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AI应用的不断渗透,AI距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近。大到智能汽车,小到AI耳机,从即问即答的AI助手,到能智能化点餐的AI Agent,AI正在从软、硬件两方面,重构每个人的生活。

3年多以前,未来智能创业公司从耳机赛道,切入了AI硬件,在TWS耳机(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这个细分赛道上,开辟了一个蓝海,做到了在AI会议等垂直品类中的全球第一。未来智能是如何思考,又是破局的?

未来智能COO 王超,在“关键角色2024年消费盛典”上,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以下是王超的讲述。(根据现场演讲整理)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未来智能的王超。

未来智能作为一个聚焦在智能办公领域的科技硬件公司,在创立三年多以来,我们为TWS耳机重新开辟了一个蓝海。今天,在人工智能的新浪潮下,AI硬件还有哪些机会,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

回看人工智能的发展,过去十几年间有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1956年在美国的达特茅斯会议上,那时大家还聚焦在逻辑推理、专家系统的这个层面去思考。第二次浪潮是上世纪80到90年代,基于人的神经元处理信息的方式,来思考和处理相关的信息。第三次浪潮是基于大数据去做深度的学习。从现在的节点来看,2022年OpenAI发布的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否引发了第四次浪潮?我认为还不能下结论,但大概率是新浪潮的开启。

从现在的视角看人工智能的未来,AI会像空气和水一样,无处不在。对于做硬件的团队来说,人工智能硬件的浪潮来了,新的时代要来了,大家都会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AI智能硬件?

可能AI PC、AI手机对什么是AI硬件都有相关的定义,但我觉得从终极的角度来看,主要分为四个维度:硬件、软件、交互、数据。

首先从硬件本身来看,AI智能应该具备合格的算力,集成CPU、NPU等AI单元。也一定要通过蓝牙、Wi-Fi、4G、5G包括卫星联网来接入网络。

从软件来看,要么AI智能硬件要在本地有大模型的AI算力,要么就要接入云端大模型。

交互的逻辑也要发生变化,需要去做更多多模态的交互,比如视觉、语音、图片等等。

最后是数据,现在大模型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的底层数据去训练,所以要通过硬件去采集不同的数据,包括音频数据、图像数据、视频数据等等。通过这些数据去做分析,做自主的智能,包括决策。

因此综合来看,硬件的终极方向就是三点:AI计算,AI交互,AI决策。

AI的时代已经到来,手机、PC这样的通用计算平台,由于它有着算力、芯片存储能力上的优势,这些优势会快速地导入AI的能力。但是,未来随着一些终端的、小的、随身的设备算力慢慢提升,未来导入AI的能力会慢慢去中心化,慢慢泛化。

结合以上三点硬件的终极方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于AI硬件来讲,硬件可能只是软件的载体,软件未来可能会越来越重要。

AI浪潮下,创业团队又该如何抓住机会。

我认为,首先应该思考自己有哪些场景,在哪些地方能找到上场的切入点?于创业者而言,应该找到自己的PMF(产品适配度),以个人为中心去思考有哪些创业的方向。其中,可能包括出行、智能家居、家庭娱乐、随身、办公等方向。

未来智能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在此之前,一直是做云交互的。我们觉得随身智能硬件、可穿戴硬件,是未来的一个方向。硬件可以作为人的眼睛、嘴巴、耳朵,去采集和搜集相关的数据并做处理。结合这个方向,未来智能做了一个尝试,切到TWS市场。

我们当时的判断是,耳机这个市场会一直存在。1881年在德国诞生的耳机,历经100多年没有被别的产品取代。只要人有视听的需求、打电话的需求,有耳朵这个器官的存在,就一定有耳机这个产品的存在。

结合这个判断,我们得出结论:TWS耳机一定是一个大的赛道,而且非常适合我们这样做语音交互的团队去尝试。

事实上,TWS耳机市场非常庞大,中国市场一年大约有400亿元的销量规模,全球也有几百亿美金的市场。这样庞大的市场,非常适合我们这样的创业团队在其中做细分赛道的培育。

全球每年的智能手机销量差不多是十几亿部,而耳机每年只有四五亿只的市场。从这个视角来看,TWS耳机并没有完全普及,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市场的潜力还非常大。

至于怎么做?当时市面上其他品牌的耳机,大多是普通的视听和音质方面的覆盖。我们决定切入细分赛道,做会议耳机,解决用户开会的痛点。

当新一轮浪潮到来时,TWS耳机又进入到了AI驱动的时代。

未来智能在2018年与中国移动合作时,就推出了全国第一款翻译耳机。2022年5月,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支持闪录功能的耳机。2023年,推出了支持了AIGC的耳机。今年5月,又推出了支持一键录音的耳机。

作为创业公司,未来智能在创新的路上永不止步。如今,我们在AI会议赛道是绝对的王者,也拿到了沙利文市场第一的证书。

未来智能是如何通过创新,拿到市场第一的位置的?

因为我们的每一个功能都是从用户需求导入的。从早期只支持通话录音,到现在支持嘴替通话翻译,都是从用户的需求导入。我们根据用户需求做了多次迭代,过去一年里,三款产品的手机端推出了26个移动版本。电脑端推出了15个版本,基本上每两周迭代一个版本。

在AI硬件时代,软件的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只有跟上用户的需求,才能在行业内奠定位置。

同时,我们坚持5+X策略。消费者购买耳机时首先考虑到配戴舒适度、外观、降噪。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推出了更多的X的AI功能。为什么是X?因为AI功能是不断迭代的,无法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示。

在业务的底层逻辑上,未来智能遵循的是双引擎飞轮。先给用户一款硬件产品,为用户打造独一无二的体验,提高用户留存率。接着积累用户使用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反向使AI迭代更多的功能,形成正向的循环往复,让用户黏性越来越高。

我们的市场策略也比较简单,从创业到现在,从最早的会议耳机概念,向办公领域的AI助力方向转移,不断地建立品牌心智,在消费者脑中形成概念。

品牌心智的形成主要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式的打法。我们的产品比较依赖影视讲解,更多是在线上通过“KOL+KOC+UGC”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我们的目标用户是30~50岁的男性用户。针对消费能力强劲的高端用户,比如泛金融圈、律师、法务工作者、高级白领等核心圈层用户,我们逐步建立起了品牌心智。

未来智能从成立到现在,月活用户量增长了911%,月使用次数增加了605%,用户留存率高达76%,同时拥有两款耳机以上的用户比例是44.1%。这组数据进一步证明我们在产品上不断打造的AI功能,让用户产生了黏性。

最后分享一组数据,未来智能到明年1月会正式公布出海计划,目前仅在新加坡等地试水。但用户数据显示,用户已经带着我们的产品走过了185个国家,几乎覆盖了全球90%的国家。这也说明了,我们产品的用户黏性之高。

我的分享就是这么多,谢谢大家!

文 |林北,编辑 |李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