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问我圣诞节有没有去看电影,我无奈地摇摇头。
要知道,以往的圣诞节可是电影市场的黄金档期,可今年的圣诞节电影票房,已经不能用“惨淡”来形容了。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24 年为期两天的圣诞档(12 月 24 日至 25 日)票房(含预售)仅为 7724 万元,其中平安夜单日票房 3846.74 万元,创下近十年最低点。
而 2023 年同期圣诞档票房为 2.55 亿元同比下降70%,相当于去年的三分之一。
放眼全年来看,截至 2024 年 12 月 23 日,2024 年电影总票房约为 416.45 亿元,而2023 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 549.15 亿元。
按照这样的数据看,2024年比2023年票房,整整少了100多亿元,可谓“雪崩”。
为何今年的圣诞节电影票房会如此惨淡呢?
这其中,电影票价格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近年来,电影票价格似乎一直在稳步攀升,尤其是在一些热门档期,更是涨得离谱。
就拿今年圣诞节来说,一张普通的3D电影票价格竟然高达七八十元,IMAX厅的票价更是突破了百元大关。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样的价格实在是有些难以承受。
想想看,一家人一起去看场电影,光电影票就得花上好几百元,这还不算上爆米花、饮料等其他消费。在如今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消费者自然会对这样的高票价望而却步。
说到消费降级,这可是导致圣诞节电影票房垮掉的深层次原因。
就像我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说的,现在老百姓的收入与支出严重失衡。工资的涨幅远远跟不上物价的上涨速度,各种生活成本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房贷、车贷、育儿费用等等,每一项都在不断地掏空家庭的积蓄。
就拿房贷来说吧,许多人每个月的工资一大半都得拿去还房贷,剩下的钱还要应付日常生活开销,哪里还有闲钱去看电影呢?
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工作稳定性也大幅下降,职场竞争激烈,裁员潮不时来袭,大家都担心自己明天会不会就失业了,所以在消费时更加谨慎,能省则省。
在这种情况下,去电影院看电影这种非必要的消费行为,自然就会被削减。
消费降级还体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上。
以前,大家可能觉得去电影院看电影是一种时尚的休闲方式,即使票价贵一点也愿意。
但现在,人们更加注重消费的性价比。与其花高价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不如等电影在视频平台上线后,在家里舒舒服服地看,既省钱又方便。
而且,现在网络上的各种娱乐内容也非常丰富,短视频、电视剧、综艺节目等等,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消费者对电影的注意力。
除了上述原因,今年圣诞节期间上映的电影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出现那种具有超强吸引力和话题性的爆款影片,无法激起观众的观影热情。
电影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没有足够优秀的作品,很难在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
那么,可想而知,对于即将到来的元旦和春节票房,想要实现票房的大幅反弹,难度不小。
首先,消费降级的趋势在短期内恐怕难以改变。民众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大家依然会对消费保持谨慎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电影作为一种非必需品,很难成为消费者优先考虑的消费项目。
其次,电影票价格虽然可能会在元旦春节期间有一些优惠活动,但总体来说,恐怕也难以回到过去的水平。
电影院的运营成本、影片的分成等因素,都决定了电影票价格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要电影票价格没有降到他们的心理价位,他们就依然会对去电影院看电影持观望态度。
再者,元旦春节期间虽然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但人们的娱乐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除了看电影,走亲访友、旅游、聚餐等活动也会占据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有限的时间和预算内,消费者需要在各种娱乐活动中进行权衡和选择,电影能否在这场竞争中胜出,还是个未知数。
也许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也不会去电影院去消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