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
着力把握九个关键词
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重点抓好以下任务。
基础支撑 精准施策稳定经济运行
一是加力推进政策落实。明年中央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加强政策研究、加大争取力度,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做实项目前期,努力争取政策性资金120亿元以上。
二是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以“三十工程”为引领,滚动实施“三个一批”,调整优化“三十工程”,力争完成年度投资150亿元以上。
三是大力提振市场消费。要扩大传统消费、促进文旅消费、培育新型消费、稳定房地产市场。
四是梯次培育市场主体。坚持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作为抓经济、促发展的关键举措,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强劲动能 持之以恒强化创新引领
一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以创新创造为起点、产品产业为落点,常态化开展院(校)地科技合作,力争实施市科技计划项目20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7亿元以上。
二是深化科教产教融合。加快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发展,延伸教育链、服务创新链、赋能产业链。
三是营造良好人才生态。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体系,坚持靶向发力引才,推动人才与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需求双向供给。
产业优势 聚链成群推进转型升级
一是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我市现代化工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规模体量较大,要坚持高端化发展方向、加快产品迭代、提高产品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创建一批区域品牌、国家品牌、世界知名品牌。
二是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传统产业是我市制造业的基本盘,要坚持以“三化改造”为引领、突出智能升级、加快绿色转型、推进数字赋能,让数据要素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三是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聚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超硬材料等领域,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要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推动链式集聚发展、强化要素资源保障,推动科技、资金和人才等要素资源高水平集聚、高效能供给。
四是推动未来产业规模化。加快发展氢能与储能、前沿新材料、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产业,加快技术突破、加快抢滩布局、拓展应用场景,加快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深度应用。
五是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引导支持服务业不断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推动金融业多元化发展,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服务业创新发展。
特色品牌 多措并举促进文旅融合
一是擦亮特色文旅名片。高标准、高水平办好“一赛一节”,让更多游客“因为一个节、打卡一座城”。
二是培育壮大文旅产业。聚焦重点文旅产业链,加快培育一批文旅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市文旅集团发展壮大。
三是补齐城市旅游短板。加快编制城市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统筹谋划好文化古迹游、自然生态游、工农业体验游等特色旅游发展。
四是做好文化赋能文章。加快黄河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嘉应观景区展陈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塑造黄河文化、怀药文化等“七大文化标识”。
动力活力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一是狠抓重点领域改革。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地方金融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二是持续深化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要提高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开放平台能级、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持续扩大外资规模,力争直接利用外资3200万美元。
三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强力实施要素保障提质工程。
品质内涵 扎实有序促进城乡繁荣
一是主动融入区域大局。抢抓中部地区崛起、郑州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扩大服务共享范围。
二是加快建设美好城市。开展美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全力构建空间更加科学、经济更加繁荣、生活更加富裕、生态更加和谐、治理更加高效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三是持续壮大县域经济。要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建强开发区主阵地、提升县城功能品质,推动县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先行示范。
四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着力发展乡村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2个省级和美乡村引导片区。
生态底色 系统施治推动绿色发展
一是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二是加大生态修复保护力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推动沿黄生态保护,加快北部山区生态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1.5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的目标任务。
三是加快推动全面绿色转型。要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打造绿色低碳生活家园,切实增强发展潜力后劲。
幸福答卷 全力以赴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强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二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
三是优化医疗服务供给。扎实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实施市县两级重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四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工作,力争市四级养老服务综合体示范项目(一期)主体完工。提升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扩容。
五是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安全底线 标本兼治防范化解风险
一是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公共安全系统施治,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焦作。
二是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建立重点行业领域“一件事”全链条安全监管机制,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三是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加强地方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
四是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加快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救援工作新格局。
(本报记者郭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