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 年 12 月 11日,多鲸在深圳深科技城举办 2024 多鲸EE年会暨「智汇鹏城·共创教育 AI 新未来」——福田教育科技产业园集中签约仪式。

11 日下午,并行分论坛「五育融合: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由原金茂教育综合体总经理、现文旅酒店投资人潘盼主持,北师智慧创始人肖芳、小码王副总裁王德勋、思创优学创始人马博、火星科学盒创始人刘扬,分别带来精彩主题演讲。

分论坛上,第一位发表演讲的北师智慧创始人肖芳「科技赋能生态:巩固‘双减’成果,落实‘五育并举’」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她深入剖析了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并以丰富的实践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成果和未来前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芳开篇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战略布局。这一顶层设计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对「五育并举」目标的推进给出了实施方案,要求教育系统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她强调,教育数字化战略是解决这一复杂命题的关键路径。通过科技助力教育,数据驱动智能,连接校内外资源,共筑教学新生态的模式,可以有效缓解作业负担过重、校外培训需求过度等问题,实现减负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围绕这一背景,肖芳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如何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从协同教研到高质量作业,从智能作业到精准教学,从教研教学融合实施到评价智能化,从校内查漏到课后AI补缺,从校内筛优到课后个性化化成长,教育领域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她以北师智慧的核心产品为例,生动地描绘了AI作业系统的运行方式。学生依然在纸质教辅书或作业本上完成作业,无需额外的电子设备,AI系统能够即时采集数据,生成学情分析报告,并形成错题本和AI个性化作业和AI智能辅导。这些数据不仅帮助学生针对性地解决学习薄弱点,也为教师提供了高效教学的依据。同时,家长通过智能平台实时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摆脱了传统的辅导困境,真正实现了家校协同的无缝对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演讲中,肖芳特别强调了「教联体」机制的重要性。这一模式以区域为单位,将学校、家庭和社区紧密连接在一起,构建了多方协同的育人机制。政府在其中扮演统筹角色,学校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则作为教育生态的有力补充。「教联体」工作方案中提出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这一举措将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五育并举」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除了制度和机制层面的创新,演讲中还分享了一些典型的区域实践案例。贵州省通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广智慧作业应用,为薄弱地区的学生提供精准教学支持,以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为例,学校通过AI赋能教学,在短短一年内实现了学生中考成绩的大幅提升,为区域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以贵阳华师附一中为例,通过AI工具和智慧作业的应用,促进校本课程的建设,通过优质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助力白云区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与质量提升。类似的成功案例还包括佛山碧桂花城学校,这所学校凭借智慧课堂的引入,学生在校内达成学好学足,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河南嵩县思源实验学校通过智慧课堂实现了「弯道超车」,其模式得到了央视的高度评价。通过这些案例,肖芳展示了AI技术在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

在演讲的最后,肖芳以「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作为总结,呼吁教育领域的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将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她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而科技只是工具,真正的改变需要人类智慧与技术的协同。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的全面应用,不仅为教学可以减负增效,还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路径,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正迈向一个技术与人类深度融合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具备未来竞争力的人才成为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少儿编程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重要教育形式,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技术世界的大门,更以其独特的方式培养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所需的五种核心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码王作为一家专注于少儿编程教育的创新型企业,自201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编程这一跨学科载体,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公司业务涵盖线下校区、线上课程、社区平台以及与中小学合作的校园项目。基于多年的教育实践,小码王提出了面向未来的「五力模型」,为人才的系统化培养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正在改变社会运作的方式,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技术与人类的关系。有人担忧,随着技术的升级,某些职业可能会被AI取代,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将被淘汰。相反,人工智能是一种强有力的辅助工具,而人类需要做的是掌握驾驭技术的能力,才能从技术中获益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程教育成为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途径。通过学习编程,孩子们能够深入理解技术背后的逻辑与算法,逐渐成为AI的「原住民」。例如,当孩子熟悉了编程的基本原理后,他们便能够更轻松地理解算法驱动工具的运作逻辑,进而具备驾驭这些工具的信心和能力。而这种技术理解力,正是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小码王副总裁王德勋提出的「五力模型」,包括驾驭AI的能力、想象力与创新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沟通与协作能力,旨在通过编程教育全面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这五种核心能力,构成了孩子们在人工智能社会中持续成长的基础。

