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带的人,祖先大多是从江西迁来的。你问好多人他家的祖先,他就说是江西祖。你再过细一问是江西哪个地方,他们就说是从江西大栗树迁来的,哪府哪州哪县通通说不清楚。大粟树是多大个地方? 为什么能迁来这么多人呢?
原来在湖广一带赫赫有名的大栗树,在江西不但不是个府州县的大码头,就连个小集镇、大屋场也不是:不过是鄱阳湖边一个小村子,村口长着一株大栗树,只有几户茅屋人家。
那时是元朝末年,朝廷无道,百姓到处起来造反。其中有两个英雄好汉,一个是吴王朱元璋,他占据了鄱阳湖以东的地方;一个是汉王陈友谅,他占据了鄱阳湖以西的地方。当时湖广地方归陈友谅管,朱元璋在东边,他还管不到哩。
这两位王爷,都是反元的英雄,他们两人都想自立为皇上。龙不服龙,虎不伏虎,互相争夺天下。不是今天朱元璋的人马杀过来,就是明天陈友谅的人马杀过去。兵马一过,百姓们苦不堪言,四处逃生。
这天朱元璋刚同陈友谅打了一仗,陈友谅败退几十里,朱元璋和军师刘伯温带了几个侍卫信步来到战场,只见到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方圆十里,荒无人烟。朱元璋这样的英雄,也不禁心酸落泪。他暗暗发誓,夺得天下后,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正当他们在战场巡查时,军师刘伯温手指前方说:“大王请看!”朱元璋抬头一看,只见前面不远,紧靠湖边长有一大栗树,大栗树下有一座茅棚,茅棚下正有一人在那里烧水,烟雾腾腾。
朱元璋走近一看,烧茶人是位老婆婆,年过花甲,须发白如霜雪,面容瘦弱憔悴。身着破旧白衣青裙,正在棚内用扇煽火,烧茶煮水。
朱元璋“咳”了一声,问道:“请问老妈妈,此是何地? 你是何人?”
老婆婆也不抬头,说:“这里叫大栗树,我就是村里烧茶老婆子。”
朱元璋:“大兵到处,你在此烧茶何用?”
老婆婆道:“正因为来往人马众多,我才给他们烧点热茶水喝,免得他们喝了生水害病。”
朱元璋很觉奇怪,问道:“你不怕乱兵杀你,抢你?”
老婆婆稍稍抬了抬头说:“我家一无金银财宝,二无衣帛粮食,我一个六七十岁的孤老婆子,与他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他杀我何用,又抢我何来?”
朱元璋微微点头,又问道:“你们此地原归汉王管,现在又为吴王大兵占领。你烧茶是为汉王的兵呢,还是为吴王的兵呢?”
老婆婆抬起头来,不以为然地答道:“你这位将军才问得古怪。汉王的兵也好,吴王的兵也好,都是人生父母养的,吃了五谷要生灾,喝了生水要害病,我只希望他们喝了我的热茶水,不生疾病,哪管他是汉王的兵,还是吴王的兵。”
众侍卫见这位老婆婆对吴王无礼,正要喝斥她。只见朱元璋摆了摆手,令众人退下。他想:没想到村野之中,倒有如此深明大义的老婆婆,我倒不可小看她。于是走近前去,对老婆婆施了一礼,说:“老妈妈,我便是吴王。难得你能体上天好生之德,一片好心为兵士烧茶。如今此地已为我军占领,你有什么请求,不妨说出,我与你作主。”
老婆婆道:“我是土埋半截的人啦,还有什么要求。只是大王你若要争天下,必要得民心,大兵到处,切不可烧杀掳抢。”
吴王一听大喜,忙吩咐军师刘伯温道:“传我号令,大兵所至,插上洪武旗安民,严禁烧杀掳抢。”又叫侍卫,“将第一面洪武旗插在大栗树下,众百姓在此安居乐业,众兵丁不得骚扰。如有违犯,定斩不饶。”
侍卫遵办之后,朱元璋、刘伯溫便率众回去了。众百姓见大栗树插了洪武安民旗,便纷纷迁来此处居住。小小的大栗树,一时赛过了州府大码头。
不久,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统管了湖广。他凯旋东归时,坐在马上想:大栗树一带的百姓想必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了。他又带人来到大粟树,只见人烟虽然稠密,生活却不见富裕。吴王不解其故,又来到茅棚去会见烧茶老婆婆。
老婆婆一见吴王便道:“恭贺大王打了胜仗。”
朱元璋道:“彼此同喜。你老人家身体可好?”
老婆婆道:“我还是个老样子,只看阎王老爷几时请我去。”
吴王答道:“你老人家说哪里话。一统天下后,您还要享荣华,受富贵哩! 请问老人家,这一带父老乡亲的生活可过得殷实富足么?”
老婆婆叹口气道:“什么殷实富足,只不过吃不饱,也饿不死罢了。”
朱元璋大惊,忙问道:“为何是这般模样! 莫非官府士兵竟敢抗令扰民不成!”
老婆婆忙答:“洪武旗在此,谁敢违令扰民。”
朱元璋疑惑不解:“那众百姓为何富裕不起来呢?”
老婆婆笑道:“大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自古道‘土能生万物,乃衣食之本’,大粟树屁股大一块地方,聚居了这么多户人。你让他们到哪里栽田种地谋衣食啊?”
朱元璋恍然大悟,连连感谢老婆婆指教。又让军师立即传令:“湖广已定,该处地广大稀,可让江西大栗树一带众百姓迁居湖广。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插草为标,斩草为记,谁开垦就是谁的土地。”
这样一来,江西一带的百姓都通过大粟树迁往湖广来了,这就是我们这里群众多为江西祖,又从大栗树迁来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