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张姓源于上古皇帝轩辕氏的第五子青旸的儿子挥,“仰观天弧之星,制为弓矢,以威天下。因受命作弓正主祀弧星,遂以张为姓,后世张姓自此始。”

江都大桥白沙窐张姓,第一世始祖为唐朝张弘愈,历十一世张惟正迁青州,南宋时,张义(1159年-1213年)由汉州绵竹迁於润,为迁南始祖。六世后张百十由润城迁居江都中基沙;历四世至张信四,元末明初复迁白沙窐萧府庄,是大桥白沙窐张氏始迁祖。

该支张氏乃唐朝宰相张九龄的弟弟开国伯张九皋后裔,南宋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张栻之子张义为该支南迁始祖,南宋时始迁润之唐巷,其后子孙百二公迁丹徒烂泥泓、百三公迁丹阳麦圻村、百四公迁丹徒社苗村、百五公迁丹阳东泊村、百十公迁江都中基沙、信四公迁江都白沙窪、九八公迁唐巷、九十一公迁宗巷。

白沙窐张氏从乾隆十九年九修后,分为八房单独修谱,分别为:善二公支谱、善七公支谱、原六公支谱、原八公支谱、善四公下錀公支谱、善四公下镐公支谱、善四公下鎡公支谱、善四公下铸公支谱。

支谱一:善四公下铸公支谱

邗江张亮臣于光绪乙酉年修撰的《维扬江都张氏族谱》是善四公下铸公支谱。族谱创修于元朝至正壬午年(1342),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二修,隆庆丁卯年(1567)三修(扬镇统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四修(扬镇统宗),崇祯元年(1628)五修(扬镇统宗),清朝康熙十八年(1679)七修(扬镇统宗)、康熙丁卯年八修、乾隆十七年九修、乾隆五十年十修、道光二十六年十二修、咸丰十年十三修、光绪十一年十四修。

该谱共六卷:卷一为历年谱序、凡例、传赞;卷二为第一至第四十六世世系总图;卷三至卷六为第一世至第四十六世年表。

白沙窐张氏始迁祖信四公生:原三、原六、原八;

原三生:善二、善四、善七;

善四生:庸,庸生:錀、镐、鎡、铸;

錀公生五子:淮、润、溱、澡、泞;

镐公生五子:海、湖、澍、汰、濋;

鎡公生四子:渊、澄、湶、瀛;

铸公生四子:洗、洁、演、渭、洵。

铸公后分为洗公支、洁公支、渭公支、洵公支四支,该谱从第四卷-第六卷起记载的是铸公之后的四个分支第三十二世到光绪年间第四十七世的年表。

支谱二:善二公支谱

光绪十一年三江营张巨川编订的《江都张氏善二公支谱》载:该支谱于乾隆庚寅年、嘉庆戌午年、咸丰壬子年、同治丁卯年、光绪十一年六修。

该谱十卷,卷首为历年修谱序;卷一为诰命、传赞;卷三为世系图、题名录、旌表录;卷四为一世至三十一世年表;卷二至卷八为三十二世至四十三世年表;卷末为建祠详证、领谱名次等。

该支从第二十九世善二公起,到三十七世分为:长孙铭公支、次支鑑公支瑀公分、璨公分、瑷公分、瑶公分。到四十一世分为鑑公孙瑀公分景文公支、景秀公支、景野公支;璨公分景佑公支、瑷公分景昌公支、景明公支;瑶公分景安公支、景元公支、景星公支、景清公支。

行派及祠堂

从三十三世起行派分别为:

原三公长支:宽裕和柔、发强刚毅、英雄豪杰、辅弼端方。

原三公次支:齐莊中正、文理密察、任义道德、祖述宁章。

原三公三支:贤良恭敬、孝友慈祥、高明敦厚、整肃伦常。

原六公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韶武善美、音律官商。

原八公支:睦娴任恤、乐射书数、学宗孔孟、尧舜禹汤。

十修谱时新立名派自四十三世起:永绍政学、大有于良。

南北通派二十字自三十六世起:敦厚祯祥远、重光积庆长、历年传世美、异带显余芳。

第三十五世顺吾公清康熙年间在白沙窪萧府庄东板桥口,独资建张氏宗祠三楹,旁创一小菴,延僧司香火基地五亩,租息供祭祀费用。乾隆二十三年冬,在三江镇北购基地厅屋,将旧祠堂迁至新祠堂。乾隆五十年,在三江营港北州中忠心洲五圩关帝庙旁建支祠。光绪间在扬州城内牛录巷(今扬州南门街北段东侧)建善二公支祠。

该谱荣誉榜题名从第二世唐朝贤相张九龄到清朝光绪间211人,其中进士5人,唐江都令1人,明清扬州府学生8人,江都县学生13人。

该支张氏名人辈出,周宣王时有卿士仲,留侯张良为西汉名臣,张华为西晋宰相。第二世唐朝开元名相张九龄、张九皋棠棣联芳于唐,张浚为南宋名相、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学者,登进士第,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张栻,世称南轩先生,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轩集》。张忠恕,学者称拙斋先生,历官澧州籍田令、户部右曹郎、将作监等职,讲学于岳麓书院,宣扬湖湘学统。

白沙窪张氏后人也涌现出很多官士好人好事。

张潮、张庸、张镐、张铸、张铠为荣寿官;张幹为扬州府庠生;张启镇为南京操院水营把总;张元福、张元礼、张元高、张其义为国学生;张之俭为侯补同知貤赠武翼大夫;张徙律为进士历任至陕西商州营;张为顺为江防义叙八品例授修职郎;张永成从九品例授登仕郎;张绍彭微候选同知;张绍泰为侯选同知等。

张绍泰,受父命经商,自道光巳酉年至咸丰癸丑年遭兵变水灾,迁京口徙樊川,方得保全家室。城中绅士仰慕他贤德,都争着和他交往,于是家道日盛。在扬州琼花观、石塔寺建立粥长,兼施棺木,城内因利局都赞扬他。豫晋诸省饥民及乡邻亲友没有吃的,他都解囊周恤,从不吝啬。同族有应试者苦于资费不足,他在扬州北门设立书斋供他们吃住。三江营宗祠无钱打理,他出资购置天地供祭祀费用。光绪庚辰年独资修建忠心洲张氏支祠。又在扬州城内牛录巷出资建立新支祠,独立出资修善二公支谱。

张顺吾还金记:张顺吾,字自遇,20岁的时候家境困窘,在外做生意晚上住张纲镇。早上起来赶路一里左右,遇见一蓝衣人和一僧人同行,相互打过招呼。走了不多远,张顺吾发现地上有一包裹,急忙回头叫住蓝衣人和僧人,问他们是不是丢东西了,僧人急忙承认是自己的,但问里面有多少时,僧人说不出来。只说我是九件皆足纹,大约五两,内外用纸包娟裹的。张顺吾仔细检查后,和僧人说的一样,于是便给了僧人。此事虽小,但张顺吾那时候非常窘迫,能够拾金不昧实在难得,后来家业越来越富有,子孙繁衍,人们都说是还金所报。

·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