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的花呗,似乎比前几年要活跃很多。

首次接入闲鱼平台、首次推出联名皮肤、首次推出额度互动功能,在2024年双11期间,大量商品使用花呗分期免息的力度达到了史上之最,从过去的3期免息,提升到12期免息。这款本月上线已满10年的国民型产品,似乎正在以一种积极的姿态,重新亮相。

这种“活跃”通过观察其官方微博的发布频率,也可见端倪。

在2021~2023年,花呗官方微博每年更新条数平均在100条。但在今年,更新数量增至近500条。在微博品牌蓝V互动量上,甚至超过老乡鸡、麦当劳等活跃账号,站在了蓝V影响力第一阵营。

花呗是互联网产品中,最早的一批网红品牌。

“你是不是想笑死我,好继承我的花呗”曾经是网络上很火的段子。

但几年前,随着反消费主义浪潮的来临,花呗似乎在一夜之间从网红变成了黑红。很多人批评花呗刺激了用户超前消费,甚至劝诫年轻人不要使用,以免陷入债务泥潭。

那么,问题来了,重新“活跃”起来的花呗,还能从黑红变回曾经那个人见人爱的网红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户评论的风向在悄然转变

在各大社交媒体上搜索,会发现普通人关于花呗的讨论,似乎正在变得丰富。虽然刺激消费、担心花超还不上的声音仍然存在,但已非一边倒的局面。

在年轻人较为聚集的小红书平台上,关于花呗最热门的讨论是“如何提升花呗额度”。由于花呗推出了“交材料、涨额度”的新功能,用户只需上传英语四六级证书、毕业证、教师资格证等各类资格证书,就有机会在原有额度基础上提升额度,因此不少用户晒出自己的“提额战果”,并开始彼此分享当中的技巧与攻略。

而曾经热门的讨论话题“如何关闭花呗”下面,现在的用户们在分享的攻略,并非如何关闭,而是关于如何使用花呗账单助手的讨论。因为通过这一功能,用户可以自主调低花呗额度,如此一来,不用通过关闭这么极端的动作,也可以有效避免过度消费,同时还避免了关闭之后,万一后悔的问题。

除此之外,晒出自己的花呗手帐、晒出自己的花呗新皮肤的用户也有不少,话题颇有些五花八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花呗分期作为自身卖点之一进行宣传的商家,也明显多了起来。这当中甚至包含了一向高冷的苹果。在今年iPhone16的销售中,苹果首次开通了花呗24期分期免息服务。国产品牌则显得更为积极,不少国产手机、国产家电厂商将“国补”和花呗分期免息叠加,作为吸引消费者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弃规模执念

“花呗并不打算回到当年巅峰期的规模了”——这一内部说法,笔者从多个不同渠道得到了交叉验证。这或许是许多变化背后的根源。

根据蚂蚁消金在其ESG报告中披露的数据,花呗当前的用户规模为4亿左右。但据过去的公开信息显示,花呗巅峰期的用户规模在5~6亿之间。但据笔者了解,花呗并不觉得一定要回到此规模,并认为这一规模其实“并不一定健康”。

原因在于,在花呗的巅峰期,有很多缺乏金融常识和自制力的用户,也因为各种原因跟风开通了花呗,但无论是其合理安排消费的能力,还是履约还款的能力都不足。因此既推高了花呗的不良率风险,在其无法还款后,也将责任归咎于“花呗引诱了自己”。

对花呗来说,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强扭的瓜”显然比不上双向奔赴。为什么不去好好服务最需要自己的人呢?与其无限扩大用户规模,不如留住对自己最有感情的人。

放下规模执念,回归金融之美,让金融帮助用户创造美好生活,无论对用户还是花呗自身,都是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手,把方向盘给用户

额度评估,是消费金融业务的核心引擎。金融机构根据用户的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单方面给出一个固定的额度,这是所有金融机构通用的做法。

