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文字
作者简介 陈浩,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原湖泊环境变化与古气候、西藏历史地理研究;中 国地理学会会员,西藏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中诗协研究会会员,科普笔名为藏北野人,出版 有《人生写大湖——科考行纪》。
羊卓雍措,西藏三大圣湖之一,藏语意为“碧玉湖”,因其形状如珊瑚枝一般,因此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藏语)。羊卓雍措是藏南重要的高原特色旅游风景区,北岸坡地田园,西岸草甸湿地,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农田村庄、草原牛羊,美不胜收。
>舟行碧波上 视觉中国/供
羊卓雍措主体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中部在浪卡子县与贡嘎县之间,距离拉萨车程70千米。湖西北岸有G349国道(原为307省道),交通便利。从拉萨到羊卓雍措,需要翻越5 030米的岗巴拉山口,在山口观景台可以鸟瞰绿树成荫的雅鲁藏布江山谷。目前,羊卓雍错与雅鲁藏布江不相通,两者水位高差达840米,这使得羊卓雍错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羊卓雍措,有时人们简称“羊湖”,而此羊湖并非西藏阿里地区之“羊湖”。其湖面海拔4 441米,并随着湖面波动而有所涨落。据遥感影像分析,羊湖湖泊面积在1972—2011年间平均为643.98平方千米(该系列数据包括空母措和沉措两个附属小湖面积),总体呈波动减少趋势 。其中,1972年湖泊面积最大,为678.42平方千米,是有遥感记录以来的最大值(水文站点观测的水位是在1980年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到1999年湖面一直在萎缩,减少速率为6.85平方千米/年;而21世纪初,湖泊面积有所增加,在2004年达到新高,为667.54平方千米;随后再次萎缩,截至2019年,羊卓雍错(自身)湖面面积为552平方千米,若包含附属小湖(与上述数据对比),面积约为632平方千米——即从2010年到2019年,湖面又有所扩大。
伴随着湖面涨落,湖泊水位同步变化,研究发现,羊卓雍措湖泊面积与湖泊水位显著相关。这意味着水位上涨时,湖面扩大。羊卓雍措在历史高水位时期,从西北端流出到雅鲁藏布江,成为开放湖泊;在历史低水位或冬季枯水期,湖水不流出,作为封闭湖泊 。而且,当羊卓雍措湖面萎缩、水位下降时,诸如西部的空母姆措、沉措等小湖会分离凸显出来,彼此间以河流相连。如此,羊卓雍措与雅鲁藏布江在水系关系上演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爱恨纠葛”。
实际上,湖泊水位变化也意味着水深在发生变化,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属性参数。水位衡量水面位置变化,可以用海拔表示,也可以用水尺的刻度读数表示;而水深是湖水厚度的绝对参数,即水面到水底,这需要到湖上实际测量。
科考测湖
那么,羊卓雍措的湖水到底有多深?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羊卓雍措长久以来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水文实测数据。羊湖名气之大、距离拉萨之近,然而科学界却并不清楚如此大范围的湖泊具体有多深,这不利于羊卓雍措湖泊生态保护和当地旅游发展评估,而且该湖是青藏高原南部最大的封闭性内陆湖泊,它的水量变化对高原南部湖泊水量总体估算至关重要。诸如《西藏河流与湖泊》(1984)、《中国湖泊志》(1998)中的资料老旧且不全——仅有湖岸附近水深数据,且测量点较少。于是,有必要对羊卓雍措进行全湖盆科学测量。正如2019年7月24日新华社报道所言:“我国科学家首次对羊卓雍措全面测深。”是的,“首次”“全面”。
