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1994年的那部《狮子王》吗?
豆瓣上90多万人打出9.1高分,是无数人奉为动物版《哈姆雷特》的童年经典。
可30年后——
迪士尼最新推出该系列的真狮版前传《狮子王:木法沙传奇》上映,扑得无声无息。
开分,豆瓣6.6,海外烂番茄新鲜度仅55%。
票房,目前国内6千万出头,全球不到1.5亿。
相比2019年翻拍的那部真狮版,国内8.3亿、全球16亿多美元的票房佳绩,可以说是大滑坡。
投资2亿美元,估计最终连本都回不了。
为什么会这样——
狮子王:木法沙传奇
Mufasa: The Lion King
答案,基本和大部分迪士尼电影翻车的原因一致:
动画翻拍真人版。
可以这么说,迪士尼的动画真人版一直是很奇葩的存在。
它们耗资巨大。
但能让观众满意的作品,却没有几部。
原因只有一个:
在真人版里,迪士尼的审美,逐渐走火入魔了。
还是先从《木法沙》说起。
和5年前那部真狮版《狮子王》几乎1:1复刻原动画不同。
《木法沙》是迪士尼团队基于原作,重新为老狮子王——辛巴的父亲木法沙,写的前传故事。
这原本应该是创作空间拓展和叙事革新的好机会。
没想到,完全落入俗套:
年幼时的木法沙,在和爸妈一起去寻找梦幻之地美莱蕾的路上,被一场突发的洪水冲走。
双亲失散,还险些被鳄鱼吃掉。
生死攸关之际,是另一头小狮子救了它——塔卡。
两只同龄的小狮因此成为了好兄弟,塔卡带木法沙加入了自己的族群,一起学习,一起长大。
看过预告片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位塔卡,其实就是后来的大反派刀疤。
而好兄弟最终为何反目成仇,本性善良的塔卡又是为何黑化,就是这部前传要讲的主线故事。
和后来的阴险、狡诈、磕碜的形象完全相反。
当时的塔卡,是狮群国王的儿子,未来是要继承大统,当新王的。
但他天资平庸,尤其是在智慧勇敢的木法沙的对比之下,更是显得愚钝胆小。
一次,塔卡的母亲被几头外来的白狮子围攻,木法沙奋不顾身地救下了她,而塔卡却被这场混战吓得逃走了。
因为懦弱,原本对他寄予厚望的父亲失望至极,母亲也对木法沙拥护有加。
后来,狮群遭到了白狮子的报复,一夜间灭族,木法沙带他们唯一的皇室血脉塔卡逃出生天。
天资和胆识上的巨大落差,保护和被保护者的身份互换……
种种对比之下,塔卡逐渐感觉失去了一名王子的尊严,并因此对木法沙产生了一些嫉妒。
而更老套的是。
最终导致这段兄弟情走向破裂的,竟然是一段三角恋。
在逃亡路上,木法沙和塔卡遇到了一只母狮子莎拉碧,三狮关系就好比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
塔卡喜欢莎拉碧,但莎拉碧和木法沙两情相悦。
最终,有情狮终成眷属。
剩下的小丑塔卡,原本微妙的嫉妒之心迅速扭曲成仇恨,他为了报复木法沙,转头竟加入了给自己带来灭族之灾的白狮子阵营。
然后黑化。
简单来说,这个故事的设定其实跟《变形金刚:起源》很像,都是在弥补观众对兄弟变冤家之前的想象。
但《起源》好就好在,它掀起了观众们对擎天柱威震天昔日情谊的意难平。
而《木法沙》则全程是在对比狮子们天生的强弱,然后用仇恨堆砌出一个反派。
在我们早知木法沙最终会成为狮子王的既定事实之下,这个故事几乎只交代了刀疤脸上的刀疤是怎么来的。
没有意难平,没有填补遗憾。
只有爽文大男主的成王之路,和生硬的反派黑化过程。
好吧,既然故事稀烂,那么画面呢?
