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印度最近又在搞事了,中国一家企业投资印度的港口项目,在印度国内遭到质疑,有印度官员宣称中国企业投资的项目风险很大,甚至会损害印度主权。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过去两年间,类似的情况就发生过多次,印度总是不厌其烦地挑刺,而且理由五花八门,什么破坏环境啦,什么影响主权啦,什么威胁安全啦等等不一而足。

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中国企业很无奈地停止投资,或者无限期搁置。但印度似乎乐此不疲,而且他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哦,只要外企投资的项目被看不顺眼,随时都会被印度叫停,哪怕这个项目已经投入了重金,哪怕这个项目对印度民生改善有很大好处。

这样看来是不是印度人脑子有病,一般来说对民生有利的项目都是应该大力推进才是的。那印度为什么这么干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的解释是:你们这些外企来我们国家投资,肯定是要挖我们的墙角,所以必须防患于未然。嗯,这个理由看似正义凛然,但却经不起推敲。

很简单,如果真担心外企真的想挖墙角的话,印度该担心的是巴基斯坦、越南等国,而不是中国,毕竟中国离得最远。所以,真相可能只有一个:印度在故意找茬,想坑害外企。那为什么是外企呢?因为外企有钱啊!为什么是外企?因为他们觉得外企好忽悠!

印度的营商环境现在在全世界是臭名昭著了,尤其是对跨国企业的态度,更是让人难以接受,很多外企在印度都有一种“朝圣”的感觉。因为在印度做生意,你永远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奇葩事,更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印度的税收政策,就像是那个总是变脸的戏剧演员,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是什么表情。比如,印度税务部门对跨国企业的税收审查严苛频繁,动不动就给你来个“偷税漏税”“洗黑钱”的罪名,让你防不胜防。

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美国IBM、法国烈酒生产商保乐力加等众多公司都曾遭印度“索债”,这种“税务恐怖主义”让不少外企望而却步。

我国的手机龙头企业OPPO,也曾被印度指控税务问题,印度官方称其没有在进口手机零件时计算特许权使用费,总计逃避了439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8亿元)的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OPPO的好兄弟ViVo也曾被指控将6247.6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55亿元)汇往印度境外避税,因此冻结vivo印度公司相关的119个银行账户和46.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亿元)。

再说说印度的法律制度,那可谓复杂而混乱,各种法规和条款经常变更和修订,而且往往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外企带来了巨大的不安和风险。不仅如此,它们琐碎繁复,还有些矛盾和让人难以理解。

比如,印度对外资电商平台实施了严格的限制,要求其不能直接向消费者出售商品,不能搞打折、促销、补贴等活动,不能扶持某些特定的卖家等等。这些规定严重影响了亚马逊、沃尔玛等外资电商平台的业务发展和利润空间。

还比如,印度人喜欢唱歌跳舞,但唱歌跳舞不能扰民;印度人喜欢喝恒河水,但喝了恒河水不能生病;印度人喜欢开摩托车飙车,但飙车不能出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印度的规定多如牛毛,外企在印度做生意,必须谨小慎微,否则随时都可能惹上麻烦。更要命的是,印度官员往往还懒政怠政不作为,你遇到问题投诉无门,根本没办法解决。

上面这些印度的“坑”外企手段,比如税务稽查、海关关税抽查等,确实让不少外企感到头疼。不过这些手段短期内的确给印度政府带来了一些利益,但长期来看,这更像是在玩一场危险的游戏。

这种游戏的后果是:今天你可能是赢家,但明天可能就会输掉整个市场。许多企业在印度的投资遭遇了政策“绑架”和市场难题后,都纷纷选择推出印度市场。

苹果的主供应商纬创就在印度苦心经营15年后,于2023年5月宣布“撤离”,并向印度国家公司法法庭、公司注册处等机构提出将会在一年内解散其在印度业务。据报道,纬创在印度业务频频遭遇争议,这可能是导致其撤资的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搜索结果,印度利用FDI的规模,在2020年达到历史最高后持续走低,且占全球新兴市场国家的比重也大幅下降。这说明,印度的“坑”外企行为,已经让不少外资望而却步。

当然,也有外企在印度混得不错,比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英国汇丰银行等,他们和印度政府关系很好,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外企在印度都是苦大仇深。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1年,印度有近2800家外企关闭,占当时注册外企总数的六分之一。世界银行2019年的一份报告也称,印度是最难经商的国家之一。

但就是这样一个坑货,还是让很多外企趋之若鹜。原因很简单,因为印度人多,本土企业又少,这意味着它的市场巨大。作为一个14亿人口规模的大国,印度经济总量虽然只有中国的1/5多一点,但其发展潜力却不可小觑。

小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14年7月,小米进入印度市场,当年就被爱立信以专利侵权为由起诉,一度面临手机销售禁令。但小米通过与高通合作,以及与印度产业巨头塔塔集团的合资经营,迅速获得印度市场认可,迎来飞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印度政府的某些政策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比如,印度通过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成功将中国手机制造的供应链转移至国内,并形成了“印度制造”最成功的案例。这种政策对于寻求降低成本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市场的诱惑和政策的吸引力让不少企业愿意去冒险,对于这些跃跃欲试的外企来说,如何在印度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也将是一场智慧和勇气的考验。

印度有着众多人口,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很多人现在质疑印度的时候都忘记了,它是一个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但是我们完全感受不到它的多人口带来的红利。

印度还是一个文化大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宗教、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哪怕印度现在有这么多奇葩操作每当我看见他们之前的艺术作品都还会感叹其精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众多的人口和璀璨的文化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但是其实啊,印度在农业和经济的排名也不低。印度的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五,且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印度有着如此多的优势,它却还是无法靠自己养活国民,这不就是被诅咒了吗?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印度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约30%被浪费或损失,而另外有约20%的人口处于饥饿状态。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印度的农业生产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印度为什么不能给人民提供足够的食物呢?这主要是因为印度的内部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印度的经济效率很高,但另一方面民生投资不足,导致失业问题严重,贫困人口众多。

而且印度的农业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农民的支持不够、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等,这些问题都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印度从来没有想过改善基础农业设施改善他们的粮食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就像他们对待外企的奇葩态度一样,印度采取了一种非常奇葩的办法——进口粮食。荒唐吗?有那么多地可以种粮,自己种出来的粮也不少,但是它不是通过制杜改善来保证国民粮食需求而是选择买。

印度不仅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粮食以满足国内需求,同时还出口一些农产品赚取外汇。这种办法虽然能够暂时缓解印度的粮食压力,但是长期来看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因为进口粮食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而这些外汇又需要通过出口产品来赚取。这就导致了印度的经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为了购买更多的粮食,印度必须出口更多的产品;而为了出口更多的产品,印度又必须购买更多的粮食。长此以往,印度的经济将陷入停滞甚至崩溃。

这么看来印度对自己的国民和对外企也没有太大的差别,除了“坑”就是“坑”。而印度要是一直这么闭门造车,只看中眼前利益,政府的财政赤字就会越来越大,种姓制度和贫富差距问题就会一直难以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啊,坚强的印度人似乎总能在这些问题中找到生存的缝隙。比如,这两年,印度就通过电影和音乐,将种姓制度的不公展现给全世界,让更多人关注这个问题。让我们期待一下,印度难道要通过文娱事业唱响世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