>羊卓雍措水深测量及水深总体分布(2019年) 陈浩/制
宏观上,此次测量也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即“第二次青藏科考”)对“亚洲水塔”水储量测算的一部分。新华社记者在我们测湖队工作的次日随队报道,“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正在对羊卓雍措进行水深测量,并测算水量。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对羊卓雍措进行全面的水深测量。”随后被各大媒体转发。我们得出的实测结果显示,2019年羊卓雍措最大水深不超过50米,也就是46.7米。
测湖工作历时4天半,自2019年7月20日开始,到7月24日结束,测湖队成员共计10人,包括业务队员和后勤人员,队长为鞠建廷。高强度的测深过程令人难忘、记忆深刻,既有湖光山色,也有波浪滔天,更有暴雨风雹。期间,衣服被浸湿乃是司空见惯,甚至还遇到测船尾部挡板开胶等十分危险的情况。
我们将枝杈状的“羊湖”划分为北部湖区、西南湖区和东南湖区3个测湖区域,测量采用分割推进方式,具体方案是多点下湖、多船并行。2019年7月20日上午,测湖队从浪卡子县城出发,在北部湖区的西北端下湖。下湖点为临时选取,以便于发动机和装备的组装、停靠为首要条件。船的尾部一侧挂载超声波测深仪(俗称“声呐”),信号发射频率为0.5秒,测深范围在0.6 ~ 500米(国外品牌部分型号能到1 500米左右,取决于传感器)。
>准备放置声呐探头 新华社记者/摄
第一天,西北部湖区测量结果显示,水深过渡极快,近岸基本为9米深,从岸边向湖中走2 ~ 3米后就存在一个水下陡崖。西北颈部湖区最深处为37米,水色特点从深蓝(30米)、天蓝(10米)到水草带(1米,沉水植物分布)。滨岸是白砂堤,湖水清澈。
>滨岸水下白砂 陈浩/摄
次日,我们在西南湖区北岸出发上湖,主要测量本湖区除西南角外的两个大湖湾,这一天测线长达130千米。湖湾平均水深27 ~ 30米,最深处为32米。湖水清澈,近岸水深从9 ~ 10米迅速上升,而本湖区东南角的湖湾多暗礁和圆盘形岛,岛上非常平整,有草地,我们推测是湖面上涨后侵蚀形成。
这天,笔者乘坐大船,和马庆峰副队长、队员王辉一组(另一组是刘翀、许腾和寇强强),11:00出发,20:00结束,连续测湖近9小时,已经超极限工作。期间,我们在湖上走线测量中,吃干粮,轮换开船,人歇船不歇。糟糕的是,这天我们经历了从主湖区的大风浪到东南湖湾的瓢泼大雨,再到出来时的小冰雹。没有携带雨披,只好用救生衣遮挡。在接近岸边处,湖浪以更长的波涌过来,着实惊心动魄。试想,连信号都没有,即使遭遇不测,也是无人响应。万幸的是,下午晚些时候测完西边大湖湾,主湖面仅有小浪,晚霞出现了,那一瞬间很是漂亮。
>东南湖区返航途中的大风浪 陈浩/摄
第三天,按计划是测量北部湖区中南部,测湖线路长100千米。经过三个湖区中心点附近,最深处为41米,底部是一个深而宽的小沟槽。天气晴好,队员心情随之愉悦,工作进展也比较顺利。
第四天,即7月23日,是一个比较艰难的日子,无论从任务量还是走线难度都令人难忘。这天,我们仍从21日下湖点出发,主要测量东南湖区,规划测线长达160千米。这意味着我们的大型测量船(长5米,高速稳定的工作航速为每小时20 ~ 22千米,有时到25千米)即便全速前进也要8小时。东南湖区湖湾众多,南边是3个大湖湾,东部是2个长湖湾。
这天结果出人意料,总计29条测线,除最后两条测线(约50千米)因天气原因被临时调整,基本按计划测完。工作时间从11:00到18:30,靠岸时已经接近傍晚19:00,历时7.5小时,加上准备和整理,总计9小时。所有测湖队员全身湿透,船舱积水。期间,下午4点多,我们行进到东南湖区主湖区正北部,西北方乌云突然压下来,湖面顿时黑沉——“糟糕,我们进入积雨云了。”
