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年11月18号,波罗的海的两条海底光缆突然断了,欧洲各国觉得中国的货轮“伊鹏-3”号可能跟这事有关。
瑞典海军第一个冲上去,把这艘正在航行的中国货船拦住并封锁了,接着丹麦、芬兰这些国家也加入了行动,海上封锁持续了30多天。
“伊鹏-3”号
12月21号,“伊鹏-3”号经过由中国主导,欧洲四个国家也派人参与的调查组调查后,终于恢复了自由。
许多人认为这一事件仿佛是“银河号”事件的再次上演。
但更多国人则是对这种无端猜测感到不满,甚至还表示但凡不是国家给力,就是“银河号”重演!
那么,这次的事件是怎么回事呢?银河号事件又是怎么回事呢?
“伊鹏-3”号
伊鹏—3号
2024年11月17日,德国、芬兰、立陶宛和瑞典之间的两条海底电缆突然断了,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欧洲多个国家的注意、
毕竟海底电缆可是关乎国际通信稳定,跟经济和安全息息相关。
更令人感到困扰的是,这一事件发生在俄乌战争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敏感时期。
与此同时,在那片海域中,一艘名为“伊鹏—3”号的中国货轮正在航行。
因此,欧洲国家迅速将怀疑的目光和指责的矛头指向了这艘中国货轮。
电缆
“伊鹏—3”号被好几个欧洲国家的海警拦下来,想查查它是不是跟“破坏光缆”有啥关系。
因为“伊鹏—3”号是中国的船,还从俄罗斯港口出发,欧洲的媒体和舆论就开始猜疑:难道是俄罗斯故意搞事,让中国船来破坏关键基础设施?
欧洲国家的紧张气氛蹭蹭往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之前“北溪—2”号管道爆炸的事儿,让大家对“破坏海底设施”这事特别敏感。
媒体和一些政治人物开始大肆炒作“伊鹏—3”号和俄罗斯的关系,甚至有人说,这船是被俄罗斯情报部门控制的,专门去切断重要的光缆。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2024-12-23 外交部:中方已经事先通报各相关国家“伊鹏三号”复航
然而瑞典政府的态度让人摸不着头脑,虽然“伊鹏—3”号被扣了。
但调查在欧洲几个国家之间就是没个准信,瑞典政府应该按照国际法,赶紧联系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一起调查。
毕竟“伊鹏—3”号的航行路线并不归瑞典管。
欧洲国家没有迅速展开有效调查,反而让舆论先热起来,结果就是一堆误解和恐慌。
不仅如此,丹麦的媒体也加入了追踪中国船只的行列。
中国船只
丹麦电视台甚至用AIS记录追溯到“伊鹏—3”号在11月7日通过卡特加特海峡时减速的情况,还请了水下救援公司拍下了船锚拖拽的痕迹,指控它“可能试图破坏另外三条电缆未遂”。
这事是不合法的,欧洲四国的指责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争议,接下来的几周,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谈判。
被破坏的电缆
中方坚持认为,没有证据显示“伊鹏3号”和电缆断裂有直接关系,并且强调中国一直尊重和遵守国际法,反对任何形式的非法拦截和干涉正常贸易活动。
两国谈判了好久,瑞典政府直到11月28日才正式向中方请求合作调。
在配合调查后,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点,我国的伊鹏3号也被放行,时隔一个多月,在12月23日伊鹏3号终于再次启航,继续它的航行之路。
其实这件事发生之后,大家一直在说,这次事件是银河号的重演。
那么,银河号又是怎么回事呢?
