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2月25日下午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执委会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顾军介绍示范区建设创新发展情况。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孙珊,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张桥,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亓述伟,上海市青浦区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金晓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孙建江,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锡锋共同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来看文字实录↓

长三角一体化五周年取得了哪些成效?后续将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发力?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发布内容请戳↓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五周年成绩单发布!

——热点问答——

坚持总规统领、完善规划体系、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三师联创,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先行探路、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Q

上海电视台:示范区构建形成“1+1+N+X”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如何进一步完善邻沪跨界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A

孙珊:示范区成立五年来,在自然资源部关心指导下,沪苏浙两省一市坚持规划引领、资源统筹,构建“四个一”的跨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保障体系,分别是“一张蓝图、一套标准、一个平台、一体化制度”。建立了“1+1+N+X”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示范区总规、先行启动区总规引领下,率先开展了生态环保、交通、水利、供排水、通信、燃气、产业、文旅等8个专项规划,以及水乡客厅、西岑科创中心等跨省共建区域52个详细规划制定和实施,有力支撑了示范区中近期发展,为全国省际毗邻地区国土空间协同发挥了先行探路作用。

下阶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改革部署,复制推广示范区管理经验,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完善邻沪跨界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一是坚持总规统领,加快推进跨省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按照自然资源部的统一部署,我们将会同苏浙皖三省规划资源部门,持续深化《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优化“1+13”城市国土空间协同格局、基础设施支撑系统、生态文化底色底板,高质量绘就“一张蓝图”。二是完善规划体系,有序推进各邻沪跨界协同单元详细规划覆盖。复制推广示范区经验,进一步完善各邻沪跨界协同单元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重点地区的详细规划为载体,加强功能产业、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等空间资源统筹配置。三是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共建区域重大功能性项目,持续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完善示范区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SPON)试点,推动空间协同治理。四是强化三师联创,提升跨界地区空间品质。进一步用好“三师联创”机制,广泛吸引优秀的规划建筑、生态景观、资产评估、策划运营等领域的专业团队,聚焦沪派江南、水乡湿地等试点项目,充分发挥高水平规划设计的引领作用,整体统筹盘活各类空间要素,持续提升示范区及各邻沪跨界地区的空间品质。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示范区实现从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跃升的关键阶段,示范区将抓好“六个结合”,为示范区导入更多优质资源,为一体化发展聚势赋能

Q

人民日报:刚刚详细介绍了五年来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请介绍一下,接下来我们主要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A

顾军:五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刻度,过去的五年,示范区开展了一批首创性的、从0到1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阶段性成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示范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还有更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制度创新的含金量怎么进一步提升。去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评价示范区建设“成绩斐然”,我们理解这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是对示范区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更高的殷切的希望。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示范区实现从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跃升的关键阶段,接下来示范区将抓好“六个结合”。

一是坚持制度创新与改革授权相结合,释放政策效应。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国家相关部委,今年以来形成了两批示范区改革授权事项清单,赋予了示范区更多改革空间。下一步,示范区将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抓好落实。确保授权事项“接得住、用得好”,形成更多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

二是坚持项目建设与功能培育相结合,出功能出效益。重大项目是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重要载体。水乡客厅作为生态绿色功能样板区,目前正在积极谋划功能布局。同时,协同推进包括青浦西岑科创中心、苏州南站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在内的“三片”建设,强化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

三是坚持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相结合,提升发展质效。一方面,继续做好生态绿色文章,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同时,做好文旅融合文章,以水为脉串联江南水乡的历史文化名镇,加快把生态人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四是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结合,增强发展动能。示范区将着力创建国家级跨省域高新区,以头部企业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打造“创新场”和孵化器,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五是坚持共建共享与协同发展相结合,增进民生福祉。在前五批次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清单基础上,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机制。推出更多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同城待遇用卡场景。未来我们将积极探索联合举办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培育特色体育品牌,带动文体商旅融合发展。

六是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优化工作机制。在今年的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上,又有一批头部企业、专业机构加入示范区建设“朋友圈”,一批高质量发展项目揭牌、签约。我们将继续携手各方,为示范区导入更多优质资源,为一体化发展聚势赋能。

示范区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站在新起点上,执委会将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齐心协力、不折不扣抓好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奋力书写示范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一体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布局建设、一流开放创新生态的构筑,推动示范区改革“试验田”尽快变成创新“高产田”

Q

江苏广电:请介绍江苏省科技厅在支持示范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域融合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又取得怎样的成效?