湖泊科考中遇见大风浪是最令人担心的事情。这次,我们遇见的是刮北风的雨极!风很尖利,白浪花成片。天上下着雨,湖上打着浪。我们起初想尽力按照既定航线,向北岸逆风而行,然而浪头很高,5米长的大船剧烈颠簸——船头被高高抬起,又在波谷里重重砸下,接着被下一个波峰打过来,水花从船头盖到船尾。反复如此,驾驶员不得不时刻左冲右突,行进缓慢。但在距离湖湾北岸很近时,有经验的舵手很快调转船头,向湖中心航行,然而那里有更高更大的浪等着我们。
至于为什么不靠岸,因为恶劣天气下,在有大浪的湖岸是很难靠近的,而且这种情况下人下橡皮船时很可能被浪打翻,并且满船灌水。队长选择向湖中心,对着出发点,正西方向航行。果不其然,浪已经不是随机而来的独立浪头,而是南北长几十米的排浪——前后成排的波浪,像冲击的士兵,像一米高的墙,汹涌而来。于是船头高跷,船在湖中间颠簸穿行,队员只能坐在船里面,此时坐在船帮非常不安全,容易颠落湖中。而在船舱里也必须抓牢船帮上的安全绳,同时接受波浪和大雨的“洗礼”。高原测湖的工作就是在劈波斩浪中完成的,分秒必争,虽然非常艰难,然而十分有意义。
经过前几日奋战,到24日进入收尾工作,即测量西南角的湖湾,测线长72千米左右,当天下午结束工作。至此,历时4天半,测线超过500千米,测湖队圆满完成首次测量羊湖的任务。这是一个测湖记录的突破,从侧面证明了羊卓雍措湖岸线复杂、湖湾众多,给测湖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不过,正如媒体所报道,我们这项工作填补了西藏湖泊基础水文资料的空白。
此前,我们查阅一些资料,关于“羊湖”水深普遍的说法是:湖水均深20 ~ 40米,最深处有60米,容积146亿立方米。这可能源自《中国湖泊志》(科学出版社,1998年),书中指出羊卓雍措水深20 ~ 40米,最大水深59.0米,对应的长宽分别为74千米、33千米,面积为638平方千米(不包括附属小湖)。当地官网引用的数据显示,该湖平均深度约23.6米,蓄水量约160亿立方米。另外,所谓“羊湖”东西长130千米、南北宽70千米、湖岸线总长250千米的说法也值得商榷。其实,湖泊的总面积一直在动态变化,我们只能给出具体时间点上的数值或某一时间段的平均值。截至2019年,这个湖泊的面积维持在600平方千米以下(参考当时测湖的面积为552平方千米)。
羊卓雍措是一个构造湖盆,湖泊系河道堰塞而成。从曲折的湖岸线和测深结果看,最深处反而在不起眼的湖湾里。目前,它是一个淡水湖,以降水补给为主,西侧有冰川入流补给(约占总补给量的30 % )。水源是西边十几千米外的雪山——宁金抗沙峰等三大雪山。雪山所在的拉轨岗日山是西南—东北向延伸,把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措隔开,具体是冈巴拉山,藏语意为“无法超越的山”,位于拉轨岗日山鞍部。后者也是历史上前藏与后藏的习惯分界线,是浪卡子县与贡嘎县的界山。宁金抗沙峰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意思是“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上”。山峰高7 206米,乃日喀则地区最重要的神山,据说是西藏中部“四大神山”之一。山峰地处江孜县和浪卡子县的交界处,嵯峨高耸,山头尖锥突兀,覆盖的终年积雪发育了多条冰川,山的南麓就有著名的卡若拉冰川。
卡若拉冰川经过羊湖到拉萨的路线自古也是一条前藏与后藏的交通要道。遥想1904年7月,英国侵略军就是从这条古老的通道进攻卫藏地区。故而,海拔高峻的浪子卡县城和羊卓雍措具有极高的交通战略价值。如今,G349国道从卡若拉冰川脚下经过,成为今天西藏发展旅游的一条风景线。此外,还要提一点,在羊卓雍措西北边,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即羊湖电站便坐落于此。
> 卡若拉冰川 视觉中国/摄
最曲折的湖岸线及高原测湖的更大意义
最终,羊卓雍措的湖岸线到底有多长?或者说羊卓雍措湖岸周长是多少?
