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今年55岁,退休后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每天晨练、买菜、做饭,生活规律,身体一向不错。
可是最近一个月她发现自己排便的次数有些异常,有时候一天会拉三次,有时候却三天才拉一次。
虽然身体没有特别不舒服,但这种变化让她心里隐隐有些担忧,一次聊天中李阿姨的邻居小张随口说道:“听说大便次数异常可能是肠癌的前兆,你要小心点。”
李阿姨越想越害怕,连夜上网查资料,越看越觉得自己可能有问题,第二天她赶忙去医院做了检查。
医生告诉她:“排便次数的变化不一定意味着肠癌,关键是要看有没有其他症状,比如长期便血、大便变细、腹痛或者体重突然下降。”
李阿姨这才松了一口气,但医生的一番话也让她意识到,自己之前对肠癌的警惕完全不足。
很多人像李阿姨一样,只关注单一症状,却忽略了真正应该注意的健康警报。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的结直肠癌患者约有50万例,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我国第三大常见癌症,而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
大便次数的变化经常让人困惑,有的人一天三次甚至更多,有的人三天一次才有感觉,很多人担心,这是不是肠癌的信号。
其实光凭大便次数并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肠癌,健康的排便频率因人而异。
有些人每天多次排便,也有些人隔天排一次,只要排便规律、没有不适感,基本可以算是正常的,真正需要注意的是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的长期改变。
肠道健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受到饮食、作息、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吃了辛辣、油腻的食物或者生冷的饮品,可能会导致短暂的腹泻,这种情况下一天多次大便并不值得紧张。
而如果工作压力大、饮水量不足,出现暂时的便秘,三天才排便一次也很常见。
但如果排便次数的变化长期存在,特别是突然从规律变成无规律,并且伴随其他症状,比如便血、腹痛、大便变细或者体重减轻,那就要高度警惕了。
肠癌的信号不像感冒那么明显,它往往是在不经意的小变化中埋下隐患,一天三次或者三天一次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新的异常出现。
比如以前排便一直很顺畅,突然变得排不干净,或者感觉排便很吃力,这种变化就值得关注。
如果大便颜色突然变暗或者带血,也要小心,尤其是鲜红色的血混在粪便中而不是单纯附着在表面,很可能意味着肠道内出血。
早期的肠癌往往不痛不痒,所以很多人容易忽视,直到症状明显时才去检查,这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
从科学角度来看,肠癌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三个,家族史、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家族中如果有直系亲属患过肠癌,肠癌风险会显著增加,特别是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人患癌,建议提前进行筛查。
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会增加肠癌的发生率,比如经常吃红肉、加工肉类而蔬菜水果吃得少,缺乏运动和长期久坐也会让肠道蠕动变慢,毒素容易积累。
肠癌并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从肠道中的息肉慢慢演变而成的,息肉是肠癌的早期形态。
大部分息肉在早期并不会产生任何症状,但通过肠镜可以及时发现并切除,避免进一步恶化,这就是为什么筛查如此重要的原因。
早期发现的肠癌治愈率非常高,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而到了晚期,治疗效果和生存率都会大幅下降。
肠癌的早期信号并不仅仅是大便次数的变化,很多人都误以为只有排便异常才需要担心,其实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同样值得警惕。
这些症状可能看似不严重,但它们往往是肠癌的“隐形警报”,需要我们多加留意,肠道就像人体的健康“晴雨表”,一些小的变化可能隐藏着更大的健康风险。
1.便血
便血是肠癌最常见的信号之一,但很多人容易将它和痔疮混淆,如果发现大便中带有血迹,尤其是鲜红色、暗红色或者像柏油一样的黑色,说明肠道可能有出血的情况。
这种出血可能来自肿瘤破损的血管,而不是普通的痔疮。便血的情况如果反复出现,持续时间较长,就要尽早到医院检查,弄清楚原因。
长期出血还可能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这时候更不能忽视。
2.腹痛或腹胀
这些不适可能是因为肠道受阻,导致粪便或气体无法正常排出,如果肿瘤逐渐增大,会压迫肠道,导致肠腔变窄,引起腹痛。
