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位学习行书的朋友,始终绕不过去的名家就是王羲之,他的笔法代表了魏晋正统,也可以说达到了行书的最高境界。不过,宋代以前的书家想学到王羲之笔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来是因为印刷技术尚未普及,法帖难求;二则是因为王羲之笔法以家传为主,除非达官显贵或世家大族,否则难以领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羲之传世书法以书信手札为主,且多藏于皇宫大内,极不容易见到,而且每一篇字数少,又难以久学。《兰亭序》虽然有名,但又真伪难辨。直到一部作品的诞生,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那就是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玄奘法师取经归来,在长安开坛讲法、翻译经书,在译毕《瑜伽师地论》后,他上书恳请太宗为此作写序,太宗应允。后来太子李治又补了一篇记。为了宣扬功德,也为了普及王字,怀仁率领众弟子请求集字刻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举得到了皇家支持,怀仁得以从宫内所藏真迹以及王公大臣私藏的王羲之法书入手,精挑细选、优中选优,最终耗时26年,终于完成了这部1900多字的煌煌巨制。不夸张地说,每一个字都是从王羲之亲笔所写的真迹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1900个字改写了书法史,它篇幅很长、字数很多且基本不重复,包罗万象、笔法丰富精到,宋代以来几乎成了学习行书者的“终极法典”,可以说是王羲之行笔技法的“一本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仁及弟子先通过钩填、临摹,完成《圣教序》墨迹本后,再将它书与石上并镌刻而成。如今,原碑依旧藏于西安碑林,碑面斑驳不清且已经断裂,各种拓本也都存在字口不清、漫漶、缺损的情况,给学书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庆幸的是,《圣教序》墨迹本递藏有序一直保留到了今日,经苏轼、佛印、梁清标等人收藏。清亡后辗转流落台湾省,进入台北故宫,由于太过珍贵,所以一直秘不示人,直到近期才公开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在跋文中详述了此卷来历:“圣教序者。唐太宗为三藏法师玄奘撰也。高宗临御。以一金钱购王羲之一字。命怀仁汇集成文。藏之天府。其勒石行世者。则怀仁临摹笔也。”意思是这就是根据王羲之真迹写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于拓本,墨迹本最大的优势为保留了真实细腻的笔路,书写细节纤毫毕现,尖锋入纸后形成的小虚尖,衄挫、调锋痕迹,牵丝引带时出现的飞白,以及绞转、纵势等都极为清晰,通过临摹这件作品,我们可以学到王羲之行书最精微的处理,从而直入魏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将这件《圣教序》墨迹本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还添加了释文一一对应,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