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谢家兴 刘梦佳
“我们十堰人习惯冬天搭个锅仔,晚上拿点地里的菜,点好炉子凑合一下,一天就过去了。”村民徐耀英说。
徐耀英家里的门上,贴着一抹吉利的“新年红”——这是武汉长江新区应急管理局以节庆为主题定制的“冬春防火、防一氧化碳中毒”宣传门贴。
徐耀英是武汉长江新区三里桥街道救命寺村17组的村民。这个湾组的村民都是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2010年夏天从十堰丹江口市易地搬迁到此。
从曾经的373人到如今的450人,这些“新武汉人”已在武汉安居乐业14年。
升级取暖新手段
“冬天既迎新年,也迎新春,亲友邻舍围坐在柴火盆旁取暖聊天是我们救命寺村人从丹江口山区带下来的风俗习惯。”三里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志勇说。村民们“抱团取暖”虽是村风和谐的表现,但用柴禾明火“取暖”却有一氧化碳无声“取命”的隐患。
这个自带排烟管道的一体式无烟桌炉,就是当地村委为了防治这一隐形“杀手”而推广的。“天一冷,这个炉子一烧,整个屋子都像春天一样。而且自带排烟管道,能够有效防止一氧化碳在屋内聚集。村民们还可以利用炉温在桌上烧水、做饭。”救命寺村党支部副书记黄飞介绍说。
自入冬以来,长江新区应急管理局发动街道、社区(村组)、网格员包保入户,进行冬季防火、防一氧化碳入户安全督导行动。
“徐阿姨,这个烟感报警器一定要通电才会起作用。”同时兼任徐耀英一家“关照员”的黄飞入户安检时,看到新安装的独立烟感报警器“颓”下的插头,立即提醒道。村民们的取暖安全既有主动上门的“人防”,也在村委的努力下,建成了初步的“技防”。
“我们给救命寺村98户丹江口移民家中都安装了独立的烟感报警器。”救命寺村党支部书记黄继平说。
为了让村民们逐步弃用明火取暖的传统习惯,救命寺村村委、三里桥街道安办、长江新区应急管理局一齐发力,在全村大力推广电暖、空调等相对安全方便的取暖方式。
“徐耀英的孙子是一名脑瘫儿童,是我们村里的特困户,平时都是她来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正需要这些安全方便的取暖措施。”黄继平说。
在今年冬季“入户送暖”的相关行动中,救命寺村村委还组织上门给村内低保户和特困户赠送了“暖手宝”。
“每年冬天村委都会惦记我们,给我们上门送温暖。”救命寺村村民刘丙荣拿出全新的暖手宝向到访的记者说。
“巡更”护安
“这已经是我们在武汉过的第15个冬天,我们村委也坚持在村内进行冬季‘巡更’防火、防一氧化碳中毒。”黄飞说。
原来,每到冬季的低温寒潮天气,救命寺村都会组织各湾组“关照员”进行包片“巡更”。“我们近期每晚6点半到8点都会敲门入户,对每户村民进行安全提醒,也能够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再上一道保险。”黄继平说。
村干部们是关照“大家”的“大管家”,也是为村民“守夜”十四载的“守夜人”。
“我们不仅会进行例行的安全检查,也会适当关心村民们过冬生活的舒适度,在取暖或其他生活方面有任何需要我们都会尽村委所能,帮助村民。”黄飞说。
据了解,救命寺村在武汉的15个冬天里,还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这与村民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也是分不开的。
“每到秋天,我们村民就会到处找冬天用于取暖的荒树。年纪大一点的村民还会把荒树拖回家,然后左邻右舍的年轻人会来帮忙把树劈好,垒好放在屋外。”黄继平指着不远处正围坐在室外火盆边取暖的老人们说道。
原来,为了防止因室内通风不畅而导致村民们一氧化碳中毒,村委要求村民们只能在户外使用这类有明火的火盆。“堵不如疏,与其完全不让村民们用火盆来取暖,倒不如让他们‘走出来’,在户外把火盆点起来。火旺了,人气就来了,左邻右舍们聚在一起既可以增进感情,又互相照应减少了安全风险。”黄继平说。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疏堵结合’,逐步改进村民们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取暖习惯。并持续进行入户宣传,把宣传车开进大街小巷,逐步形成了邻里守望,共营安全的良好氛围。”长江新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孙晶说。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