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的诸多英雄人物当中,大叔觉得窦建德堪称豪杰。在大叔眼中,窦建德是唯一有能力与李世民一较高下的人物,他的领导能力不容小觑。然而,最终他却沦为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究竟是为何?
大叔认为,他的失败源于对赢家定律的违背,正因如此,才沦为李世民的俘虏。倘若他能遵循赢家定律行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至少也能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赢家定律一:以强凌弱
无论是往昔岁月,还是当下之时,社会上层的强者往往倾向于合作,鲜少出现无休止的争斗。缘何如此?只因强者之间的纷争,通常会落得两败俱伤的结局,谁都难以获益。故而,强者打击的目标永远是远比自己弱小的人或团体,以强凌弱乃是他们长久保持强盛的秘诀。但凡有人违背此定律,无论其曾经多么强大,都必将走向衰败。
窦建德的失败就在于他违背了这一赢家定律。在李世民与窦建德交战之际,李唐的实力已然远超窦建德,虽说窦建德自身实力亦不俗,至少仍存有战胜李唐的可能性,而且这种机会还颇为可观。但在此关键时刻,他做出了一个错误抉择,致使自己身陷囹圄。
这个错误抉择便是与王世充合兵一处,与李世民展开正面交锋。彼时,王世充已到强弩之末,难以支撑太久。对于窦建德而言,将王世充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确属义不容辞之事。此时,他面临两种选择,其一为合兵一处正面迎战,其二是攻打李唐防守薄弱之地,端掉李唐在山西的老巢。
倘若窦建德选择第二种策略,大概率能够成功。毕竟以强凌弱,几乎不可能失手。李世民必然会撤兵回援。如此一来,便为王世充和窦建德创造了战胜李世民的契机,前后夹击,足以令李唐军队腹背受敌,即便无法将其歼灭,也能够延缓李唐军队进攻的步伐,而后再徐徐图之。
可惜的是,窦建德选择了第一种策略。以强凌弱往往能够成为赢家,而以弱胜强,多半是凭借运气。故而,若想始终成为赢家,以强凌弱这一赢家定律万不可违背。
赢家定律二:放冷箭,打黑枪
强者之所以总能赢得利益与胜利,是因为他们善于给对手挖坑,待对手掉入陷阱毫无抵抗力之时,从背后给予致命一击,而后将其掩埋。
窦建德面对李世民和唐军之时,应当理性智取而非正面抗衡,正所谓“以正和,以奇胜”。何为“以奇胜”?便是提前为对手挖好陷阱,待其上当,然后出其不意地将其置于死地。
李世民常有冲锋陷阵之举,虽极具能力与魅力,但再厉害之人也有马失前蹄之时。对付李世民这样的人物,采用放冷箭、打黑枪的策略最为合适。先示弱,诱敌深入,然后设下埋伏,不信弄不死他。李世民本就轻视窦建德与王世充,采用这种放冷箭、打黑枪的方法再好不过,然而窦建德从未有过此类想法,所以他失败了。
赢家定律三:分而食之
在自然界中,老虎最惧怕的动物当属狼,因为狼讲究战术,懂得群起而攻之,然后分而食之。正因如此,群狼之间能够精诚合作,再强大的对手在它们面前,最终也会成为手下败将。
面对强大的李唐,窦建德、王世充与匈奴应当联合起来,齐心协力将李唐消灭,而后三分天下。这种同心同德的团队是能够组建的,李唐意图统一天下,王世充首当其冲,必然有意合作。对于匈奴而言,统一的中央王朝并非好事,消灭有望统一天下的李唐,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窦建德只需向匈奴承诺“量中原之物力,结尔之欢心”,匈奴便没有理由拒绝合作。
真正的赢家极少独吞利益,因为若将利益全部独揽,必然会遭受群起而攻。窦建德在与李世民对抗之前,并未拉拢匈奴入伙。他忘却了,面对强大的对手,必须群起而攻之方能取胜,所以最终他失败了。
窦建德在历史上的风评和口碑都相当不错,他能够独霸一方并非偶然,亦非全凭运气,可他最终还是败了。在这乱世之中,有能者方可居之,窦建德着实令人惋惜。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想要成为赢家,就必须坚守赢家的定律,但凡违背定律行事之人,定然无法笑到最后。当然,此文纯属个人之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