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如今茶叶市场鱼龙混杂,以次充好的事例时有发生。
经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该省首部茶叶保护地方性法规《黄山市传统名茶保护条例》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助力“金叶子”香飘全球。
规范市场秩序
皖浙赣毗邻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裕、雨量充沛,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森林覆盖率超过78%,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00多座,种茶历史均在千年以上,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婺源绿茶等众多名优绿茶均产于此,是中国绿茶最集中产区中的最优势地域,素有“天赐茶室”之誉。
2003年,英国有机茶专家唐米尼实地考察这一区域后,首次提出了中国“绿茶金三角”的概念。黄山市地处“绿茶金三角”的核心区,三国时期就有种茶记载,距今1800多年,到唐代已是全国著名的产茶区。宋代《贡茶录》所载的“早春英华,来泉胜金”,诸名茶皆出自徽州。
黄山市现有茶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1个,中华老字号4个。其中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和太平猴魁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就是《条例》所指的黄山传统名茶。
近年,黄山着力推进茶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了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茶区繁荣,但仍存在茶园基础相对薄弱、资源保护偏弱、生产标准化程度偏低、假冒黄山传统名茶屡禁不止等问题。
《条例》对黄山传统名茶在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种质资源保护、茶园管理和茶叶标准化建设、品牌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比如,实行黄山传统名茶专用标识制度,在包装显著位置加贴黄山传统名茶专用标识。同时,依托黄山传统名茶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黄山传统名茶种植、采摘、加工、包装、销售等全流程数字化、可追溯管理,为消费者提供年份、产地、茶树品种和鲜叶采摘、加工等更多的产品信息和服务。
“《条例》的实施将有效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减少不正当竞争行为,为我们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更为优良的市场环境。”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陈煜霖说。
助力香飘全球
值得注意的是,《黄山市传统名茶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在茶树种植过程中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含除草剂、生长调节剂),支持推广生物、物理和其他综合性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一旦被检测出农残,可不是退回这么简单。日本以及欧洲的很多国家会要求就地销毁,而且还要支付销毁费用和罚款。”谈起农残,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首席质量官范文翰说,“所以,我们对出口茶叶的质量把控十分重视。”
“条例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后,茶园的绿色防控就有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依据。这不仅有利于农残的源头防控,同时也有利于祁门红茶国际知名度的提高以及出口量的增加。”祁门县祁红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耿其明说。
此外,《条例》还从茶文化宣传推广、旧址保护、非遗技艺传承传播、人才培养等角度作出了相关规定。例如:鼓励在历史文化街区、展馆、酒店等场所宣传、展示、推广茶文化;对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茶园、茶道、茶碑、茶厂、茶号等开展调查和登记,建立保护名录;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授徒、传承、传播、创新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