A

张桥:示范区设立五年以来,在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江苏省科技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上海为龙头,紧密联动沪浙皖科技部门,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融合新机制新路径,为示范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一体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江苏省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牵头联动长三角优质资源,跨区域组建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实施37项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比如,在新材料方面,吴江东部超导在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方面经过多年潜心研发,去年开始实现巨大突破,成为国内首家能够量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高科技企业。在高端装备方面,吴江一家企业博众仪器聚焦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技术攻关,已研制出两代工程样机,近期将发布量产商用型号。得益于示范区科技企业大力投入和长三角范围内的优质资源,示范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2%,显示示范区科技创新充满活力。

二是一体推进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布局建设。目前在示范区吴江片区建有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11家国家企业技术创新。依托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建设有机光电、先进汽车2家专业研究所,与亨通光电等示范区内企业共建5家联合创新中心。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都落户示范区,带来更多的科创资源。

三是一体推进一流开放创新生态的构筑。在区域方面,去年7月份,全国首家跨省级行政区高新区正式揭牌,目前三个片区高新区已经列入到省(市)级高新区的管理序列。在科技服务方面,进一步完善“通用通兑”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制度,今年跨域兑付的金额已经超过11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从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科技金融、创新生态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示范区改革“试验田”尽快变成创新“高产田”。

充分释放重大战略叠加效应,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韧性和充沛活力,将携手吴江、嘉善,奋力打造区域协同创新样板

Q

界面财联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五年来,青浦在发挥战略叠加优势,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和核心竞争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A

金晓明:五年来,青浦始终牢记嘱托,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理事会、执委会的精心指导下,携手吴江、嘉善,充分释放重大战略叠加效应,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韧性和充沛活力。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7.3%,1~11月商销、社零分别增长8.7%、5.3%,全社会固投643.9亿元、增长17.5%,产业税收增长6.5%。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战略叠加赋能,一城两翼打开新格局。以重大战略为牵引,城市功能持续跃升。青西打造跨区域创新枢纽。完成长三角首例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合一”行政审批,实施首个跨区域排污权交易;西岑科创园区组团二开工,张江西岑园成功创建市级高新区,两轮项目建设三年行动完成投资1950亿元。青东打造国际化开放枢纽。第七届进博会成功举办,国家会展中心展会数量、展出面积分别增长3.5%、7.9%,青浦交易分团首单首照首证首发首秀活动“五箭齐发”,集聚安踏、美的等各类总部企业达100家。新城打造活力型服务枢纽。聚焦“1+3”重点区域集中发力,东方生命港·青浦新城园主体施工,老城厢旧改签约率达99%,上达中央公园南园向市民开放,三线换乘综合枢纽等总投资332.6亿元的170个项目加快建设。

二是产业集聚成势,创新驱动点燃新引擎。坚持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主导产业“全链条”跃升。聚力发展智慧物流、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百亿产业平台,今年以来工业投资增长15.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1.6%。华为生态“全方位”打造。服务保障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8个组团如期投用,加速打造上下游产业链。科技创新“全要素”融合。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提升至4.53%,今年以来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2%,近年来人才落户保持10%以上增长。

三是民生福祉优享,人居环境展现新面貌。深入推动人民城市建设,营造宜居宜业生活环境。生态本底不断夯实。蓝绿空间占比达67%,推动元荡生态岸线全线贯通,环城水系、蓝色珠链等生态工程已成为“网红打卡地”。交通网络持续优化。从水乡客厅直达虹桥枢纽的示范区线加速建设,沪苏湖高铁年内通车、练塘站将全面启用,轨交17号线西延伸至西岑建成通车。公共服务提质进阶。加快推进总投资165亿的109个社会事业项目,世外高中部启用,与上外合作办学,中山医院新城院区、儿童医院示范区医学中心有序推进。

下一步,青浦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执委会的精心指导下,携手吴江、嘉善,奋力打造区域协同创新样板。最后,诚邀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继续关心关注青浦发展。

《条例》以一体化理念、共同体的意识,探索建立了协同审查工作机制,构建完备的跨区域治理“四梁八柱”

Q

浙江日报:《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在出台过程中,两省一市的政府是如何做到协同立法的?《条例》对完善示范区的治理体制机制以及法治保障方面,重点作了哪些规定?

A

亓述伟:近年来,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两省一市司法厅(局)立足法治建设工作职能,积极主动融入,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全方位发力,持续做好法治保障服务工作。其中,《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就是我们聚焦示范区基础性制度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服务的具体体现。这个《条例》是立法法修改以来全国第一个综合性、创制性的跨区域协同立法。两省一市政府高度重视,在政府起草审查环节,两省一市司法厅(局)按照协同立法的相关要求,以一体化理念、共同体的意识,探索建立了协同审查工作机制,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起草调研协同,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草案框架结构、主要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共同调研,推动形成比较成熟的送审稿,报两省一市政府分别审议。二是坚持审查修改协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广泛征求各个部门和各地方的意见建议,协调各方立场,凝聚各方的共识,通过三方会商机制,确保草案的主体内容基本上一致。三是坚持立法程序协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到互通信息、协调配合,确保在程序上在节奏上做到“齐步走”,在大致相同的时间提请本级政府与人大常委会审议,推动同步出台。我们感受到制定《条例》,为今后长三角地区开展协同立法打下了基础。

《条例》围绕示范区治理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完备的跨区域治理“四梁八柱”。一是明确理事会是示范区建设重要事项的决策平台。二是明确执委会是示范区开发建设管理机构和理事会执行机构,并划定相关职责界限。三是明确各级政府及部门,可以授权或委托执委会行使相关管理职权。四是完善区域合作、政府间协议监管、跨区域委托许可等规定。五是鼓励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参与示范区建设,推动参与式治理。

同时,《条例》强化立法、执法、司法、公共法律服务等领域法治保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明确执委会可以提出暂时调整实施有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建议,并在职权范围内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二是加强行政执法协同,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探索推进行政裁量权基准统一。三是创新司法协作机制,在跨区域诉讼服务、执行联动等方面强化协作。四是推动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调解、仲裁等法律服务业一体化发展。

按照示范区建设战略定位,加强与青浦、嘉善兄弟区县协同合作,汇聚更多资源,形成更大合力,加快将示范区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Q

苏州广电:请问示范区建设给吴江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明显的变化有哪些?