气象遥感专家通过遥感图像解析的结果显示,自1972年到2010年,羊卓雍措的平均周长为709.4千米。期间最短周长为670千米,最长达到770千米(包括空母措和沉措)。而且,湖泊周长与同期水位之间存在很显著的线性关系,也就是说水位上涨,不仅湖面扩大,湖泊岸线周长也会延长,反之缩短。湖岸线长度是表征湖泊形态的重要参数。羊卓雍措的周长,基本是纳木措环湖一周的两倍,而湖面面积还不足纳木措(2 015.4平方千米)的1/3。这也反衬出纳木措的湖泊形态十分规则,羊卓雍措的湖湾很曲折。
就2019年的湖岸线看,如果只算湖泊周围与陆地交界的岸线(长度即湖岸的周长),则有500多千米湖岸线,如果包括湖中间的三个较大的岛屿(周长共约37千米,最大的岛屿周长约25千米),那么羊卓雍措自身湖岸线长约557千米。这还不是记载的最短值,按照《中国湖泊志》的数据,20世纪90年代岸线长只有410.0千米。不过,这个数据不包括河流连通的附属小湖(空母措和沉措),如沉措湖岸线长约54千米。
总而言之,羊卓雍措岸线曲折,多湖汊、岬湾,测深结果显示,这些岬湾颇深。三个方向的枝杈构成了“羊湖”,最深的地方在三角形湖汊的东南湖区中南部三个排列的湖湾,水深都超过40米,极值达到46.7米。
那么,高原测湖的更大意义是什么?湖泊,意味着蕴含巨大的自然资源,水量是它基本的资源参数。羊卓雍措,作为藏南的大型湖泊,对我们估算青藏高原的湖泊水储量影响较大。而湖泊水量估算又是“亚洲水塔”水量估算的一部分。2020年12月22日,《科技日报》头版头条发布《超9万亿立方米!第二次青藏科考初步摸清亚洲水塔水量》的重磅新闻 。自第二次青藏科考以来,科学家在问:亚洲水塔究竟有多少水?现在经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初步估算,亚洲水塔区的冰川储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径流量之和超过9万亿立方米。
所谓“亚洲水塔”,即青藏高原及周边高山地区,也称“第三极”地区,是亚洲10余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亚洲水塔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冰川、积雪、冻土、湖泊、河流等水体。其中湖泊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青藏高原又是我国湖泊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面积超过1平方千米的湖泊数量约有1 200个。高原测湖队的任务就是实测100个大中型湖泊,基于对面积超过50平方千米湖泊的实测水深,科研人员估算出青藏高原湖泊储水量约为8 150亿立方米。
羊卓雍措,湖盆成于构造,湖泊系于堰塞,湖景发于自然。在海拔4 400多米的高山峻谷中,神湖开落,日积月累,发育平原,而得田园牧歌。羊卓雍措,千变万化,美丽庄重,被藏族人民奉为宗教圣湖。
它那么洁净,那么神秘,那么环绕,是依依不舍,是滋润大地。
我们为亲身丈量它,而感到光荣和骄傲!
致谢
本文所记考察为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于2019年7月开展的高原测湖工作,在此感谢鞠建廷副研究员、马庆峰副研究员,以及各位高原测湖队队员。
作者: 陈 浩
编辑: 张佳楠
排版: 张佳楠
审核: 刁淑娟
官网: https://kpwhbjb.cg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