银河号
在三十多年前的“银河号事件”中,我国根本没有为自己发声的权力,被美国无端指控运载有所谓的“化学武器”,进行了为期长达33天的扣押调查,船上的很多货物都已经变质损坏。
银河号
这事可不仅仅是给中国脸上抹黑那么简单,还给中国的经济狠狠地捅了一刀。
1993年7月7日那天,“银河号”货船满载着希望和梦想从天津新港出发,一路向中东驶去,然而这艘船在半路上竟然遭遇了不讲理的对待。
原计划8月3日抵达迪拜港卸货,结果7月23日那天,美国大使馆的官员突然急匆匆地找上门来,要和中国外交部的人谈谈。
银河号
他们张口就说“银河号”装了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什么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还要求“银河号”赶紧掉头回家,为了避免事情闹大。
在8月3日中国相关人员决定让“银河号”停在海上,在霍尔木兹海峡不远的地方抛锚。
信息来源:柳州政法2019-7-23 历史上的今天|1993年7月23日,中美银河号事件
这个决定是为了保持国际法和秩序,同时也展现了我们的冷静和理智,还彻底调查了美国的指控,明确告诉他们“银河号”上根本就没有他们说的那些化学品。
但是美国就是不听,还是继续派军舰和飞机对“银河号”进行贴身跟踪和低空侦察,还要求允许他们上船检查,或者让“银河号”停在某个地方等他们处理。
图源网络
更过分的是,美国还向“银河号”计划停靠的港口所在国散布错误信。
让这些国家阻止“银河号”按计划进港卸货,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美国还关闭了全球GPS导航,让“银河号”在海上迷失了方向,整整漂泊了一个多月。
再看看现在的“伊鹏3号”,虽然也停在岸边三十多天,但中国这次可是掌握了调查的主动权,用更聪明的方式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伊鹏3号
中国越来越强大,将来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会越来越多,中国向来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次“伊鹏—3”号事件,网友们产生了很多阴谋论的猜测。
网友猜测
“伊鹏—3”号事件中扣押船只的过程显得冗长且似乎缺乏公正性,但必须指出,目前并无证据表明该船蓄意破坏光缆。
欧洲那边的反应,更像是政治上的炒作,而不是基于事实的调查。
技术上讲,船抛锚确实有可能弄坏光缆,特别是在风浪大的时候,但说它故意破坏,这逻辑上有点说不通。
外交部
而且海底电缆和光缆这东西,对一般人来说都是秘密,船员们知道它们在哪儿的也不多,就算知道大概位置,想用船锚搞破坏,那也非常困难。
所以与其说破坏,不如说是场意外事故,而且光缆修起来也不算太难,没必要为了破坏个重要通信设施去冒险,欧洲国家在这件事上,公正和理智有点欠妥。
有些媒体借题发挥给中国抹黑,“伊鹏—3”号成了众矢之的,然而此事最终如同一阵轻风,调查组一登船检查,便未发现任何问题随即放行。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2024-12-23 外交部:中方已邀欧洲四国完成事实调查,“伊鹏三号”复航
此处理方式让人感到,欧盟对于中国的崛起确实颇为敏感,甚至将偶然事件也赋予了政治意义。
不可否认,这事给中国带来了不少负面舆论压力,即便“伊鹏—3”号自由了,但舆论的火苗已经点燃,欧洲老百姓心里可能已经种下了“中国船和俄罗斯勾结”的种子。
这件事情并不仅仅是欧盟对中国崛起所表现出的一丝紧张情绪,它实际上还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海军力量的迅猛发展和显著提升。
中国海军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在国际海域上只能扮演边缘角色、参与度有限的小伙伴了。
普通欧洲人可能还没意识到这变化,但欧洲的高层们肯定已经感觉到了中国在全球航运和海洋安全领域的崛起。
船只
面对这种情况,欧洲国家谨慎点也正常,既怕和中国直接冲突,又不想太刺激中国的崛起。
在“伊鹏—3”号这事上,欧洲国家虽然行动上有点犹豫。
但在舆论上可是一点不手软,这也给中国提了个醒:面对外部挑战和误解,中国得更自信地展示自己的综合国力,不仅是在军事上,更要在外交、经济等多方面展现实力。
结语
“伊鹏—3”号的事件虽然过去了,但它提醒我们,在全球化越来越深入的今天,任何意外都可能被政治化,成为国际博弈的棋子。
可见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虽然这个事件短期内让局势紧张,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从长远来看,它可能给中国和欧洲的合作带来新的机会,打开新的大门,中国和欧洲怎么应对各种挑战,抓住合作的机会,这对他们未来的关系走向会有很大的影响。
船只
展望未来,中国和欧洲可能会在经济、技术、安全等关键领域更深入、更广泛地合作,通过一起努力解决现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双边关系,双方都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