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保山隆阳区创新妇女灵活就业模式(引题)

“非遗+文创”实现家门口的“致富梦”(主题)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这份工作很自由,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我很满意!”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永昌街道惠通社区的寸氏墩绣工作室里,正在交付绣品配件的吴菊花说。

今年56岁的吴菊花,是隆阳区永昌墩绣居家灵活就业群体中的一员。做绣品配件20多年来,她的技艺愈发熟练,一年收入可达1万多元。交付完绣品配件后,她又领取了新的材料回家。

一台缝纫机、几支针线、居家制作……这样看似简单的“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在当地还有不少,多年来已累计帮助200余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指尖艺术”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永昌墩绣是流传在隆阳区的一种刺绣工艺,民间俗称“掇绣”“掇花”“戳绣”“戳花”。它融合了北方移民带来的技艺与当地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更与当地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发展至今,永昌墩绣的图案愈加丰富,除了常见的龙凤呈祥、凤穿牡丹、花下双鹿等传统图案,还包含了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元素。与此同时,产品也更加多样化,在背幺、娃片、围腰等传统的婴童产品基础上,开发出了装饰挂画、摆件、画框、笔记本等文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永昌墩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寸静娟以传承和创新永昌墩绣技艺为使命,不断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以“非遗+文创”的形式,结合乡村电商销售模式,助推隆阳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寸静娟介绍,从她母亲开始,就从周边农村招募会针线活儿的妇女,经培训合格后,领取材料回家制作产品配件,以此形成了一个个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对于交付的绣品,寸静娟会对产品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亲自示范修改,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工人的技艺水平。

在“乖巧贝贝”生产车间,缝纫、下料、裁剪正有序进行,工作间到处是工人忙碌的身影。缝纫工李国华熟练地拿起裁剪好的裹被布料,平整地铺在缝纫机工作台上,稳稳地推动着布料,让它在针头下匀速移动,确保每一处拼接严丝合缝,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在这里做工,我每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而且可以按时领到工资。”李国华说。

电商助力墩绣产品走得更远

2022年,寸静娟敏锐地捕捉到电商的潜力,开始涉足抖音直播。她在直播中展示墩绣的制作过程,讲解其文化内涵,推出十二生肖香包、醒狮香包等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

做直播过程中,寸静娟从零开始,主动学习,不断总结,一路摸索前行。现在,她还注册了一个新商标——“永绣坊”,以研发文创类产品为主。“像我们的背带这些传统产品会有地域局限性,但把墩绣融进文创产品中,就能让更多人了解这项古老的刺绣工艺。”寸静娟说。

一路走来,寸静娟通过传授技艺,持续扩大墩绣的传播范围,让墩绣产品远销昆明、大理等地,年产值达200余万元。与此同时,当地妇联大力支持其墩绣产业发展,不但为其提供妇女创业贷款,还在创业培训方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留守妇女开展培训,让她们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在资金、项目支持、技术等方面继续加大对寸氏墩绣的扶持力度,让当地更多留守妇女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隆阳区妇联主席段梦妹说。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