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
回眸2024
锚定精而美 “绣”出幸福城
——通化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山城
一城之美,在于精致。从2022年起,通化举全市之力开展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实施4大系统工程、52项专项行动、281项具体任务,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多个方面。项目建设高质高效、行稳致远,民生服务优质均衡、精准多元,城市管理整体联动、共治共享……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崭新画卷,正在山城大地铺展绵延。
2024年是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最关键、最吃劲的一年。全市上下强化担当、善作善成,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打赢打好精致城市建设这场硬仗,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让百姓生活更幸福。
提质向新 产业为先
通化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一个中心、四个跨入、五个突破”思路,千方百计引项目、因地制宜落项目,全力以赴促开工、众志成城助投产,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撑。
城市发展,产业先行。东昌区医药文化创意孵化园拔地而起,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企业即将入驻,有力促进通化医药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形成。立足城区地理特点,通化大力发展“沟谷经济”,一系列“菜篮子”工程建成投产:东昌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一期交付,70栋现代化蔬菜种植大棚依坡而建,预计年产蔬菜24万吨;二道江区冷水鱼养殖基地峻工,预计年可生产冷水鱼70吨,实现年产值512.5万元;二道江区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落地,目前已完成总投资的54%,建成后可育肥牛700头、基础母牛300头,辐射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
文旅搭台,经济唱戏。通化老城龙兴里小镇内,东北特色美食街、人参街、红酒街、非遗工坊街、城楼、戏台、文化景观雕塑鳞次栉比,再现民国时期关东重埠的历史风貌,与紧邻山上的杨靖宇烈士陵园、杨靖宇干部学院形成了上教下游、红色引流的功能互补格局,是游客来通必去的“打卡”地,今年接待游客超过310万人次。佟佳江旅游度假区以“山、水、城、园”布局,实现春观花、夏观叶、秋观色、冬观景,吸引大批商家入驻和游客驻足观光,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每年开展文化特色演出60余场次,“佟佳江大舞台 有才你就来”“悦动佟佳江 群众大舞台”等系列群众文艺展演极大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今年接待游客超过245万人次。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省级旅游度假区,跻身全省四大雪场之列,举办各类冰雪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40余次,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营业收入1.8亿元。
内外兼修 民生为本
通化始终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精致城市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教育和医疗是群众关注的大事。目前,市中心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扩容、东昌区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已完成主体施工,市中医院扩建项目完成总投资的82%,龙泉社区医院环境舒适、设施齐全,初步完成市、区、社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市第二十中学、金厂小学和金厂幼儿园,增加学位2500余个,有效缓解江南城区学生上学、幼儿入托学位紧张问题。
交通是城市运行的命脉。通化聚焦城市交通堵点、难点问题,新增、修复、交通标志2915块、护栏1.1万余米,施划交通标线11.4万余平方米,重新规划路内停车泊位1.6万余个、限时停车路段9条。延伸调整公交线路12条,优化公交班次发车时刻40余条,开通“微循环”“通学”“通企”等定制化公交线路,新建、改造公交电子站牌60处、集合式站牌283块、站亭70余个。二道江大桥和玉皇山大桥建成,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承载能力,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补齐民生短板,解决“急难愁盼”。通化采用“证缴分离”“同效替代”“联审联办”等举措,彻底解决市本级47309户居民产权证办理难题。对145个老旧小区实施地下管线改造、路面硬化、环境绿化、充电桩电梯加装等综合改造,惠及居民5.8万户。完成35.1公里供热管网、20.17公里供水管网、24.6公里排水管网和21公里燃气管网更新,对63730户管道燃气用户进行阀、管、灶升级,更换净水厂老化设备,新建清水池1座。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心、万峰滑雪场投入使用的基础上,配建健身路径33条、多功能运动场3个,笼式足球场2个、轮滑场1个、可移动自然冰场1个、跳台滑雪训练中心1座,公园、广场内制式健身设施随处可见。
城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园中。为更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新建孝园、新桥路游园、玉临园等“口袋公园”15处,总面积12万平方米,受益人数24.5万人,其中江锦游园和红岭游园分别被省住建厅评为“最美口袋公园”典型案例。建设小微绿地11.6万平方米,种植各类花卉127万余株,补植绿化树木10万余棵,形成江南东路枫林大道、光明大街银杏大道、建设大街樱花大道等“一街一景”城市特色绿道,推窗见绿、移步见景的美好愿景被一帧帧、一幕幕照进现实。
常态长效 管理为重
通化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主线,优化、净化、美化城市空间,平衡群众需求与市容管理需要,创新思维、多方联动、整体发力,全力维护干净整洁、秩序井然、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提升城管综合水平。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通化全力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合并市、区两级行政执法机构,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执法力量下沉到街道、社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建成并完善城管数字化信息平台,相继开发数字城管、勤务管理、“随手拍”、视频巡查等多种城管系统,与城市“雪亮工程”对接,实现市容市貌监控点位全覆盖,精准抓拍、快速处置各类市容问题20000余件。研究制定《通化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开展物业专项治理行动,设立物业企业行业管理退出机制,打造“红色物业”建设示范项目32个、党群服务中心54个、网格服务站123个,主城区专业化物业管理覆盖率达80.36%,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率达78.5%,提前达成全省物业治理三年提升行动目标。
干净整洁,烟火升腾。露天市场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点。通化以疏堵结合的方式,在加强路边摊贩管理的同时,筹建新风路便民综合农贸市场和滨江夜市,设置专用摊位800余个,增设12个便民销售点,光复路、江锦西路、胜利路三条美食街摩肩接踵,新华大街、建设大街、江南大街等精品示范“三街十二路”畅通无阻。为减少垃圾污染、促进回收利用,通化建设223个可回收网点、3个垃圾分拣中心和1个垃圾中转站,垃圾分类设施覆盖229个小区和公共场所。此处还围绕文明养犬、违建拆除、油烟噪声治理、牌匾广告规范、城市疮疤修复等方面开展30余项专项整治行动,整治各类问题50000余件。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面子”靓丽、“里子”强健的精致通化,让群众幸福感与日俱增。通化将继续以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发展空间、丰富城市内涵、创新治理模式,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向着城市美、产业强、生态好、民生优的目标扬帆奋楫、阔步前行。
记者:张书源 通讯员:徐小萍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