未来社会中,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而驾驭技术的能力成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编程教育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孩子们从小理解算法、逻辑与数据的核心概念,使他们在面对技术时不再恐惧,而是从容应对。例如,通过编程学习,孩子们能够理解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推荐算法,从而明白技术背后「推送内容」是如何运作的,而不是单纯作为技术的使用者。

然而,仅仅掌握技术是不够的。人工智能的快速普及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重点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帮助孩子们适应技术变革,找到未来社会中的定位,编程学习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在编程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是完成任务的执行者,更是创意的发掘者。在编程课堂中,孩子们可以设计游戏、开发动画,甚至实现一个帮助父母记录日常支出的简单程序。例如,一名学生设计了一款冒险类游戏,他不仅需要构思故事情节,还要绘制角色、设计关卡逻辑,最终通过代码实现全部功能。这样一个项目,不仅培养了他的创意能力,也锻炼了从零到一的执行能力。

相比之下,传统的应试教育更注重完成任务,而非激发创意。编程教育则以目标驱动为核心,使孩子在技术探索中始终保持成就感和主动性。而这种成就感,恰恰是孩子不断向前迈进的内在动力。

此外,信息时代的特征之一是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长,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成为一项关键能力。编程教育通过程序调试、算法优化等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培养思辨能力。在编程过程中,孩子常常需要面对运行结果与预期效果不一致的情况,这促使他们分析问题的根源、辨别逻辑的正误并进行优化。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提高了逻辑分析能力,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学习能力则是未来社会中持续发展的基石。虽然传统教育一直强调「活到老,学到老」但是传统教育中的「任务驱动」模式往往使孩子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相反,编程教育通过兴趣引导,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例如,为了开发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有的孩子会主动查阅资料、尝试不同算法,最终完成功能的实现。这种目标驱动的学习方式,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探索打下基础。这种基于兴趣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更让他们明白自主学习的价值。这种能力的迁移效应也十分显著。无论是在编程领域,还是在其他学科和生活场景中,这种由目标驱动的学习方式都能帮助孩子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最后,沟通与协作能力在技术社会中同样不可或缺。技术的实现并非孤立完成,随着技术项目的复杂化,团队合作成为实现目标的关键。在小码王的线上社区,孩子们通过成立虚拟工作室,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例如,一个团队可能需要有人负责程序开发,有人负责美术设计,还有人负责内容优化。这种合作不仅帮助孩子学会与他人沟通,还让他们初步体验了团队协作的真实场景。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并不局限于技术层面。在团队管理、进度协调以及冲突解决方面,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逐步培养了在未来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软技能。这种体验式学习,远远超越了课堂内的知识传授,帮助他们更全面地适应社会的复杂性。

编程教育的独特价值远不止于此。作为一种跨学科教育形式,编程将数学、物理、艺术等多领域知识融合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层面也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早在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便提出在中小学阶段推广AI相关课程。2024年,教育部更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分阶段目标:小学低年级注重感知与体验,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侧重理解与应用,高中阶段则开始深入研究与实践。政策的支持为编程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让更多家长认识到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为编程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小码王积极响应这一趋势,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帮助孩子们接触编程、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要素。自成立以来,小码王一直秉持着「构建孩子驾驭未来能力」的教育使命。王德勋强调,编程教育不仅是技能培训,更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通过竞赛、夏令营和国际研学等多种形式,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全球化视野。通过编程教育这一载体,小码王希望帮助每一位孩子从容应对未来社会的变化,成为技术的驾驭者和社会的创造者,最终实现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目标。

这一「五力模型」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更是对未来教育本质的深入思考。正如王德勋所言:「编程教育的意义从来不仅限于学习技能,而在于培养孩子们探索未来的综合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低空经济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新兴领域,低空经济正在迅速崛起,尤其是在深圳这样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这个领域更是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深圳不仅是国内最早探索低空经济的地区之一,还在近期被列为全国六个低空经济试点城市之一。这一切为深圳在低空经济的赛道上抢占先机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对于青少年教育来说,如何将低空经济的技术与理念融入科技教育,为孩子们打开认识未来、掌控未来的窗口,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科技教育领域的实践者,思创优学创始人马博深刻意识到,低空经济不仅是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前沿方向,也是青少年教育创新的重要切入点。思创优学自2018年成立以来,专注于青少年科技教育,致力于通过课程研发、教材出版、赛事组织及师资培训等综合服务,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结合国家政策与社会需求,思创优学提出将无人机教育与人工智能及编程教育相结合,打造了一套适应未来需求的教学体系。

