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春天,因出国访问途经昆明的周总理正在因为一个人而纠结不已,他在车里沉默了许久,最后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对身边的人说,帮我约张若名夫妇吃饭吧。
事后,周总理将这件事告诉了妻子邓颖超,竟然引来邓颖超一声责怪,说为什么不合张影,这就让我们不得不产生好奇。
张若名是谁?为什么在周总理告诉邓颖超之后,她是如此态度呢?
1、许久不见的初恋
1955年,已经成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正在忙于各种外交事务,常常忙的晕头转向,但在经过昆明时,他却一改疲惫,反而变得有些纠结。
而就在车辆行驶到一家餐馆门前时,周总理若有所思的盯着门口,突然,他向随行人员说:“帮我约一下张若名夫妇吃饭吧。”
随行人员显然被周总理这个要求震惊到了,顿了一秒说:“是,我马上去安排。”但在心里,他们却对这个名叫张若名的人产生了好奇。
等到约定好的那一天,周总理和张若名夫妇在一家餐馆的包厢中见了面,随行人员这才知道了张若名的真实身份。
原来,张若名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大学教授,更重要的是,据说她是周总理之前的初恋。
因为这段关系根本没有几个人知道,也没有证据证明,所以我们也不知道是否属实,但至少可以确定,两个人是认识很多年的好友。
多年不见,张若名和周总理都已经成熟不少,周总理看着曾经的好友如此幸福不由得为她开心。
随着谈话的深入,他们就好像多年不见的老友,聊着天南海北的话题,交换着这几年的近况,显得格外和谐。
见面结束之后,周总理就和张若名夫妇告别回到了北京,并将这件事如实的告诉了妻子邓颖超。没想到邓颖超略带责备的说:“为什么不合张影,我也想见见若名姐。”
邓颖超的态度让人好奇,这位名叫张若名的女人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能让邓颖超都如此尊重呢?
2、张若名
张若名这个名字一向不为世人所知晓,但她却实实在在是一个有才之人,或许正因为如此,邓颖超才如此敬佩她。
张若名是出生在清末时期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孩,因为家庭背景和时代影响的原因,张若名从小就饱读诗书,不仅精通各种传统文化,也对新式思想颇感兴趣。
她从小就不喜欢那些落后的封建制度,所以一直都活得比较独具一格,在长大之后,更是为了追求先进思想而考入女子师范学校。
在那里,她对进步思想不再是浅薄的理解,而是设身处地的了解和接受,所以在那之后,她一直都参加进步青年的学生运动,奠定了她成为妇女运动先驱的基础。
在张若名的认知中,女子就是要靠自己解放和独立的,不能等着别人来帮忙,而且,她还提出要打破男女不平等的观念,为女子解放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观点。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妇女解放运动作为革命运动的一部分,二者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促进妇女解放,张若名决定深耕革命事业。
1920年,张若名就抱着革命精神踏上了前往法国的轮船,也是在这个时候,她认识了当时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
于是,两人作为革命同志一起在法国度过了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时光,也参与了不少和革命有关的活动。
因为张若名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精通许多外国语言,她就在这些活动中起到了连接的作用,为革命做出重要贡献。
在这期间,张若名渐渐的理解了革命的意义,也在周恩来等人的影响下,坚定的在革命道路上前进。
但在这之后,她却遇到了一些困境,致使她颇为委屈和不满,到最后竟直接退出了少共组织,深耕学术研究。
那个时候,法国共产党因为列宁逝世而举行了一次追悼大会,在明确不让外国共产党人士参加的前提下,少共组织负责人还是一意孤行让张若名前去参加并发言。
这一举动让张若名顿时陷入险境,不仅招来了法共的监视还让党内对她的成分进行了审查,这让坚持清者自清的张若名无法接受,就此退出了少共组织并潜心读书。
当时的周恩来在知道这件事之后,惋惜之外也无可奈何,只能祝愿张若名未来的学术道路一路顺风。之后,周恩来回国继续奔赴革命事业,两人就再也没有见过,直到1955年的这次见面。
虽然两人在之后的交集甚少,但依旧没有忘记各自的理想和事业,张若名在留学法国的这几年切实的学到了真东西,而周恩来也在国内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1931年,已经和杨堃结婚的张若名回到祖国,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播文化知识,促进思想解放,她成为了一名文学院教授。
在动荡的年代里,能学到一点文化知识已是不易,像张若名这样读到博士,成为教授的人屈指可数。
正因为如此,回国之后的张若名一直深耕文学领域和法语的教授,不仅让很多人的思想都获得了进步,培养了大批的文学人才,也为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
也正是因为她这些作为,邓颖超在知道她之后就对她十分佩服,也十分尊重这位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这才在知道周恩来和她吃饭之后有如此态度。
如今,张若名女士已经离开人世很久,但她在妇女运动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无法磨灭的,无论她是否与周总理有过交集,她本身就是一个让人敬佩的女子。
参考资料:
五四时期的女界先锋——张若名.民国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