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中国互联网对于郭沫若的评价是比较低的,所有有关郭的视频、话题之下,不乏调侃、批评之声,一些比较偏激的网友更是大骂他是“国贼”。那么,郭沫若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否应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千夫所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沫若生于四川一个地主家庭,他自幼饱读诗书,通晓百家经典,堪称“学霸”,1906年,他进入西式学堂就学,期间接触到了现代诗歌、戏曲以及哲学理论,他对此很是痴迷,随即将所有精力都放在研究“西学”上,期间他的审美水平和思想境界得到了很大提升。1907年,郭若沫受同学影响,开始从事革命工作,与封建、反动势力展开了殊死较量。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郭沫若立即予以响应,他先后公开发表十余篇文章,怒斥清政府腐败、无能,在舆论上有力的支援了孙先生所领导的革命队伍。1914年,郭沫若东渡日本求学,主修文学与艺术史,1919年,他开始着手创造诗歌、戏剧,并凭借出色的文笔与精巧的构思,在中国文坛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3年,郭沫若学成回国,随即受邀在多个报社担任编辑,先后发表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诗歌。1924年,他加入了一个左翼作家团体,期间他因为与鲁迅在文学理念上不合,索性公开针对鲁迅,鲁迅自然也不惯着郭若沫,马上予以反击,两人互相“对垒”长达七年之久,谁也不肯让步、屈服。

1926年,郭沫若参加了著名的北伐战争,经历了战火的考验。次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公开“反共”,大革命随即宣告失败,郭沫若本可以继续待在国民党军中,享受优渥的待遇,但他不屑于和蒋、汪这样“下作”的人为伍,随即主动离开国民党阵营,并发文怒斥蒋、汪心怀不轨,有悖孙先生的遗愿,真乃“贼子”是也!

此举惹得蒋介石勃然大怒,老蒋随即指示特务迫害郭沫若,好在郭比较机敏,他敏锐察觉到了危险,随即远赴日本避难。一直到抗战爆发后,郭沫若才重新回国,并第一时间参与到抗日斗争中,坚决打击侵略者,单从这一点来说,郭沫若称得上是“民族英雄”,他值得我们尊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0年,郭沫若开始从事考古工作,他在重庆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发掘了四川、重庆等地的多个汉代、唐代墓葬,获得了一大批精美的文物,郭沫若随后以这些文物以研究对象,接连发表了多篇权威考古论文,获得了国民政府以及中共中央的一致肯定。

1945年抗战结束后,郭沫若前往重庆参加国共和谈,当年10月下旬,他带领上千名社会各界人士,在较场口举行了一次集会,呼吁国共双方建立联合政府,共同治理中国。谁料集会刚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便有大批国民党特务冲进来,挥动棍棒疯狂殴打参会的人群,结果导致数十人受伤,郭沫若也被踢了好几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此之后,他对国民党彻底失望,于是火速离开重庆,前往上海旅居,1948年末,他受中共中央召唤,前往东北解放区担任宣传干部,1949年初,他被推举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即后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建国后,他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主要负责主持文化、教育、科学等部门的相关工作。

然而,郭沫若对于政府的工作并不熟悉、也不擅长,他还是更喜欢在文艺领域发光发热,于是在1953年,他主动辞去公职,转而全身心的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先后编写了诸多戏剧、舞台剧以及革命题材京剧,掀起了一阵“艺术狂潮”。不过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郭沫若为了艺术没日没夜的伏案勤耕,有时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这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至1973年,郭沫若被查出患上了胃病、肝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他自知时日无多,索性便加班加点完成了人生中最后一部作品《沫若诗词选》,1978年,他因病去世,时年八十六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为郭沫若拟写了一份悼词,称赞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但邓公在看完悼词之后,认为“伟大”一词过于宽泛、笼统,于是便将其改为“卓越”,这样更能体现出郭沫若同志的功绩和贡献。1978年6月下旬,郭沫若的遗体被火化,他的骨灰安置于山西大寨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