在演讲中,马博为参会嘉宾介绍了低空经济的概念以及目前的发展现状。据他介绍,低空经济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有人驾驶目前的热点是电动垂直起降器(eVTOL),无人驾驶则以无人机为核心。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涵盖了城市和非城市区域。在城市场景中,低空经济已经进入载人旅游、物流运输等领域,例如深圳、广州等地的载人飞行项目已初见雏形。在非城市场景中,农业成为无人机应用的主要领域,例如无人机撒农药在全国的普及速度非常快,甚至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民也可以通过国家的补贴政策轻松购置无人机。在城市场景中,无人机物流已经成为现实,例如深圳和广州的一些区域内,无人机可以完成短距离的快递配送。

低空经济的市场潜力同样令人瞩目。截至2023年,其市场规模已达到5000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中国在这一领域占据了全球领先地位,以大疆为代表的无人机制造企业不仅占据了全球无人机市场的绝对份额,其技术创新和市场渗透力甚至超越了苹果手机。马博在演讲中说:「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可以说,低空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科技领域的新名片。

在低空经济的浪潮中,科技教育如何介入并发挥作用,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马博认为,通过无人机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低空经济背后的技术逻辑,还能培养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核心竞争力。在思创优学的教育实践中,课程设计以无人机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到技术的魅力。例如,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如何操控无人机完成任务,如利用机械臂抓取物体、使用红外摄像头进行环境监测。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技术的应用场景,培养创新思维。

自2018年成立以来,思创优学始终坚持「以课程为中心」,通过参与校内实验区建设,为学校和教育局提供定制化教育方案。2019年,公司推出国内首套无人机青少年科技教材,填补了领域空白,为校内外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公司积极与权威机构合作,如与央广、中电子学会联合举办赛事与等级考试,为学生提供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机会。

与顶尖高校合作也是思创优学课程研发的重要支撑,马博特别提到,例如,与北航合作开发的系统化课程涵盖图像识别、自主飞行控制等前沿技术,与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政策高度契合。此外,思创优学推出的多功能编程无人机设备(如IC008编程机),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智能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能。飞行控制、智能感知与避障等前沿技术,与教育部近年来推动的人工智能教育方向高度契合。

马博也指出,思创优学一直在探索将无人机教育结合人工智能和编程技能,深度融入课程体系。例如,学生通过学习图形化编程、Python编程和C语言,让无人机实现智能化行为,比如视觉识别技术支持的自动避障、精准降落等。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学习的过程,更是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方式。马博分享了一个案例,在北京航天中学的一堂公开课上,二十多名学生分组操作无人机完成飞行任务,七八架无人机同时在教室中飞行,但硬件的稳定性和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保证了整个过程的流畅性和安全性。学生们不仅学到了飞行学、气象学等跨学科知识,还通过团队合作提升了沟通能力。

在校外教育中,思创优学与多个知名教育机构深度合作,如童程童美、乐博乐博、西瓜创客、瓦力工厂、广州卓越、松鼠AI、凤凰机器人、火星人等,为他们定制化设计无人机课程。这种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拓宽了教育覆盖面,也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了无人机科技教育的前沿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人机教育的另一大亮点是其赛事属性,近年来,无人机比赛已成为青少年科技赛事的热门项目。例如,「青少年科技创客大赛」和「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等赛事,均将无人机项目列为重点内容。思创优学的课程和硬件特别注重「一机多用」的设计,一套设备可以适配多个比赛规则,不仅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让学生获得更多展示能力的机会。在广东地区,一台编程无人机可以参加五个不同类型的比赛,这样的设计获得了学生、家长和教育机构的一致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低空经济的繁荣背后,是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近年来,教育部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为无人机教育的普及提供了政策支持。思创优学紧扣政策要求,在课程中加入了人工智能相关内容,例如图像识别、自主飞行控制、智能感知与避障等技术的学习。这种融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仅掌握了无人机操作技能,也接触到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为他们理解未来科技趋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总结展望中,马博强调,低空经济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教育革新。通过无人机教育,孩子们不仅能掌握技术,还能在探索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正是为孩子们插上通向未来的翅膀,帮助他们在即将到来的技术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与价值。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每一个孩子铺设通向未来的桥梁。低空经济的天空广阔而充满机遇,而科技教育则是通往未来的最佳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北大的一间辅导班到如今服务全球的科创教育企业,火星科学盒创始人刘扬用十一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段从业经验的生动篇章。他的创业经历,不仅体现了一个教育从业者的执着与坚韧,更折射出当代科创教育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扬在北大读书时创办了火星科学,最初的业务只是普通的辅导班。然而,在雷军等业内大佬的建议下,公司迅速转型硬件产品研发。通过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科创教育解决方案,火星科学在全国11000多所学校落地应用,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尽管2020年的疫情和「双减」政策一度让教育行业陷入困境,火星科学却凭借科创教育领域的政策支持,找到了逆势增长的机遇。

