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于那些有过历史错误的人一贯都是秉承着宽大处理的政策,就连溥仪和傅作义这样的人,我党也是从宽处理,甚至有些国民党的军官在投降之后,依旧能够得到国家的重用。
但是有一位将领确实一个例外,在他身为国民党军官的时候,因为其摇摆不定的性格被蒋介石所诟病,甚至还动了杀心,而他又在抗战阶段对我党进行过多次围剿,给我党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倘若这些还是因为党派之争的关系能够被理解,那么真正让人愤怒的是他是一个“亲日”的军官,这也是毛主席始终不愿接受他的根本原因,此人便是中华民国陆军第一上将的何应钦。
品学兼优的有志青年
何应钦出生于1890年的贵州,他的父亲靠着贩牛发家致富,后来开办了一家染织工厂,所以何应钦小时候的生活十分的富足,这无异于让他比同龄人更早地接触到外来文化的熏陶。
如果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何应钦的话,那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非常优异,还十分受到老师们的夸奖,尤其是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岗村宁次更是对他不吝夸赞。
要知道能够外出留学的人家里一般都是非富即贵,而这些家里比较富裕的少爷们在外出之后,难免会受到社会上的诱惑,尤其是日本的那些街头文化,更是让不少留学生对其流连忘返。
但是何应钦却是一个例外,他很明白自己在日本求学的目的,因此在日本留学期间非常洁身自好,平日闲暇的时光他都选择去从事一些体育运动或者看戏,这让冈村宁次十分的惊讶。
但是何应钦对此却有另外一套解释,那就是日本的学校对于学生都有着很严格的考核,一旦发现有过失的地方就会被劝退,而何应钦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来日本进行深造,那就绝对不能被女人绊住手脚,否则就太得不偿失了。
正因为何应钦在日本的出色表现,这引起了同样在日本的蒋介石的关注,两人在日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为日后二人在中国联手大展拳脚奠定了基础。
摇摆不定的墙头草
何应钦从日本留学回来以后,并没有立刻和蒋介石达成合作,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为了桂军陆军总司令王文华的得力手下, 因为他曾经受到过日本振武学校的培训,因此它主要负责培训年轻军官的工作。
1924年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命蒋介石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何应钦得到消息后便毛遂自荐,恰好两人彼此也十分熟悉,蒋介石对于何应钦的学识还是很赞许的,于是何应钦便成为了日后黄埔军校的少将总教官,专门负责军事教学工作。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何应钦就攀附上蒋介石的大腿,之后他又跟随蒋介石挥师北伐,帮助他平定中国的军阀混战,甚至还成为了围剿我党的帮凶,可以说当时何应钦深受蒋介石的信任,只不过这份信任没多久便产生了危机。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我国东北大片土地被日本人所侵占,这让身为奉军首领的张学良十分的气愤,多次上书蒋介石,要暂时放弃和我党的恩怨,一起联手抗日。
但是蒋介石当时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铁了心的要将我党彻底铲除,何应钦对此是坚决拥护,无奈之下,张学良和杨虎城便发动了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蒋介石便成了张学良的阶下囚。
按理说何应钦在收到蒋介石被俘虏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应该是投鼠忌器,但是他却并没有这样做,在蒋介石下达了暂时放弃国共两党恩怨的时候,何应钦依然我行我素地对我党进行围剿,这气的张学良要直接开枪崩了蒋介石。
也幸好有宋美龄在其中斡旋,而后又派人送来蒋介石亲手书写的停战信函之后,何应钦这才放弃进攻,不过通过这件事,让蒋介石对何应钦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之后的抗日和内战的时候,蒋介石对他也是十分的谨慎,生怕何应钦在背后又捅他一刀。
对内凶狠,对日恐惧
有人评价何应钦是属于那种大炮掉头冲家里——窝里横的那类人物,其实这么说还真的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他可是出名的“亲日”将领,与其说他亲善日本人,倒不如说他对日本人非常的惧怕。
早在张学良劝说蒋介石联合我党抗日的时候,何应钦就不止一次对蒋介石提到过,他说日本人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军事素养都要远远超过国共两党,所以跟日本人打仗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虽然蒋介石对他的这番言语很不以为意,但是考虑到当时他不愿意和我党一起联手抗日,所以也就没有与他辩解许多,而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当中,何应钦虽然也打了不少的胜仗,但是总是缺少那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对我党的狠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派遣何应钦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参加日本的受降仪式,可何应钦在仪式上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要知道中国作为日本侵害最严重的国家,无论是出于战胜国的骄傲,还是因为对于日本侵略者的痛恨,都应保持一种倨傲的姿态才对,但何应钦的表现却十分的客气,甚至在日本鞠躬道歉的时候,他竟然还欠身回礼,这让在座的美国等代表团的人大跌眼镜。
新中国成立以后,何应钦也曾考虑过想要留在国家,但是对于他曾经的所作所为,他十分担心共产党会容不下他,于是他便跟随蒋介石逃往了台湾。
只不过当时的他也不受蒋介石的信任,到了台湾的第一件事就是撤掉了他身上的军权,从那以后何应钦便很少过问政治,但是却积极推动文化与道德的宣传和发展,开展了“世界道德重整运动”。
1987年何应钦因为心脏衰竭在台湾病逝,这位能力显赫,学识渊博的军事人才一生经历过太多的风雨,唯独在对日本的态度上让人捉摸不透,如果他不是“亲日”、“恐日”的话,或许后人对他的评价也会改观不少。
参考资料:
姜廷玉, 黄亦兵主编. 黄埔军校百将传[M].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王成斌等主编.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4[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熊宗仁著. 何应钦的晚年岁月[M]. 北京: 团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