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欢欢
编者按:南有“六尺巷”,北有“一杯茶”。“一杯茶”调解工作法是植根于皖北大地、富有浓郁烟火气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具有可复制推广的重要价值。日前,人民网安徽频道采访团队走进“一杯茶”调解工作法的创设地——淮北市濉溪县进行一线探访,全面展现当地如何将这“一杯茶”的内涵转化为可借鉴、可传播的治理经验——即“濉溪路径”,看“一杯茶”里的“善治密码”。
12月12日上午9点刚过,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婚姻管理登记中心迎来一波又一波的人潮。一侧,新人满心憧憬排队结婚;另一侧,则是神情各异的人们办理离婚手续,文件背后是未尽的故事……
此时,该中心一旁的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里,调解员赵敏静静地坐着,耳朵不自觉地捕捉着外面的每一丝动静,时刻准备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情感风暴”。
赵敏(右一)正进行婚姻纠纷调解。濉溪县司法局供图
突然,一阵激烈的争吵声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声音中夹杂着愤怒与无奈,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到来。赵敏深吸一口气,心中迅速调整状态,从平静的观察者立刻转变为情感调解员,赶忙走到他们面前。
“丫头!外面人多,咱们有啥事到屋里讲讲,看我有啥帮到你的哈!”“小伙子,你也跟我到屋里来,咱们喝喝茶聊聊怎么回事,好不好?”一边轻声细语地“哄着”,一边顺势将两人拉到屋里来,赵敏给两位当事人倒上一杯热茶便拉起了家常。
原来,这对夫妻因为性格原因出现情感问题,在经过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后还是决定办理离婚手续,刚刚在排队办理手续时又因为几句分歧发起争执。
在了解情况后,赵敏并未急着“劝和不劝离”,“先哄着,再分析症结。”
“我们都是先让双方面对面说出心里话,等他们倾诉完了,再慢慢劝导。”赵敏坦言,婚姻调解时尽量照顾每个人的感受,“结婚是为了爱,离婚也是为了爱。如果通过我们的调解能挽回一段感情,当然最好,但如果因为一些问题真要办理离婚手续,也希望通过调解让大家能够和平分手。”
大约半个小时的调解后,双方这才平定情绪,约定好聚好散,赵敏也终于松了口气,“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调解三四对夫妻的情感问题,调解下来还挺费嗓子的,有时候饭也顾不上吃。”
2022年6月,从濉溪县法院退休多年后的赵敏,决定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带着自己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多年工作上的经验来到这里。这一干,就一直坚持到现在,基本上每个工作日都能见到她的身影。
据统计,调解室共成功调解婚姻家庭纠纷200多件,为来访夫妻提供心理咨询和指导180人次,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发挥了应有作用。
无独有偶,位于濉溪县百善镇南部次中心雁鸣湖畔小区的“雪妮调解室”也同样发挥着基层调解的作用。
据介绍,南部次中心自2017年启动建设至今已初具规模,交房入住率已达70%,在入住过程中,一些征迁补偿、家庭分房、物业催缴等方面的矛盾纠纷日益凸显。
陈雪妮工作照。人民网 吕欢欢摄
家在百善镇青卫村的陈雪妮今年已年过半百,是一位下肢瘫痪的残疾人,热爱集体公益事业的他随即萌发了创建调解室的念头。经过多方力量的支持,以陈雪妮名字命名的“雪妮调解室”于今年5月18日揭牌成立。
今年初筹备以来,“雪妮调解室”成功调解了宅基地纠纷、家庭矛盾、小区物业、工地欠薪、子女教育等各类问题20多件,受到群众的称赞好评。
事实上,如果单靠赵敏、陈雪妮等热心人的个人能量,能做的事是很有限的。人民网安徽频道在采访中发现,他们并非单打独斗,他们的工作室都对接了各种资源。
继续以赵敏所在的调解室为例。据介绍,濉溪县婚调委自成立以来,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到婚调室督导调研,联系沟通,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加强调解室人员配备、硬件设施建设等,县妇联不定期组织婚调志愿者到调解室联合调解员参与离婚调解,对来访夫妻进行婚姻家庭观念、责任意识教育引导,经营婚姻家庭方法技巧指导,开展妇女维权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等。
一来二往之间,各种有形的、无形的社会资源,为“赵敏们”赋能,让这些活跃在基层的热心人有了“靠山”,那些苦于没有平台缺项继续发挥余热的人们,得以释放更大的能量。
“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培训。濉溪县委政法委供图
放权于民,还权于民,民事民管,民事民决,今年以来,围绕“一杯茶”调解工作法的理念、调解步骤、调解方法等内容,濉溪县先后举办全县“一杯茶”调解工作法专题培训班2期、镇级培训班12期,累计培训调解员200余人次。
未来,濉溪县将以临涣“一杯茶”调解团队为基础,相关县直单位分别选择至少10人,各镇(园区)至少选择50人,共同建立“一杯茶”调解骨干团队。
同时,各镇(园区)着力于个人调解室、百姓评理说事点、网络驿站等纠纷化解平台和人员建设,全县范围内培养至少100人,共同建设一支特色调解团队,形成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让“北有一杯茶”的金字招牌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