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新华社主管主办的《半月谈》发表文章《征订教辅就看哪本回扣多,教辅缘何变“教腐”?》,聚焦教辅领域腐败问题,也引发了观察者网读者的热烈讨论。有读者反映也遇到了学校要求征订教辅这样的情况,有读者讨论教材改革对教辅行业的推动,也有读者从出版社角度谈教辅“腐败”的原因…… 根据统计,2024年1月至8月教辅分类码洋占比为24.93%,实洋占比为27.67%。从2018年至2023年,教辅图书市场规模从359亿元增长至43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9%,预计到2024年将超过1000亿元。 教辅类图书对于出版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前,观察者网读者、出版行业从业人员guan_16544867072023曾留言,从成本、书号、市场化等角度,介绍了出版行业现状,或许可以作为此事的一个注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出版行业从业人员,来说说几个事情:

1.一本书的成本:

一)纸张印刷费占定价10%-15%,具体看什么纸张和什么内容。名著这种公版书,定价一般不高,纸张印刷费占比较高。

二)稿费或版税,占比5%-15%。主要看作者牛不牛。名家稿费高。当然顶级作者,版税甚至可以高达20%。公版书没有稿费。

三)物流仓储管理成本:7%左右。

四)破损损耗退货等,正常出版社在15%以内。(京东等平台卖不掉的书,不管是否破损,都按进价退给出版社,损失都是出版社承担的)。

简单说,有版权的图书,出版社成本在30%-35%。公版书低5-10%左右。也就是说,即使出版社直接卖书给你,30%折他自己就会亏本,何况中间隔着个一定要赚钱的电商平台。

也就是说,出版社卖你一本书,就亏几块钱,卖的越多亏得越多。为什么出版社还必须卖?因为五年前电商就基本打垮了地面书店,所有新华书店你看全国还有几家?你不在电商平台卖你到哪里去卖?出版社是把别的地方赚的来补贴这个窟窿。偶尔玩玩还可以,经常玩,谁也亏不起,这就是那些有底气出版社联合抵制的原因。

2.书号问题:一些人在说书号要多少钱,你得看看你这书是什么书。真正走市场的书,书号都一分钱不要,还要给作者6-15%的版税。这是我们市场上看到的绝大多数图书的行情。而那些被收书号费的,都是达不到出版要求,拿去评职称或自娱自乐的图书。这些图书基本上都不会在市场上销售。

也就是说,你花钱买的书,都不存在书号费的问题,成本里没有书号费。没有哪家出版社有底气找市场书的作者收取管理费。至于被收管理费的作者,这笔钱跟花钱发表论文一个意思:出版社养那么多人不要成本?你这书又不能创造价值,这部分成本自然要你作者出的。

3.关于取消书号全部市场化的问题。目前中国出版业是最卷行业之一。曾经也部分放开了的,实际上老外很早就有资本进来了,但是水土不服,早被卷死了。想想也是,人家美国图书,几十美刀一本,他哪来能力在国内做出价格这么低图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以翻译为例。如果翻译费高,足够让你过上好日子,那么顶尖一批学者,肯定有人愿意花功夫来做好翻译。售价上不去,出版社无奈只能压低翻译费。最后结果就是那一笔翻译费,根本不够养家糊口。所以没人愿意把翻译作为事业来经营。

5.出版行业生存问题。其实绝大多数出版社的利润来源,根本就不是在类似京东这些平台卖书,而是依托教材教辅。可以说没有教材教辅,中国的出版社立刻就会垮掉80%以上。真正能在市场上拼杀还能活下来的,不可能超过20%。教材是刚需,也是能保证最低利润的。即使如此,这几年大多数出版社实际是亏损状态,有些真就靠卖几个书号维持。中国今天的出版行业,并不是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大的改革或变动,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当前出版行业被电商平台打压的后果,其实已经显现,那就是原创图书越来越少,好书越来越少,大家更愿意躺平。因为做原创书,利润越来越低,风险越来越大,那何必冒这个险?

你以为这天还远吗?今天就是这样了。最近三五年,有几本原创书推出来畅销的?对比五年前,十年前,那时候各类题材畅销书层出不穷,图书市场非常活跃。而今天各大畅销榜,绝大多数都是老版书,都是几年前几十年前几百年前创作的作品。毫不夸张说,今天的出版业死气沉沉,经济层面说这就是被电商资本打压的后果,当然还有别的原因。

出版这口井如果干了的话,思想资源必定走向干涸。

(本文根据读者guan_16544867072023留言整理,烦请联系风闻号“观察者网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