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李后强研究夜间经济超过20年,是《都市圈夜间经济研究——以成都都市圈夜间经济实践为例》一书的总顾问,对发展夜间经济有独到见解。
今年前11个月,四川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41.9亿元,同比增长4.2%。同时,四川作为全国白酒产销大省,“川酒甲天下”享誉已久,成都不仅是全国著名的美食之都,酒吧数量也长期位列全国城市前三甲,酒水消费十分旺盛。
如何让酒水消费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融入市民生活,尤其是夜间经济?李后强的观点对酒类行业从业者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长江酒道获其授权进行刊发,以飨读者。
12月23日,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指出,落实中央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和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部署,巩固传统消费,挖掘新兴消费,培育壮大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释放更多消费潜能。
“当前,全国多地都在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唯独四川提出了夜间经济,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可以说非常具有前瞻性、创造性。”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名誉会长,振兴川酒首席经济学家、发展战略顾问李后强表示,在“扩内需”成为经济发展首要任务的当下,夜间经济将成为拉动消费的最重要增长点。
数据显示,中国夜间经济发展规模在2023年已达48万亿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51万亿元。同时,2023年小酒馆市场规模已达1487.8亿元,同比增长6.7%,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1800亿元。
01
夜间经济是拉动内需的有效途径
李后强对于夜间经济已有二十余年的深入研究,今年2月,其作为总顾问的《都市圈夜间经济研究——以成都都市圈夜间经济实践为例》一书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从本书的选题立项、内容大纲到写作思路、方向,他都提供了诸多建议和意见,并参与了撰写工作。
“夜间经济是幸福的经济、温情的经济、诗意的经济,是释放人性的经济,是填补生活美学的经济,是拉开消费盖子的经济,是构成‘明光经济’‘全时经济’的另外一半。”对于发展夜间经济的重要意义,李后强如是说。
李后强进一步解释道,“夜间经济”是相对于“日间经济”的经济活动,从时间上看,一般指的是从晚上6点到早上6点。日与月构成“明”字,夜间经济是构成“明光经济”的另外一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全时、全链条的经济。
而从消费形态来看,夜间经济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从传统的夜市活动,逐渐发展成了以消费、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涉及购物类、餐饮类、酒吧类、歌舞类、休闲类、旅游类经营与消费等方面的经济体系,是拉动经济增长和激发居民消费的有效途径。
02
发展夜间经济
成都都市圈有这些优势
发力夜间经济,四川优势何在?李后强认为,首先是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条件优越。
“海洋性气候最适合发展夜间经济,其特征是温差较小,一年四季温差不太大,白天和夜晚的温差也不大,方便大家外出活动。”李后强指出,四川盆地尤其是成都都市圈,虽处于内陆地区,却具有海洋性气候的部分特征,气候宜人,发展夜间经济有一定科学依据。
其次,成都都市圈发展夜间经济基础雄厚。从古至今,成都夜经济就十分发达,在宋朝时期,就有诗句描述成都夜间文化活动的繁华。除此之外,火锅等特色餐饮、夜间的文体娱乐、各类演艺活动也都十分丰富,可以说是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夜间经济产业链。
在《都市圈夜间经济研究——以成都都市圈夜间经济实践为例》一书中,也收集了大量的夜间经济发展经典案例。例如,“灯火夜经济”的东坡样本、“小龙虾夜经济”的隆昌样本、“水陆码头夜经济“的新津样本等等,展示了全省各地积极发掘地方特色,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新高地。
03
如何发力?
成渝双圈应积极联动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明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凸显了扩大内需的重要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大力提振有效需求,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大盘”。李后强认为,在此背景下,四川着重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非常具有远见卓识,这将是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要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包括丰富夜市、夜展、夜秀、夜游等夜间经济产品,建设一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擦亮“两江游”“街巷游”等夜间经济名片,展现国际时尚范、巴蜀慢生活。
因此,李后强强调,成都都市圈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也要和重庆积极联动,将夜间经济发展范围进一步扩大,激活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夜间消费潜力。
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明确夜间经济的发展定位,并在管理上下功夫。例如在一些市区街道,会有专门的“夜间街长”来统筹协调本区夜间经济发展,只有在政策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协作共管之下,夜间经济才能持久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