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样的场景不只在江南,更在聊城;游目骋怀,信可乐也。这样的描写不只在文学作品中,更在现实生活里。

12月14日,东昌湖畔游人如织,市民在此散步、聊天、唱戏、跳舞、放风筝、打太极拳,黄发垂髫,各得其乐。近几年来,生态聊城建设步履铿锵,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今年1—11月,优良天数达到222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4天,蓝天白云成为市民生活的“标配”。

蓝天抬头见,碧水绕城流。如今,小城故事越来越多,美丽聊城越来越近。

12月10日,聊城市生态环境局超标数据预警督办专班值班室内,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的大屏上,全市空气环境各项指标清晰可见。

上午10时20分,冠县斜店乡的空气监测站点发现异常,系统随即将消息推送给了该乡工作人员李东军。11时2分,平台收到反馈称,“异常是由于站点附近过往车辆较多,现已趋于正常”。11时7分,该事件催办员贠建峰确认“情况属实”。

2022年建成的聊城市生态环境天地一体化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实现了实时监控、发出预警、转办督办、督促处置及整改回复,各环节环环相扣,使超标事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控制直至完成整改,形成三级管理的工作闭环。1—11月,29452条异常数据均第一时间得到处理。

如果说大数据智慧分析平台应对的是一个个“点”,那去年4月在主城区建立的8条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线则是一条条“线”,我市在禁燃禁烧、施工工地扬尘、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等8条重点线上布置重兵,平时攻坚,战时突破,战略上突出目标,战术上突出精准,通过打好每场战斗,以天保月,以月保年,积小胜为大胜。今年5月30日,《聊城市空气质量管控闭环落实机制》付诸实施,该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实施从建立台账到效果评估闭环管理,所有问题清单化、台账化,所有安排和落实平台化,保持问题动态清零,1—11月份,累计排查问题33023个,均已督促整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将“空气质量改善行动”列为聚力攻坚突破十二项提升行动之一,印发《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县市区约谈问责办法》《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办法》等,建立考核问责保障机制,综合运用约谈、生态补偿等机制传导压力,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很荣幸成为全市首家完成排污权交易的公司,我们将继续主动节能减排,为聊城绿色发展出一份力!”时隔一年,谈到去年12月28日举行的聊城市首批排污权交易签约仪式,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东还是很兴奋。作为我市第一家通过排污权交易取得污染物总量指标的排污单位,该公司成功申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3项排污权指标,成交价款共计330138元。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是环境资源领域一项重大机制创新和制度改革。2023年,我市主动争取,成为全省第二批首个获得试点批复的城市,市生态环境局加强与财政、发改、税务、司法等部门的沟通对接,坚持统筹调剂与市场交易并行、调蓄库与储备库共存,在省内率先实现“全行业、全因子、全覆盖”。当年年底,我市首笔排污权实质性交易完成,是全省首个当年开展试点即交易的城市。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建立排污权确权机制,腾容量、扩总量,破解指标“少”的枷锁。我市积极谋划深度治理项目,支持企业实施深度治污减排工程,腾出指标入市交易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改造,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取缔落后工艺,为新上项目腾出环境要素指标,全市环境要素指标结存量大幅提升,实现由“项目等要素”向“要素等项目”的历史性转变。截至目前,全市组织完成3批次排污权交易,11个项目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得环境要素指标,累计交易各类指标近500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态保护要以绿色为引领,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我市不断丰富环境要素配置方式,改变原本单一的政府无偿分配方式,实行环境要素指标差异化、多元化管理。推行排污权交易豁免管理制度,对低、微量污染物排放的新建项目,由属地生态环境分局统筹解决替代指标,实现“即来即办”,今年以来,全市232个项目享受政策红利。

以生态之美厚积发展之势

高质量发展并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提升,更在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绿色动能”成为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通过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推动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绿色消费等新兴业态的发展,以生态之美厚积发展之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更好统筹保护和发展,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新征程上,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新聊城将渐行渐近。

来源:聊城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