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即观、听声息、症状、摸。其中摸脉相就是咱们常说的号脉,一般是医生将手搭在病人手腕处,通过感受脉频变化来判断病情。这也是中医最有特色的一项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咱们古代传统的礼教约束给号脉带来了一些难题。

比如古代讲究男女之间,授受不亲,女孩儿的手是不能随意触碰的。普通人家可能还好点,对于医生没那么避讳。但在那些贵族大家之中,医生这样的贱业,由于地位上的差距,是不能轻易给女眷把手号脉的。但病还是得看啊,所以古代那些医生们就想出来悬丝诊脉这么一个办法。

所谓悬丝诊脉,就是把丝线的一头搭在女病人的手腕上,另一头则由医生掌握,然后医生通过丝线得震动来感受脉频,从而去判断病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实话,这种方式虽然看似合理,实则没啥用。

因为号脉是项技术活,需要通过感受脉频的细微变化来判断病情,有点听诊器的感觉。

这是必须要手把手的,因为其需要医生三指分别把控手腕的“寸、关、尺”三部;因为这三个地方会分别对应身体的不同部位体征反应。一些有经验的老医生还需要以不同的力道按捏不同的地方,从而得到想要的反馈。

一根丝线套上,任你是多厉害的医生,那估计也号不出来个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关于“悬丝诊脉”的事例,多见于神话故事,明代《封神演义》中闻太师悬丝诊出妲己乃九尾狐精,同时代的《西游记》中悟空“悬丝诊脉”诊断国王为“双鸟失群”之症。

当然,在一些野史传说中,也有着“悬丝诊脉”的记载,比如唐代神医孙思邈为长孙皇后诊病。当时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怀孕后,过期不产,太医束手无策,徐茂功推荐草根医生孙思邀诊治。

但是孙思邈只是一介布衣,身份卑微,不能面圣。再加上“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孙思邈是不能为长孙皇后手把手号脉的。于是他就“悬丝诊脉”,一边向宫女询问病情,一边让宫女在皇后的手腕上拴一根红线,从帘子后面引出,孙思邀捏着线的另一端开始“诊脉”,诊为胎位不正,给予针刺治疗,使皇后顺利产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思邈也因此名声大震,被誉为一代神医。

其实,丝诊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上来看是不现实的,首先,声音会在空气中传播,声波通过丝线的时候,丝线会震动。从而扰乱医生的诊断。其次,就算是丝诊可行,那也是给女性诊脉才会用得上,所以说真正厉害的医生都用丝诊这个说法也并不成立。

事实上,医生之所以能够在诊脉之后开出方子,甚至于能够治好病人,完全可以靠着其他的办法。我们知道,中医看病有四招嘛,“望闻问切”,其中诊脉是“切”,这个不行还可以“望闻问”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孙思邈当时已经通过宫女之口,了解了长孙皇后的病情,估计丝诊只是走个过场,让皇帝和皇后更能相信自己而已。所以事后皇后顺利产子,同行问其窍门,孙思邈却笑而不答。

对于这个问题,施今墨先生曾有过详细的解答,施今墨给清代皇族看过病,被誉为当代“京城四大名医”之一。

他说悬丝诊脉亦真亦假。真者,是说真有这种做法;假者,是说悬丝诊脉纯粹是一种摆样子走形式的做法。一般后妃们生病,虽然不能轻易接近,但底下的宫女太监们会详细的介绍病情症状,而太医也正是依据这些信息来做出判断,开具处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办法就是医生花钱送礼买通太监,根据皇族女眷们的贴身太监的介绍,例如舌苔、大小便、饮食、典型真么症状等来判断病情的。

悬丝诊脉可说是“亦真亦假”,所谓真者,确曾有其事;所谓假者,悬丝纯粹是一种形式。大凡后妃们生病,总要由贴身的太监向太医详尽地转述病情,太医也总是详细地询问诸如胃纳、舌苔、二便、症状、病程等状况。

所以整个悬丝诊脉的过程就是一场表演,太医无非装模作样一番,这样做,一是谨守宫廷礼仪,表示臣属对皇室的恭敬;二是利用此时暗思处方,准备应付,以免因一言不慎、一药不当而招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中国独有。比如古代印度,无独有偶,在古代印度,男医生给女病人看病也受到严格的限制。女子必须蒙面,医生不准直接接触妇女。

总而言之,悬丝诊脉这种神技,是违背科学原理的,不可能出现。其更像是在特定处境下,医生们为了治病和保全自己,所采取的一种走过场的形式。

当然,这不是在针对中医,中医乃是我国的国粹,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祖先在防治疾病的实践中总结的独具特色的医学,至今在维护人们健康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还是力挺中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不过“悬丝诊脉”这种东西,确实不太靠谱。