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本号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军,新媒体:汉唐智库!

北半球的冬季已经到来,有的地区是暖冬,有的地区是寒冬。

2022年2月,冬季还没过去,受俄乌冲突和经济制裁双重影响,燃气价格上涨导致电价上涨,很多居民付不起电费取暖费,日子很难。波兰和德国有些居民已经在过砍柴取暖的原始生活,荷兰政府建议洗澡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

这就是战争对普通人的影响。

到了2022年底,欧盟各国为了应对冬季能源需求,按照惯例购买了许多美国的高价液化气,让美国能源商大赚了一笔。

不料,当年的冬天不太冷。好消息是居民的日子好过一些,坏消息是欧盟各国购气在前,钱已经花出去了。

幸运的是,2023年底,欧洲的冬天依然不太冷,各国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

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欧盟各国的经济受能源价格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制造业企业开始停产避免亏损,这已经不只是取暖的问题了。

西方专家说2024年将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暖冬,目前似乎还不一定。正是因为这个论断,导致欧盟今年买高价天然气的意愿不如往年,也是能源危机的一个因素。

2024年12月,欧盟迎来了一段黑暗无风的时期,电力供应出现问题导致电价高涨,各国迎来了真正的寒冬。

这里的寒冬,既是说天气,也包括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10月初我去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时候,天气已经微微冷,大概在0度到10度之间。令人惊讶的是,公寓、酒店、民宅里都已经供暖,室内相当暖和,进门必须脱掉外套。

战争中的俄罗斯的居民生活似乎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最重要的是资源丰富不用外求。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完全轻松满足本国的需要,汽油价格每升50多卢布,民用天然气每立方米2.3卢布。俄罗斯能源部长宣称俄罗斯民众的天然气价格全世界最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2024年粮食产量为1.28亿吨,其中小麦产量为8300万至8400万吨。中国2024年粮食产量是7亿吨,小麦产量13822万吨。俄罗斯的人口是中国的十分之一,所以不存在粮食压力还能大量出口。

有了稳定的能源和粮食,肉类也很丰富,民众生活自然无忧。

客观来看,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人的生活比欧盟国家受到的冲击要小得多。这个结论或许会让那些对俄罗斯有偏见的人接受不了,然而这就是事实。

本人(徐吉军,汉唐智库)从莫斯科坐火车到俄罗斯南方军区所在地罗斯托夫市,旅途16个小时,铁路沿线人烟稀少,很远才有一个居民区,大片的原野似乎没有耕种。即便是在静静的顿河两岸,也有几百米的草地。这已经是俄罗斯的欧洲繁华区域。可想而知,俄罗斯最缺的就是人口,唯独不缺土地和资源。

不管其他民族怎么看,这是俄罗斯人的祖先不断征战打下来的土地,为后代留下了足够的生存空间。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先辈同样为后代打下了广阔的土地:整个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都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控制之下。

不管其他民族怎么看,盎格鲁撒克逊人有理由为先辈自豪。俄罗斯人也一样。

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真相。

不经意间,北京的天气已经有点冷,最低气温已经到了零下10度。晚上盖被子还有点冷的感觉。出于好奇,我看了一下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温度都是0度到零下6度。但看温度比北京还高,不过那边冬季很少有太阳,所以体感会冷得多。

这两年的观察来看,似乎并不存在统一的气候学概念的暖冬。关于全球变暖,暖冬的论调,我一直是存疑的。美欧本想利用经济先发优势在全球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同步构建碳关税,但没想到中国新能源产业后来居上已经超越了美欧。这几乎使美欧丧失了与中国竞争新能源产业的信心。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上台就要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上次拜登上台当天就宣布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这俩冤家算是针尖对麦芒,从来达不成一致意见。一个超级大国两任元首完全对立,也是国际政治舞台的一大景观。所谓全球同此凉热,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似乎也不会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天互联网上流传一个信息,广州的桥洞底下住满了外卖小哥。为了能省下一份房租,他们把桥洞当作了他们的栖息之地。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天桥底下搭着密密麻麻的帐篷。帐篷外随处可见大小水瓶、洗脸盆破桌子和烂凳子,这就是他们全部的家当。

有人甚至用砖头和木材搭建了简易的土灶,没有水电,没有基本生活设施。

数据显示,广州一个普通外卖骑手的月收入约5000元,而一个单间的月租就要1500左右,再加上水电费用,房租要占收入的三分之一。

面对房租压力,桥洞成了一个不用付房租的栖身之所。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无奈与坚持。

除了一声叹息,我似乎也没什么可说的。

这两年,我接触了许多人,似乎每个行业都很难,没有听到哪个行业好过。认识的人能够传来好消息的并不多,破产、倒闭、裁员、降薪已经成为生活的主基调。

唯一稳定的是体制内,但体制内也逐渐感受到经济压力的传导效应。

这个冬天真的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晚上走在一个胡同里,正赶上下班的时间,行人有点多。迎面风驰电掣冲过来几辆外卖摩托车。有一辆开的太快没来得及躲,蹭到了我的小腿。一瞬间刹停,外卖骑手直接大声骂了一句。一瞬间我火冒三丈,似乎这场架非吵不可了。

令人惊讶的是,就在我和外卖骑手对峙的一瞬间,旁边的路人竟然吓得快步跑开。

那一瞬间我忽然明白,大家都害怕遇到一个情绪失控无差别泄愤的人,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我冷静下来,告诉自己,每个人都很艰难,何必互相较劲?

于是,我和这位骑手各自走开。

记得早些年一旦遇到此类事件,都会有很多路人驻足围观,要么劝解,要么好奇。然而这次完全不同!

或许是时代变了,或许是人心变了。

可以确定的是,我们都躲过了一次潜在的风险和伤害。

这个冬天,每个人都在艰难地活着。

寒冬再冷,人心不能冷。

世事再难,也要充满希望!

关注汉唐智库新媒体,扫码入群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