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
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纍之。君子有酒,嘉賓式燕綏之。
翩翩者鵻,烝然來思。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思。
序 言
陳紅彦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種茶、采茶、製茶和飲茶。茶之爲飲,發乎神農,興於唐,盛於宋,普及於明清,中國人對茶的利用,經過從食用到飲用的過程,茶的製作工藝、飲用方法、茶藝茶俗也一直在演變發展,形成了一系列的技術、知識、風俗,進而産生了大量茶史故事、茶人茶書、茶文茶詩、茶具茶畫、茶政茶法,茶的精髓也深入到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等諸多領域,由此構成了燦爛悠久、底藴深厚的中國茶文化。茶伴隨中華民族走過了五千年的文明史,製茶師根據當地風土,運用殺青、悶黄、渥堆、萎凋、做青、發酵、窨製等技藝,發展出緑茶、黄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紅茶六大茶類及花茶等再加工茶两千多種,供人飲用與分享,并由此形成不同習俗,至今仍貫穿於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儀式和節慶活動中。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交友、婚禮、拜師、祭祀,飲茶都是重要的溝通媒介。以茶敬師結友、以茶敦親睦鄰,一杯清茶帶來的認同,讓生活充滿了和諧,浸潤着詩意。
中國是農業大國,酒是在農業有了一定發展的基礎上産生的,最初主要是爲了豐富人們的飲食生活。隨着酒這一飲品日益深入人們的生活,酒文化也就隨之形成并發展,成爲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古以來,酒便是祭祀天地、祖先的必備用品之一。在中華民族文明發展過程中,釀酒歷史清晰可見。從原始文化遺址中發掘的文物裏,已有衆多陶製酒器;無論團圓家宴還是游賞宴飲,酒是不可或缺的飲品;軍事家、政治家把酒引爲克敵制勝的訣竅;藥酒保健走入百姓生活。雅俗共賞的杯中之酒,逐漸成爲一種文化象徵。酒,還可以在書畫中飄香,在音樂中流淌,在詩文中吟唱,也可以在金戈鐵馬中鏗鏘。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李白“舉杯邀明月”,辛弃疾“醉裏挑燈看劍”,蘇東坡“把酒問青天”,酒醇文美,流傳至今。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豳風·七月》就有 “十月獲稻,爲此春酒,以介眉壽”。説明早在春秋甚至西周時期,人們就意識到春酒的養生保健作用,初春氣温忽高忽低,人體的免疫力和防禦功能降低時,適當地飲酒能促進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詩經》裏還有以酒宴賓客之文,如《小雅·南有嘉魚》載:“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南有樛木,甘瓠纍之。君子有酒,嘉賓式燕綏之。翩翩者鵻,烝然來思。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思。”
從現存古籍看,記録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等沿革的内容裏,保留了不少有關酒的典章制度;各種筆記著述裏,則有對酒人酒事的搜集整理;歷代詩詞曲賦裏,有歌咏酒的璀璨篇章;而大量的琴曲、戲劇、小説、書法、繪畫、楹聯中,涉及與酒、酒文化相關的作品種類更多,數量巨大。還有古人對酒的認知、研究、再創作,如揚雄《酒賦》以銘文頌酒器,白居易《醉吟先生傳》以酒醉自我調侃,《齊民要術》製麯釀酒方法與《天工開物》的“酒母”製法,《東京夢華録》的酒樓與酒名記載,《遵生八箋·釀造類》記述的十七種甜酒與養生藥酒的釀製方法,《本草綱目》裏對白酒起源與藥物學特性的探討,《武林舊事》《夢粱録》的酒文化資料,《青蓮觴咏》與《香山酒頌》裏輯録的李白與白居易酒詩,《勝飲編》整理的歷代與酒有關的人物故事與生活習俗等,林林總總,不勝枚舉。這些古籍文獻自問世以來,和酒一起記録了中國先民豐富的生活,也形成了燦爛的酒文化。