腹痛的部位和程度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是隐隐的钝痛,有的人则可能出现阵发性的剧痛,如果肠腔堵塞得比较严重,还可能出现严重的腹胀和呕吐。
有时这种疼痛还会随着排便有所缓解,但如果疼痛反复出现,或者越来越明显,就需要特别警惕。
3.大便形状的异常
正常情况下大便的形状应该是圆柱状的,如果发现大便变得很细,像铅笔一样,或者表面带有凹槽,很可能是肠道内存在狭窄。
这样的狭窄往往是由肠道内的肿块造成的,它会阻碍粪便的正常通过,这个变化虽然不是人人都会出现,但一旦发现,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形状的变化可能比单纯的次数变化更能说明肠道问题。
4.体重突然下降
肠癌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当肿瘤出现后它会不断吸收身体的养分,还可能释放一些影响代谢的物质。
很多人发现自己的胃口并没有减少,但体重却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这时候需要多留意。
尤其是没有减肥计划、饮食和生活习惯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体重的快速下降往往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这些症状单独出现时可能并不一定意味着肠癌,但如果它们同时出现,或者某一个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就需要尽快到医院检查。
肠癌的发生和饮食有很大关系,肠道每天要处理我们吃进去的各种食物,其中有些食物对肠道是负担,长期吃可能会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虽然吃东西是件开心的事,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想要保护肠道,避免肠癌,有些食物还是要尽量少吃。
1.红肉
红肉指的是猪肉、牛肉、羊肉这些颜色偏红的肉类,虽然红肉的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铁,但它也隐藏了健康风险。
长期大量吃红肉,特别是高温烹调的红肉,比如烧烤、煎炸,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比如杂环胺和多环芳烃。
这些物质进入肠道后,会对肠壁细胞造成损伤,增加癌变的风险,每周吃红肉的量不宜过多,适量即可,最好用蒸煮的方式来烹饪,这样可以减少致癌物的产生。
2.加工肉类
加工肉指的是像香肠、火腿、培根、腊肠这些经过腌制、烟熏或添加剂处理的肉制品。
为了延长保质期或改善口感,这些食品中常常会加入亚硝酸盐等防腐剂,亚硝酸盐在肠道内可能会形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已被证实的致癌物。
经常吃这些食品不仅会给肠道带来负担,还可能增加患肠癌的风险,想要健康,少吃甚至不吃加工肉是最好的选择。
3.高脂肪食物
炸鸡、薯条、油条等高油高脂的食物,不仅会让人发胖,还会影响肠道健康,高脂肪食物在体内会被分解为胆酸和脂肪酸,这些物质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可能会刺激肠壁细胞,增加癌变的风险。
而且高脂饮食容易引起便秘,导致毒素在肠道中滞留的时间变长,对肠道健康非常不利。
吃饭时尽量清淡些,多用少油的方式来烹饪,比如蒸、煮、炖,不仅对肠道好,还能减少其他慢性病的风险。
4.腌制食品
咸菜、泡菜、腊肉、咸鱼这些腌制食品虽然味道鲜美,但含盐量极高,还可能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
长期吃这些高盐、高亚硝酸盐的食物,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并且与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盐分过高还可能引起肠道内细胞的炎症反应,进而增加患癌的几率,腌制食品偶尔吃一点解馋可以,但不能当成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减少摄入才是对身体的保护。
吃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但吃得健康才是真正的智慧,肠道就像一个安静工作的“勤劳员工”,它每天默默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帮助我们维持生命的运转。
可它也是个“脾气很大”的员工,如果你让它天天接触红肉、加工肉、高脂肪、腌制食品这样的“有害物质”,迟早有一天,它会“辞职抗议”,甚至带来肠癌这样的严重后果。
参考资料
【1】刘靖.哪种症状,意味着离肠癌更近[J].大众健康,2023,(12):26-28.
【2】顾晓欣,程康耀,王茵.大肠癌患者症状群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23,38(15):1365-1368+1373.DOI:10.16821/j.cnki.hsjx.2023.1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