迪士尼大概也是这么想。
毕竟不管是真人版还是真狮版,把动画里的形象,用突飞猛进的CG特效呈现出来,才是影片的最大卖点。
然而,这里面存在着一个悖论:
CG写实做得越好,影片就越尴尬突兀。
怎么说?
还是因为一个“真”字。
逼真的特效,的确让影片增加了不少新看点:
比如,狮子的毛发根根分明,每只动物的形象、动作和细节都非常逼真,非洲大陆的一草一木也充满了壮美的生机。
看起来很写实。
可是呢?
诡异之处就在于,当过于真实的动物在过于真实的动物世界里说人话时,很难不让人一秒出戏。
说话也就算了,还唱歌,边唱边舞。
造成一种,动物不像动物,人不像人的突兀观感。
那像什么?
“只能是妖怪了”。
过于登峰造极的CG特效,对于电影的技术发展来说,当然是一种进步。
但对于改编一部迪士尼动画来说,却往往不是加成,反而很容易变成一种局限。
同时。
过于逼真,也会导致真人版不得不放弃一些元素:
“演技”。
没错,动画片的精髓之一,就在于不管是人物、动物,还是其他生灵,所有角色的表情、动作,都是丰富多彩,甚至是夸张于现实中人类的情绪的。
就拿94动画版和19年真人版来说,对比相当直观:
比如,辛巴和娜娜结伴去大象墓地。
动画版,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嬉戏欢闹。
真人版,两只小狮并排走。
又比如,刀疤吓沙祖。
动画版,沙祖弱小无助,刀疤奸诈阴狠、倚强凌弱。
真人版,大狮子捕小鸟。
以及,两代狮子王的父子独处时光。
动画版,木法沙对辛巴慈爱又宠溺,其乐融融。
真人版,小狮子碰瓷大狮子。
当角色的喜怒哀乐被封印在动物的皮囊里时,表情,就成了多余的东西。
或许你会说:两者不能很好地融合吗?
让动物也有喜怒哀乐?
有人尝试过。
但Sir觉得,恐怕,你未必敢看:
△ 2019年的歌舞片《猫》
仅仅如此吗?
不。
Sir觉得,迪士尼动画翻拍真人电影,最大的败笔在于:
真人版剥夺了梦幻感。
在技术可以轻易把幻想中的世界变成实景的当下,这么说可能有点矛盾。
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动画片(不论是2D还是3D)的呈现,永远比真人实景更能满足人们对二次元的想象,也更容易让人沉浸其中。
尤其是迪士尼的童话公主系列。
为什么?
难道不是真实场景呈现的梦幻世界,更让人身临其境吗?
话是这么说没错。
但是请注意,迪士尼童话,一直以来主要服务的受众群体,都是偏低龄的儿童。
所以,故事基本上都简单易懂,甚至浅显幼稚。
就算是像《爱丽丝梦游仙境》《灰姑娘》《美女与野兽》,这几部评分还可以的动画改真人版作品,故事也低幼到经不起推敲。
因为它们在故事上都没有太大改动,几乎完全照搬动画片。
而当这些故事被复刻成真人版时,观众就不得不用一种成人化的视角去看待,去在意剧情的合理性。
毕竟公主们要谈恋爱,要冒险,要挣脱枷锁,要追求自由。
然而,这些成人化的行为,迪士尼却偏用一个个低幼的童话去呈现。
最终出来的效果就像是在用真人叙事,去演动画片。
正义的主角,恶毒的反派,墙头草般的民众,几乎都是脸谱化一般的人物。
放在动画里,合情合理。
但在真人电影中,就显得突兀尴尬。
就好比,你能津津有味地追更《名侦探柯南》到一千多集,却难以想象它能1:1翻拍成真人版。
恐怕,光是柯南用麻醉枪打晕毛利小五郎,然后躲在对方身后用变声器去推理案情这一点,真人版拍不到第三集,就要大结局了。
△ 妃英理坐那么近,怎么可能看不到毛利讲话没张嘴?
那么问题来了,迪士尼动画就不可能拍好真人版吗?
