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如同一位傲立群山之巅的王者,永垂不朽的雄伟景象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848.86米的绝对高度让征服它的过程注定艰辛而残酷,珠峰上空的"死亡区域"仿佛一个永不饶人的魔咒,挑战者们为了登顶梦想不惜万死,而许多人最终也永远长眠于此。

假如你有幸登上珠峰,会在路上遇见很多遗体,在这些遗体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有着"绿靴子"、"睡美人"和"休息者"绰号的三具遗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或曲身侧卧、或端坐酣睡,仿佛只是在小憩片刻,实则早已永世长眠,身旁残留的装备向人们诉说着他们曾经的梦想。

这不禁让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早早离去的生命却迟迟没有得到一个好的归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珠穆朗玛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珠峰登山队成功登顶,并公布了珠峰的新身高——8848.86米,在此之前,我国登山队在1975年首次测得的珠峰身高为8848.13米,而在2005年,我国再次测出珠峰的身高为8844.43米。

在距今4.8-4.4亿年前,珠穆朗玛峰本不是峰,而是一片远古的海洋,到了距今约1.2亿年的白垩纪,印度板块已经向北移动,约65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了珠峰顶部岩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两个板块的碰撞,地壳被挤压和抬升,形成了这一高海拔的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的抬升继续进行,导致珠峰的高度逐渐增加,也造就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珠穆朗玛峰。

其实,早在1721清康熙年间出版的《皇舆全览图》中,中国人就已经把这座山峰命名为“珠穆朗玛峰”,而要说攀登的历史,则是在上个世纪的初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山在那里

从1921年到1952年间,英国、美国等登山队伍纷纷来到珠穆朗玛峰,但不管从北坡登还是南坡登,却一直没有一次成功登顶过,但多次的登山活动,也让很多人命丧于珠穆朗玛峰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3年,英国著名探险家乔治·马洛里被问及为什么要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他说出了那句著名语录:“因为山在那里”

没想到,次年他便在珠峰中丧失了生命,遗憾的是他最终也没有征服珠穆朗玛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953年,新西兰著名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才首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成为了人类首次成功征服这座山脉的人类。

而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将五星红旗插到了峰顶之上,从1953年人类首次登顶到如今,已经有六千多人成功征服珠穆朗玛峰,并且这个数字仍在上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登山爱好者们相信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一定能征服任何障碍,登上世界之巅自然也是对个人勇气和决心的最高肯定。

这也导致珠穆朗玛峰直到今天仍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登山爱好者前来挑战,即使他们知道一个意外可能就会离去,越来越多的人仍想去挑战自我的极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他们渴望对未知的探索,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高山对他们有着无以伦比的吸引力,而珠穆朗玛峰仿佛就像最终boss,召唤着他们去征服。

绿靴子

1996年,泽旺·帕尔乔按捺不住对珠峰的渴望,和一支小队开始了他们征服珠峰的行程,作为一名边境警察,泽旺努力储蓄并购置了最佳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队出发时一切顺利,所携带的氧气瓶也满满当当,就这样,他们在崎岖缓慢的前行中一步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直到抵达了8000米的"死亡地带"。

跨过了最危险的阶段后,就在他们准备前往最后的顶峰时,谁也没料到,暴雪将至,而泽旺也在慌乱中与队友们失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疾风怒号,视野几近全无,泽旺艰难地在冰雪中摸索前行,千钧一发时,一个小山洞出现在眼前,他连滚带爬钻了进去,暂时摆脱了风雪的威胁。

与此同时,他的体力也在迅速流失,意识也渐渐模糊,最终,疲惫不堪的泽旺彻底失去了呼吸,他就这样倒在狭小的山洞中,双手仍下意识地护住上半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岁月飞逝,泽旺的遗体静卧在洞穴里,他穿戴整齐,橘黄色的登山服和那双显眼的绿色靴子与雪地形成鲜明对比,俨然成为了一个醒目的路标。

遗体的姿势仿佛只是在短暂小憩,而事实却是已然去世近30年,家人因贫穷无力将他运回,只能任其永远躺在他爱的珠峰之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睡美人

1998年,弗朗西斯·阿森捷夫和丈夫谢尔盖踏上了征服珠峰之路,弗朗西斯下定决心要成为历史上首位"不带氧气瓶"登顶珠峰的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珠峰的攀爬困难重重,稍有疏忽便会酿成悲剧,即便如此,弗朗西斯夫妇仍一步步向上攀登,在几近虚脱的状态下他们终于抵达了梦寐以求的山顶。

看着那片白雪皑皑的世界,曾几何时满怀雄心壮志的他们也被眼前圣洁高贵的自然景观所打动,短暂的欣喜过后,他们开始艰难的返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也没料到,暴风雪如期而至,由于长时间缺氧,弗朗西斯体力不支,几近虚脱,眼见妻子遇险,谢尔盖下山寻求营地的救援。

可命运多舛,在风雪中他失足坠崖,只剩弗朗西斯一人等待救援,或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在呼喊,但唯有冰雪在静静吟唱一曲悲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年以后,每当登山者路过这里,总会看到一具静静躺卧在雪地中的遗体,她的遗体被美国国旗遮盖,一只小熊玩偶则像护身符一样陪伴左右。

遗体保持着最后喘息时的姿态,仿佛正在熟睡,被后人亲切地称为"睡美人",而弗朗西斯生命中最痛苦的遗憾,就是她永远无缘见到年幼的儿子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休息者

2006年,经验老到的英国登山家戴维·夏普满怀雄心开启了新一轮征服之旅,当年34岁的他,已是两次攀登珠峰失利的老手,但两次却都没有真正登到山顶,抱着永不服输的态度,让他再一次踏上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减轻负重,夏普只带了两个氧气瓶,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尝试,但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克服重重阻碍登上顶峰。

好在,夏普也完成了他的梦想,在漫长而艰辛的攀登后,他成功踏上了珠峰之巅,心中满是骄傲和自豪,但危机也悄然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氧气几近耗尽,回程过程对夏普来说是场拉锯战,短暂的燃眉之急尚能忍受,可高山空气的持续稀薄让他逐渐力不从心。

终于,在一处岩石边,他止步不前了,夏普坐下来歇息片刻,却再也无力站起,那一坐,就是永远,那一憩,就是长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无人搬运遗体?

一些人或许会质疑,为什么当务之急不把这些不幸罹难者的遗体运下山来?给他们一个安息之所呢?其实,这是有诸多原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就是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高海拔地区的氧气稀薄、温度极低,加上强劲的风雪和暴风雪等极端天气,使得搬运行动极为危险。

第二是高海拔和缺氧:珠峰地区的高海拔使得人体暴露在极端缺氧的环境中,这对登山者和搬运人员都构成了极大的生理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是陡峭危险的山体:珠峰的地形极端陡峭,充满了冰裂缝、岩石、冰雪和其他危险因素,搬运遗体需要面对极高的坠落和滑坡风险。

第四是物资和人力不足:在这样极端环境下进行遗体搬运需要大量物资和高超的登山技能,而在这种条件下提供救援行动非常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配备完善的救援直升机,也难以抵达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即便是勉强升到足够的高度,直升机的载重能力也将大大降低,很难驮运一具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