「双减」政策推出后,传统的课外辅导机构纷纷萎缩,但科创教育却因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紧密贴合国家发展战略,获得了更多政策支持。刘扬提到,北京市教育监管部门在检查火星科学线下机构时,看到公司以科学教育为主后,直接放行。这不仅是对公司合规性的肯定,也反映出国家对科创教育的重视。刘扬深刻意识到,这种政策倾向并非偶然,而是国家在培养下一代科技人才上的战略布局。

火星科学盒在政策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开发符合国家导向的教育产品。公司专注于研发硬件与课程,将科创教育的理念融入课堂。例如,火星科学为学校设计的课程涵盖人工智能、编程、无人机操作等领域,还提供了多种硬件解决方案。这些硬件设备通过合作伙伴的品牌进入学校,如科大讯飞、新东方和好未来等,与教育生态链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扩大了产品覆盖面,也促进了科创教育的普及。

近年来,科技赛事成为科创教育的重要抓手。刘扬观察到,尤其在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白名单赛事受到家长的热烈追捧。赛事不仅为孩子提供了展示科技能力的平台,更成为升学的「第二通道」。他举例,北京的人大附中每年在全市范围内招收包括科技创新、机器人、信息学奥赛在内的特长生。这种「点招」政策,让许多家长发现,通过科技赛事获奖可以为孩子提供比购买学区房更经济、更有效的升学路径。而在山东、浙江等省份,类似的机会通过「综合评价」模式存在。例如,山东大学为学科特长生降分录取,许多高考成绩未达标的学生因此得以进入985高校。这一趋势表明,科技教育不再是兴趣教育的附庸,而成为了升学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扬坦言,这一趋势表明,科技教育已不再只是兴趣培养,而是进入主流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

为满足市场需求,火星科学投入更多资源支持各类科技赛事,从硬件提供到规则设计,全面参与赛事生态建设。刘扬特别提到,公司开发的硬件设备能够「一机多用」,支持多种比赛规则,既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赛机会。

刘扬在演讲中深入探讨了教育公平的问题。他指出,高考尽管被认为是最公平的选拔方式,但也有其局限性。传统的「木桶理论」追求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忽视了具有突出学科特长的「偏才」。刘扬提到,以北大数学系为例,许多通过数学竞赛进入北大的学生,往往在传统高考模式下无法取得亮眼成绩,但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天赋却无可比拟。刘扬提到,这些学生是推动数学前沿研究的重要力量,也是改变社会的潜在动力。因此,科创教育通过课程和赛事为这些学生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这一趋势与国际顶尖学府的选拔标准相呼应。例如斯坦福大学的招生体系不仅关注成绩,还重视学生的面试表现和学术潜力。刘扬认为,国家在科技人才选拔上的改革正在逐步向这一方向靠拢,这是教育领域的一次战略转型。

火星科学盒如今已从单一的辅导机构发展为覆盖教育产品、课程研发和赛事支持的综合性企业。公司开发了1200多套课程体系,服务了超过11000家学校。尽管如此,刘扬坦言,科创教育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从课程设计到硬件生产,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无数人的努力。

他尤其提到,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卡脖子」现象,让科创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从芯片进口到人工智能,中国每一步的科技发展都需要扎实的教育基础。刘扬相信,通过早期的科技教育,可以培养更多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人才。他分享了公司开发的天文望远镜课程,这款课程结合了赛事支持,成功激发了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并通过比赛激励他们深入学习。

在演讲的最后,刘扬向所有教育从业者表达了敬意。他强调,教育是让国家强大的根本力量,而科创教育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呼吁大家用更大的热情和更强的责任心投入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他坚信,未来的火星科学不仅会继续服务更多学校和学生,也将在国家科技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