國家圖書館藏有一部宋刻本《酒經》,共三卷。卷首題“大隱翁撰”,宋陳振孫撰《直齋書録解題》卷十四就有著録,宋李保政和七年(一一一七)《續北山酒經自序》稱“大隱先生朱翼中”,知著者爲約十一至十二世紀間的朱肱。朱肱,字翼中,號無求子、大隱先生、大隱翁,吴興(今浙江湖州)人。元祐三年(一〇八八)進士,曾爲奉議郎,故人稱“朱奉議”。崇寧元年(一一〇二)日蝕,上疏諫言,指摘時弊,忤旨罷官,僑居西湖大隱坊,自號大隱翁,著書釀酒。專心研究仲景學説數十年,將《傷寒論》各證分類,設爲百問加以解答,大觀二年(一一〇八)著成《傷寒百問》,主張以經絡論六經,强調脉證合參和辨證表裏陰陽,并汲取漢以後方藥加以補充,至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增補至二十卷,改稱《南陽活人書》。政和四年(一一一四)朝廷大興醫學,遍求精於醫術者,遂被徵爲醫學博士,負責醫藥政令。政和五年(一一一五)因書蘇東坡詩獲罪,被貶達州(今四川達州),次年復職朝奉郎提點洞霄宫。政和八年(一一一八),以楊介《存真圖》爲藍本,參以丁德用的經穴圖,校其錯誤,補以針法,繪製《内外二景圖》三卷。圖佚。
《酒經》,又名《北山酒經》,是一部釀酒生産工藝學著作。上卷總結了酒的特點及歷代釀酒的重要理論,并對全書的釀酒製麯做了總述。中卷論述製麯原理,并收録了罨麯、風麯、䤖麯三類共十三種製麯方法。下卷論述釀酒工藝理論和製作方法,後附五種神仙酒法—武陵桃源酒法、真人變髭髮方、妙理麯法、時中麯法、冷泉酒法。
此本半葉十行,行十八字,左右雙邊,白口,雙魚尾 。邊框及欄綫較黑較粗,墨迹清晰,筆鋒較鋭,顯是初印或較早的印本。卷上葉四“桓公”之“桓”字缺末筆,故當刻於南宋。刻工金敦、金章、宋琳、徐通、李忠、吴正等,多爲南宋前期浙江地區刻字工人,由此判斷此本爲南宋前期浙江地區刻本。書中鈐有“錢謙益印”“季振宜印”“乾學”“汪士鐘印”“菰里瞿鏞”“鐵琴銅劍樓”諸印,知其曾經清代錢謙益、季振宜、徐乾學、汪士鐘、鐵琴銅劍樓瞿氏等藏書名家遞藏。書上還留有辛丑歲(一六六一)錢謙益作跋,稱此書乃絳雲樓未焚之書,“獨留此經,天殆縱余終老醉鄉,故以此轉授,遵皇令勿遠求羅浮鐵橋下耶?”反映出亡國之人的自嘲。行間校字似亦爲牧翁手筆。
二〇〇六年,國務院公布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録,以瀘州老窖、茅台、汾酒爲代表的傳統釀製技藝成功入選。此後多年,越來越多的傳統釀酒技藝入選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録。
這些非遺項目覆蓋地域廣,酒的類型也豐富,不僅成爲一個地方的文化名片,更是共同彙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出中華人民的精神特質。
隨着對酒文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人們對於酒的興趣日益濃厚。瞭解體悟中華酒文化,可以提升國民文化修養,豐富精神生活。梳理酒的起源與發展、酒的製造工藝、歷代酒具、酒禮與酒令、酒之詩詞歌賦、名酒與典故等相關的酒文化的内容,可以滿足大衆的文化需求,更能够發揮古籍裏酒文化相關專題文獻的作用,讓古籍裏的酒因爲人物和故事活起來,讓廣大讀者全面感受中華酒文化的豐富内涵,使這些古籍特藏文獻在當下發揮更大的作用和更廣泛的社會效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高清仿真影印《酒經》,使之化身千百,使更多讀者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下真迹一等”的古籍原貌,不僅可以讓非遺溯源,也是古籍活化利用的生動案例。故而不揣淺陋,略贅數語,以爲序言。
二〇二四年四月
《酒经》一函二册
编著者:(北宋)朱肱 撰
ISBN:978-7-5013-8147-0
尺寸:25.1厘米*17.5厘米
板框:20.5厘米*15.5厘米
定价:1980元
印数:限量600套,编号发行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古籍编辑室
供稿 | 刘静怡 编辑 | 王自晨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