战争的行为。
如今,国际社会中的“强者”们,已经把人道主义当作一种工具来操纵,一方面拿着“人道”作为口号,声援他们所控制的地区,另一方面却对那些被压迫人民的真实声音视而不见。当谭德塞亲历爆炸的那一刻,真正的痛苦并不仅仅是爆炸本身的震动,而是这个世界对弱者的冷漠——对数百万也门民众的冷漠。
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单一的空袭事件,而在于这场战争背后所反映出的全球政治秩序。也门自2015年陷入战乱以来,其民众的苦难几乎没有得到真正的关注。即便有些国家尝试提供人道援助,但大部分援助都被政治力量牵制,难以进入战区,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际社会的无所作为,成了罪行的共谋者,而西方国家在这场战争中的角色,则无疑是恶行的幕后推手。
值得一提的是,谭德塞并未对此次空袭做出过激的言辞,或许这也是出于国际政治的考量。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领域的领导人,他显然不愿让自己卷入更深的政治漩涡。然而,世界已经不再需要更多的中立和妥协,而是需要更多的行动、更多的声音。也许谭德塞亲历的这次爆炸,是全球社会一记警钟,提醒我们不能继续容忍这样的暴行继续发生。
这不仅仅是一次针对人道设施的空袭,它是对国际法律、对战争伦理、对人类良知的挑战。在一个理应崇尚和平与公正的时代,仍然有国家在践踏这些普世价值。谭德塞在这场爆炸中的幸存,或许是个偶然,但也正是这个偶然,暴露了人类社会的极度不平等与冷漠。国际社会的声音越来越小,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似乎在这场战争中丧失了话语权,而这些原本应当站出来为平民发声的机构,却都在沉默中成为了战争的旁观者。
无论是以色列、沙特还是其他参与战争的国家,他们的暴行都应当得到全球的谴责。无论是对也门的持续空袭,还是对巴勒斯坦的压迫,这些行动不仅摧残了数以万计的无辜生命,也让我们对国际道德的信任荡然无存。谭德塞的亲身经历只是一个缩影,映照出全球对于弱者的冷漠以及对暴力的纵容。让我们记住,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一场战争都是我们所有人的战争,而每一位受害者的悲惨命运,都会成为我们共同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