也不是。
不过可能,需要创作者花费更多的心思,大刀阔斧地抛弃之前受欢迎的元素,打造一部全新的作品。
比如,将其成人化。
就像2014年上映的《沉睡魔咒》,迪士尼就大胆地将女主角换成了那个对公主下咒,让她变成睡美人的女巫(安吉丽娜·朱莉 饰)。
让反派当上了主角。
并且,这个电影还抛弃了迪士尼一贯的“王子救公主”叙事。
最后让睡美人苏醒过来的,不是王子,而是为自己当年下咒一直深深自责的女巫。
原来。
真爱之吻,可以不是来自爱情,也可以是母女,或者女性之间的怜惜之情。
或者2016年的《奇幻森林》。
评分7.8,应该是迪士尼真人版电影中分数最高的一部,改编自1967年的动画《森林王子》。
真人版剔除掉了原动画中的小女孩珊迪等次要角色,增加了巨蟒、棕熊、大猩猩等动物角色,为的就是突出男主角狼孩毛克利更独立冒险的成长之路。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除了贯彻迪士尼一向的“love & peace”的主题,电影也在用这个险恶的丛林,影射现实人间的复杂。
比如,老虎代表仇恨,巨蟒代表诱惑,大猩猩代表野心。
而一路帮助毛克利的棕熊和黑豹,则象征着遵守规则和解放天性两种教育方式。
这使一部童话有了成人视角的解读空间。
但显然。
迪士尼并不愿意抛弃以往的“卖点”,也找不到与真实行之有效的结合方式,只好像个执拗的赌徒一样,在被证伪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只求出现奇迹。
于是出现了《沉睡魔咒2》。
于是出现了《木法沙》。
在一种走火入魔般的审美道路上,一路狂飙。
他们不知道有问题吗?
也许知道。
但对于一个庞大的公司来说,很多指令一经发出,就无法掉头了。
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执行下去。
就像近几年被吐槽最狠的:
政治正确。
前脚黑妹版《小美人鱼》才刚刚迎来口碑失利,后脚黑妹版《白雪公主》就出现了。
当然。
Sir一向认为,一定程度的“政治正确”没问题,像支持女权的《阿拉丁》,添加了LGBTQ元素的《玩具总动员》等片子,都得到了时代的认可。
但迪士尼的出发点显然不是如此。
它是执行指令,完成KPI。
于是遇到网友的反扑,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怀疑这个方向是否有问题。
而是为自己辩护:
在宣传黑人版《小美人鱼》时,他们在外网发起了一个黑人小女孩看片反应的视频接力。
意在说明,之所以选一个黑人女孩来演爱丽儿,是为了给更多黑人小女孩树立信心,提倡文化、肤色多元平等的观念。
这的确没错。
毕竟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更多可能性,才是童话的意义。
但回头再看网络舆论:
当质疑这样安排的人,都会被视为“种族歧视”时。
这所谓的意义,何尝不是一种道德绑架呢?
△ YouTube上黑人博主吐槽《小美人鱼》
说到这里,你可能觉得,幸好《木法沙》是动物电影,和种族之类没啥关系,也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政治正确的问题。
错了。
因为狮子本身也是有黑白之分的。
配音演员也有黑白之分。
是的,你没看错,《木法沙》的配音阵容,和19年的真狮版一样,大部分都是非裔演员。
除了白狮——
他们选择了拔叔,麦斯·米科尔森。
好吧,这其实对我们大部分人没什么影响,毕竟只是配音而已。
但映照回电影:
白狮子这个群体,正是因为肤色白,在狮群中遭到了种族歧视,后来被逐出族群后,他们聚到一起,成立了报复传统狮群的组织。
你会不会觉得,这里有着某种别有用心的巧合?
刻意倒转现实,会不会只是为了引发争议?
这也是Sir比较担心的地方。
虽然说,这可能只是一种巧合,只是迪士尼照着僵化的“规则”,一条一条往里套用的结果。
但想着《小美人鱼》的争议让迪士尼收回了巨额的成本。
想着他们接下来会拍摄更多这样的真人电影。
又不免让人狐疑:
对于他们来说。
会不会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出圈了。
钱赚到了。
电影本身的好坏,就变得不重要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