相比于传统金融机构,花呗可以更为多元的评估用户特征,这是花呗业务创新的底气。近年来花呗在尝试新的额度管理功能,额度管理不再是一次性的、单方面的评估,而是在有效的风险管理之下,用户可以动态调整额度,以获得更好的消费金融体验。其中之一,就是花呗的账单助手,在花呗原有额度基础上,如果用户觉得额度高了,容易花超,那么可以自己调低额度。如果用户觉得额度还不够,也不能凭空要求更多,需要提供自己的职业技能证书等增信材料,说明自己凭实力可以获得额度,这就是其最新推出的“小红花”功能。

“刺激非理性消费”,是花呗从网红成为黑红的“骂点”,花呗曾经试图用各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最早,花呗直接在用户每一笔付款页面打上“理性消费”的提醒,引来骂声一片,“买张火车票,买瓶水,买个早餐,为什么要提醒我理性消费?!这怎么就不理性了。”

花呗还做过一次业务决策,把年轻人的额度一刀切到3000及以下。用户骂得更大声了,“我们辛辛苦苦攒下的额度,怎么说没就没了”,“额度用不用是我的事情”,“额度使用我有规划,突然降额,资金周转计划全被打乱了”……

这些解法没有奏效,关键是“爹味”比较重,替用户做决定。但账单助手和小红花,是把方向盘交给用户,把工具给用户,要涨要跌,用户可以自己做出动作,虽然金融机构在额度上依然有审核,但多少让用户有点“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家才是花呗最大的拥趸

即使在花呗备受争议时候,商家群体,尤其电商商家,依然青睐花呗。原因很简单,因为相比其他营销手段,花呗分期可以为商家带来更显著的销量提升。

花呗要重获好感,商家是关键群体。今年双11,花呗明显加大了分期免息的力度,12期分期免息的商品数量超出以往。据大量媒体报道,双11期间,荣耀投入分期免息的预算超过2000万元,荣耀6成以上的手机支持花呗分期免息;容声冰箱80%以上的商品都支持花呗分期免息,用于贴息的投入比去年增长了25%,不光在线上,线下门店也向消费者推荐分期免息商品。

据笔者了解,花呗向其合作的电商商家提供了更为优惠的利率条件,使得双11期间,商家贴息的力度明显加大。电商卖家把花呗作为促销工具,心甘情愿付利息,因为对商家来说,发红包、做分期、打广告,都是正常的促销手段。

对花呗来说,这是在积极落实国家政策。今年双11,花呗重点在家电、家具、数码等品类上开展分期免息,与国补品类基本重叠,为国补再添一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费者同样被讨好了。因为商家贴补了利息,用户就不用付出成本。据艾瑞咨询发布《分期免息工具价值研究白皮书》显示,使用过分期免息的消费者中,超9成认为分期免息是省钱工具,超6成即便当下可以全额付款,也更倾向于选择分期免息的方式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用功”的用处

一款金融产品,健康比规模更重要,这个道理是行业共识,但执行起来,往往很困难。因为追求“健康”的事情,常常对规模无益,甚至有可能有害。这种“无用功”,在企业里要推行,往往有很大的难处。

比如对花呗来说,研究交材料涨额度,为了读取、验真这些非标准化的证书,需要部署大量的AI资源和人力成本,但使用的人并不会一下增加很多。比如设置账单助手功能,允许用户主动调低额度,这与规模KPI更是直接背离的。

在IP皮肤联名、AIGC手账等方面的投入,更是几乎完全脱离金融属性的功能尝试,因为脱离金融属性,所以也不会在金融回报上产生明显的收益,用户并不会因为换了一个好看的花呗皮肤,就用花呗多付了几百上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无用功的用处可能接近于“养生”。每天按时吃饭,早点睡觉,你很难说一下子到底有啥效果,但如果一直不这么做,身体素质会变差,甚至吃药打针也弥补不了。

对于一款产品来说,什么最贵,口碑最贵!而口碑的积累,除了产品本身的卖点与价值,主要就在于,对能打动用户的“细节”,是不是愿意用心做好“无用功”。

金融产品恐怕就更是如此,不是做大做强,而是做好做优。

对10岁的花呗来说,有过高光,也受过批评。值得庆幸的是,用户仍在、商家仍在、产品优势仍在,如果能坚持回归“做好做优”的航路,重塑口碑,10岁,依然是在最好的年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