A

孙建江:示范区建设五周年,给吴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契机。国家先后发布了两批改革授权事项,上个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意见,支持吴江率先突破、系统集成。这五年,吴江因为示范区的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支持,汇聚了很多资源,也干成了很多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总的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优势得到了巩固。众所周知,吴江是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民营企业在吴江闯出一片天地。示范区建设以来,吴江成为国家战略的前沿阵地,又吸引了诸多的世界500强、央企国企等等,在吴江进行布局投资、增资扩产,我们GDP从2020年首次跨上2000亿的台阶到今年预计达到2500亿,年均增速达到6.7%。中国工联院江苏分院等一批国家级平台在吴江落户。中国移动、电信在吴江大力度布局算力基础设施。三峡集团等央企在吴江抢抓发展机遇,英诺赛科、迈为、博众精工等本地企业助力吴江半导体产业异军突起。

二是生态品质得到了提升。我们示范区名字里就有“生态绿色”,这也是我们吴江发展的底色,同时也是我们发展的使命和责任。我们牢牢守护着太湖、京杭大运河、太浦河等重要河湖和水源,我们坚持“水里”“岸上”一同治,推动企业深入践行ESG发展理念。高标准开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太湖连续十七年实现安全度夏,同时,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在今年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太湖美”在东太湖苏州湾可观可感。我代表吴江区非常欢迎上海的朋友,欢迎在座的记者朋友,去东太湖旅游观光,每天夕阳西下,波光粼粼,将会给您带来满满的情绪价值。我们针对跨界水体治理,我们从首创“联合河湖长制”,到启用“太浦河云管家”平台,一体化治水模式不断创新,太浦河断面水质连续多年稳定达到Ⅱ类,这有力保障上海的城市用水安全。

三是区域融合得到了促进。我们这里本来就一衣带水,示范区更加实现了“一家亲”。近年来,示范区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154项,联合共建跨省域国家级高新区,水乡客厅彰显在逐步形象。我这里特别要说的是,明天沪苏湖高铁就要开通运营了,在吴江界内有苏州南站和盛泽站,“轨道上的示范区”加速呈现。此外,吴江-上海虹桥机场等低空航线开通,通往上海港的盛泽码头正式启用,水陆空一体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同时,我们还与上海世外、复旦附属医院等名校名院合作共建,三地实现交通一卡通、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异地医保刷卡免备案,老百姓从示范区建设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示范区建设战略定位,加强与青浦、嘉善兄弟区县协同合作,汇聚更多资源,形成更大合力,加快将示范区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以提升创新质效和能力为重点,正式启用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携手青浦、吴江健全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路径,全面建设好跨省域高新区,推动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Q

嘉兴电视台:嘉善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示范区建设在科产联动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贡献了哪些成果?下一步嘉善将如何为示范区建设注入新的科创动力?

A

张锡锋: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要求我们“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这些年,嘉善在执委会指导下,携手青浦、吴江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浙江第1的成绩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名单,创新指数列浙江第5、县市第1,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开展了4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载体能级不断提升。我们全力打造祥符荡创新中心,用了2年多时间推动浙大智慧绿洲、嘉善复旦研究院、祥符实验室、上大研究院等创新载体获评国家级平台7个、省级20个,特别是参与组建了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零的突破”。目前,已集聚研发人员超过1000人、硕博比超过90%,自主培育省级以上人才8名。

二是标志成果不断涌现。我们紧盯“0到1”阶段的原始创新,在新材料、集成电路等领域共研发形成标志性成果40项,其中16项达到行业领先水平,2项实现国产替代。比如,首次亮相2024珠海航展的轻型战车“闪刃”,其装配的新型材料为上大研究院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可重构、防弹防雷一体化等性能。

三是合作交流不断深入。我们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并支持34家企业与创新载体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技术合作120项,合作金额超过2.7亿元。比如,浙大智慧绿洲与华润三九共建联合研究院,聚焦创新药研制、中药递送技术改良,合作经费达5000万元,3年内将在嘉善形成近百人的研发团队。

四是平台建设不断升级。我们以跨省域高新区嘉善片区为主战场,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建成省市企业技术中心8家,今年1-11月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了93.6%,较示范区成立初提高了12.8个百分点。

接下来,嘉善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示范区五周年工作推进会要求,以提升创新质效和能力为重点,正式启用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围绕创新成果“哪里来”“如何转”“怎么用”等问题,携手青浦、吴江健全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路径,全面建设好跨省域高新区,推动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来源:上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